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开卷有益
在这个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爱情似乎也成了快餐式的追逐,而婚姻,则更像是一场未知的航行。
资深媒体人、百万粉丝情感博主姚柳的《婚姻新思维:构建强大关系》一书,围绕婚姻中常见的错误认知进行破局,以丰富案例来细致讲述如何才能经营好亲密关系,语言真诚,文笔细腻,观点新颖,针对性强,十分具有启发意义。
强大的婚姻关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用心经营。正如那句名言所说:“爱,是需要学习的能力。”
有伴侣还觉得孤独,正常吗?
要谈亲密关系,还绕不开“孤独”这个话题。
很多人满怀期待地进入婚姻,却发现相爱时恨不得聊通宵的两个人,如今坐在一起却常常无话可说,甚至说了也觉得对方不会理解。明明身边有人,怎么自己却感觉更孤独了?
在婚姻关系中,觉得不被爱人理解会加深我们个体的孤独感,使我们丧失对婚姻的信心,而如果自己的孤独感得不到纾解,就会不断向另一半索取,给亲密关系造成压力。想要缓解婚姻里的孤独感,我们首先要对孤独有更深的认识。
亲密关系中绝大部分的孤独感,都来自期待落空。
被另一个人看见、理解、接纳、包容、赞赏,是很多人内心所渴望的。童年时代,父母可以满足这些需求,有能力的父母会尽量减少孩子期待的落空,等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他们往往更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在需求,也能从父母身上学会怎么去满足这种需求,这些人的孤独感往往更少。
但由于情感教育的缺失,上一代人其实很难满足我们的情感需求,所以有的人会把抵御孤独的任务交给爱情:努力爱一个人,并期待对方也爱自己。
本文插图 / 摄图网
爱没有错,希望付出得到回报也没有错,但这背后隐藏的逻辑却是:你用你的方式爱他,然后等对方用你期待的方式爱你。看似全力以赴,奔向的却只是“一个人的爱情”。
对方甚至不知道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或者知道了也无法完全做到,于是你感觉情感被忽视,内心更加孤独。
这种误区其实是把对方当成了实现自己完美幻想的工具人。两个成长境遇和生活阅历都不同的人走进婚姻,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索求情感,就难以建立起一定的精神链接,最终可能使两个人都感到孤独。
有关系,无亲密
有时候,孤独会促使人做出一些过分的行为,比如控制。
小曼是个很需要陪伴的女孩,她以为结婚后自己身边就会永远有人,事实却并不是她想的那样。
比如,老公是个交友广泛的人,下班后并不总是立马回家,有时候是跟朋友聚会,有时候是处理工作上的应酬。
理智上,她知道这些社交是正常的,老公没有出轨,也没有做不应该的事,但她就是忍不住想给老公打电话,催他早点回家。一开始,老公还好好地解释,但一场饭局收到五六个电话,他不堪重负,甚至会选择关机。
小曼联系不到人更慌了,强烈的不安全感让她与老公争吵不断。老公觉得她变成了一个“控制狂”。小曼很委屈,她觉得自己需要老公,是一种爱的表现,老公不陪她,就是不爱她了。
在这段婚姻里,小曼和老公其实并没有达成心理上的相互理解。小曼的孤独感也许并不是来自无人陪伴,而是无人回应自己的需求。老公觉得被控制,也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被尊重。
亲密的底层需求就是相互理解,不管两个人的浅层关系如何,只要缺了理解这一环,个人的孤独就在所难免。
其实,婚姻中的孤独感,大多都表现出一种有关系但无亲密的假性亲密状态,这种状态往往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表现为消极依赖,只心心念念着对方为自己付出了多少,以此来证明爱的存在,而没有想过自己能为对方做什么。
比如某些坚持“男主外、女主内”的男性,往往觉得自己只要把钱带回来,就应该得到妻子的全部付出,其实就是陷入了消极依赖的困局,自己主动放弃了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的机会,把别人对他的认可局限在经济价值上,妻子得不到情感关照,怎么能不感到孤独呢?
