金色十月,天气转凉,大家在欢度国庆小长假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哦。成都疾控提醒广大市民:近期应重点防范登革热、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等的发生。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三红”(颜面、颈、胸皮肤潮红)、“三痛”(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皮疹、出血等。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广泛流行,特别是东南亚、南亚、拉丁美洲地区,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孟加拉国、柬埔寨、老挝、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巴拉圭等国家。国内广东、云南等地正值流行季节,有登革热传播风险。
做好个人防护:如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应采取有效的防蚊措施,如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涂抹驱蚊剂,选择有纱门纱窗的环境居住等。
减少蚊虫孳生:清扫卫生死角,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消除蚊虫的孳生场所。
做好健康监测:从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后,如出现发热等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居史。
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粘膜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典型症状为发热(可达39~40℃)、肌肉关节酸痛、咽痛、咳嗽等。秋冬季节是流感高发季节。
1
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提高抵抗力。
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包括勤洗手、室内勤通风、科学佩戴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等。
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2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抗体可达到保护性水平。
3
在流感流行季节,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一旦出现高热、全身酸痛等症状应及早就医。
肠道传染病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主要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传播,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咽痛,食欲不振。少数重症患儿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9—11月为其秋季发病高峰。
诺如病毒感染
冬春季是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高峰。感染诺如病毒后的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或上腹不适、食欲不振、发热等。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体或用具,接触呕吐产生的气溶胶,摄入污染的食物、水等均可造成诺如病毒传播。
1
提倡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做好手卫生、环境通风、清洁消毒。食用熟食,饮用开水,不生食海产品。
2
增强肠道传染病防病意识:尽量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学校/托幼机构做好健康监测,食品从业人员加强健康监测及卫生意识。规范处置吐泻物。建议12月龄前完成EV71疫苗全程接种。
3
及时就医: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如发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迅速就医:①反复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②精神差、嗜睡、头痛、烦躁不安、软弱无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等;③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心跳加快、出冷汗、四肢发凉。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多发于每年的5—10月,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国庆节假日期间,市民外出就餐/聚餐机会增加,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增大。
1
在烹饪前、烹饪过程中以及烹饪后都要勤洗手,特别是接触了生食材、垃圾、动物等情况下更应该洗手。洗手要使用肥皂并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干净,避免交叉污染。
2
生食材和熟食材要分开储存,烹饪用具和用品也要生熟分开,以免交叉污染。
3
烹饪时要确保食材煮熟,尤其是肉类、鸡蛋、海鲜等易滋生病菌的食材,煮熟至食物中心温度达70℃,以杀灭致病菌。
4
熟食在室温下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所有熟食和高风险食品应及时冷藏,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60℃以上),冷冻食品不要在室温下解冻。
5
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不吃超过保鲜期的食物,一旦变质要及时丢弃。食用果蔬前要充分清洗。
▶
▶
▶
点这里
转给更多朋友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