另一种则走向反面,即开始过度疏远。一旦感受到孤独,就会被迫坚强起来,遇到困难也不再向自己的伴侣求助,觉得对方不仅不会理解自己,还会把自己当成麻烦,所以宁愿自己一个人扛下所有。这会让伴侣感受不到自己被需要,两个人的精神链接越来越松散,也会越来越疏远。
别让孤独阻碍了婚姻的幸福
缓解婚姻中的孤独感最直接的方法,是调整自己的不合理期待。你的孤独,需要你自己来面对。
这里说个可能违背大部分人认知的事实:越怕孤独的人,可能越需要独处。
我们一定在生活中见过无法接受感情空窗期的人。这样的人恋爱周期往往较短,失去新鲜感后随便一次争吵都能成为分手的导火索,他们几乎体验不到深度的亲密关系。这样的人自己也深受困扰,虽然每次都期待能谈一段长久的恋爱,但每次都失败。
其实,他们不是没挑对人,而是还没认清自己。无法忍受孤独的人,得学会独处才能抵御孤独。
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认为,独处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因惧怕孤独而无法独处的人,离自己最远——因为没有时间停下来仔细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体会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所以也不知道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
还没学会与自己的孤独相处的人进入婚姻,很容易丧失彼此之间该有的边界感,对伴侣的不合理期待也是这么来的。其实,再亲密的夫妻,也还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孤独并不可怕,它是你真正认识自己的机会。只有学会与自己的孤独坦然相处,才能直面亲密关系中的孤独,因为你已经成长为能为自己的情感需求负责的人。
如何判断恋人是否适合结婚
我的一位女粉丝曾私信咨询我,她想在一年内结婚,但眼下有两个候选对象,她不知道该选谁。
她和男朋友是在她工作的城市认识的,比她小一岁。两个人谈了两年,本来感情挺稳定,但说起结婚的事就产生了分歧。男方目前正在创业,不想过早结婚,想着再等一两年,但她觉得自己已经28岁了,想尽快定下来。
有一次因为结婚的事吵到分手,刚好赶上放假回家,她的家里人安排了相亲,相亲对象恰好是她的高中同学。这位高中同学在体制内工作,整体条件还可以,但她觉得两人相处“不来电”。
回去工作之后,男友求复合,说让她等一等,等自己创业有眉目了两个人就结婚。
她很想结婚,但夹在这两个男人中间非常犹豫,不知道该跟相亲对象培养感情,还是该跟男友复合。
人这一生要做的选择有很多,婚姻大事也是其中之一。
你要结婚的对象,不仅是你的爱人,也将是你以后孩子的父亲/母亲,还将是与你共度一生的“战友”。选对了人,你会感受到幸福与甜蜜;选错了人,虽然可以离婚,但也浪费了彼此宝贵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
如果你正在考虑结婚,却又有点害怕,不知道眼前人是否适合结婚,不妨从以下几点,重新观察一下自己的恋人。
看人际关系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往往就是他心理状态的外显。
不少在亲密关系中遇到问题的人,追溯问题的来源可能要追溯到父母身上。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父母是一个人建立婚姻、理解家庭概念的第一参照。
所以,结婚前,你可以看看伴侣的父母是如何相处的。
除了父母之外,你还需要认识伴侣身边亲近的朋友。交朋友的方式,以及朋友的类型,某种程度上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有一定道理的。
乐于跟优秀者交朋友的人,可能更有上进心;乐于跟长辈交朋友的人,可能心智更成熟;朋友多的人,可能性格更开朗;能跟意见不同的人做朋友的人,可能心胸更宽广,有更高的包容度。
但是,熟人之间总有利益牵扯和人情束缚,一个人的真实本性,往往会在对陌生人的态度中展现出来。一个有稳定内核的人,很少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对陌生人和熟人都能友善且尊重。而缺乏安全感、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就容易在陌生的关系里忽略别人的感受,或冷漠,或怀疑,或敌对。
与陌生人打交道时,对弱势群体的态度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人品。如果只是因为权势、地位高低就改变某个人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那这个人可能缺乏对别人的同理心,也不太能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我时常劝我的学员,谈恋爱的时候要看看伴侣对服务员的态度。一个在吃饭时对服务生呼来喝去、傲慢无礼的人,即便对你态度很好,也很可能是装的。等哪一天他觉得自己地位比你高了,你可能会遭到跟服务员一样的待遇。
如果你准备要孩子,那你可以观察伴侣对孩子的态度,跟小朋友相处考验的是一个人能否当父母的最基础的条件——耐心。如果伴侣跟小朋友相处常常显得不耐烦,那说明到目前为止,你还不适合和对方生孩子。
细节见人品,小事见人心。选择伴侣,不光要看对方是不是爱你,也要看对方怎么对别人。本质上,你也是伴侣人际关系的一环,对方怎么对别人,就有可能怎么对你。
如果一个人除了对伴侣的“小爱”,还有对别人的“大爱”,那他至少具备善良、同理心、共情能力,能提供更好的情绪价值,这些都是经营好一段婚姻的必备品质。
看过往情史
很多人在谈恋爱的时候,会把与前任相关的一切当成禁忌,伴侣一旦提起来,很可能就是“送命题”。我不赞成这种做法,首先,没几个人能忍住对伴侣过去的好奇心;其次,不说虽然杜绝了比较,但也堵死了一条了解伴侣对亲密关系认知的途径。
我的建议是,情史一定要聊,并且要在关键的地方聊透,只不过要挑合适的时机,也要知道重点聊什么。
合适的时机,一般是在与对方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感之后。你们能平心静气地聊起过去,一方面证明自己已经走出了上一段恋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现任伴侣的信任。同时,承认过去的存在,也是对人生经历的尊重,不管曾经是好是坏,都是你活过的证明。
至于什么是重点,首先得明确目的,你们决定敞开来聊恋爱史,不是为了与伴侣的前任做比较,也不是为了日后翻旧账吵架,而是为了互相了解感情观。在此基础上,前任姓甚名谁、长相如何,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谈过几段、持续了多久、分手的原因,以及伴侣对前任的态度和评价。
恋情次数,往往能反映一个人对感情的态度。持续时长,则多多少少能反映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前任分手的原因,能看出一个人对恋爱的看法,以及什么是他/她想要的亲密关系。对前任的评价,则是那句“分手见人品”,如果总是把问题推到前任身上,那说明这个人没什么担当,不能客观地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
通过这几个问题,其实大概能推断出伴侣的感情成长史。聊的时候,你们可能会产生分歧和争吵,但这样的争吵不是无意义的,反而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如果你们没吵架,那这次坦诚,很可能为你们的感情“添砖加瓦”。
看对工作和金钱的态度
在选择伴侣时,可以考察一下对方的职业,至少能从中看出伴侣的喜好和生存能力。
如果对方的工作既能满足自己的志向,又能获得可观的报酬,而且他/她还有非常清晰的职场规划,说明这个人思维清晰,判断能力强,那他/她在婚姻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便不会手足无措。
如果对方经常换工作,始终搞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薪资也比较低,那他/她该做的人生功课可能还有很多,婚后也可能会因为事业摇摆影响到生活质量。
如果对方是一心想创业的人,就要考察他/她的能力是否撑得起自己的野心。我见过太多因为创业导致破产,最终婚姻破裂的人。跟这样的人在一起,你就得考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承担风险的能力。
而在金钱方面,最重要的考察点有两个:一是伴侣是否会因为重小利而失大局,这类人往往在亲密关系里也很难让渡利益,很容易因为钱与人产生矛盾;二是你和对方的金钱观是否一致,有相似金钱观的人,过起日子来,很少会因为钱吵架。金钱观差异较大的伴侣,最好尝试在婚前进行磨合。
看人生目标
回到开头我所讲述的粉丝的经历,她有寻求安定的心理,这与男朋友创业的规划存在冲突。思考再三,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分手,回老家发展。她清楚自己跟男朋友的人生目标并不一致,继续下去也没有必要,长痛不如短痛。
在恋爱期间,情侣之间应该经常聊聊各自对未来的规划,尤其是当生活或工作发生重大变化、调整了规划时,更要及时沟通。如果双方的规划都有对方,那就证明你们有进入婚姻、共同面对生活的决心。
但光有决心还不行,对婚姻的目标和愿景一致,才能真正走到一起。有些人把家庭稳定、婚姻幸福当作自己的人生终极目标,而有些人在婚姻之外还有专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人生目标与婚姻维系存在冲突,即便在一起,婚姻也很难长久。
虽然婚姻不是解题,但当你用“合伙人”思维,对婚姻中的种种问题“升级打怪”,至少让日子变得有趣、充满了目标感和确定感。《婚姻新思维:构建强大关系》启发你以更理性、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把控婚姻。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