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为响应“东西协作”的战略方针,因“携手跨越山川的爱恋”,想为雪域高原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戴村镇小杨建华老师于2024年8月,受萧山区委组织部和萧山区教育局选派,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教育和体育局支教服务。浙川两地虽然相隔万水千山,却跨越山海相连,始终心手相牵。
★助力后勤保障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来到康定市教育和体育局,杨老师接触到全新的工作。在局领导和科室领导以及同事们的关怀和帮助下,他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后勤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涉及到每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学校的各种设备政府采购流程、学生的“校园餐”管理、“营养餐膳食”管理等等,这些工作事无巨细,方方面面都不能出现一丁点儿的差错。
除后勤工作之外,支教服务期间,他还承担起“四川省全民体质监测(康定市)”的主要检测员,负责最为繁琐和复杂的一项监测工作,为期一周的劳动,得到了领导和民众的高度认可。还积极参加为期一周的都江堰市组织的“2024年度康定市教体局机关干部管理能力提升”的培训,学到了很多。营养餐是孩子们成长的重中之重,配合领导和同事研究部署“康定市2024年校园食品和膳食经费管理培训会”,出色完成各项工作。
★课堂引领示范
杨老师除了在岗位上努力做好服务工作,体现自我价值,还不忘自己的师者本位。有着三十年数学教学经验的他,对于课堂教学一直是一往深情。所以,他时常跟随康定市教学研究中心的专家和老师去学校进行教学研究学习。在短短半年的实践中,助力当地的数学教研活动和优质课展评活动,他还主动承担了康定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的教学研讨活动,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收到广泛好评,此外,在康定市小学数学教学研讨暨优质课展评活动中,承担的《比的认识》一课,也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将萧山小学数学教学最前言的理念和范式传递到康定,让老师们对于新课程、新教材、新课改的解读更有方向性。
★大山之子情怀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为期半年的支教服务结束了。这段经历,让杨老师不断成长,更加深刻认识到师者的责任和使命。杨老师本是大山的儿子,在三十年前,从湖北恩施来到萧山,为萧山的教育事业奉献了热血和青春。如今,有机会反哺大山,参与这样的支教交流,他自然是倍感珍惜。
用他自己的话说:“在康定的生活条件虽然很艰苦,但是熬一熬就过来了。”其实大家都知道的,从平原到高原,要克服万重难。但是,杨老师凭借执着和毅力,坚持了下来。当学校领导去机场接杨老师回家时,“减肥”十斤的杨老师精神矍铄,笑意盈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完成支教的夙愿,战胜各种困难,经历大山的洗礼,更加坚韧不拔了。他也诚挚地祝愿:愿每位支教老师都能在这份职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愿用我们的爱,照亮孩子们的未来。我们也必将在这份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中书写自己的辉煌篇章,未来风景必将更好!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杨老师在最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一点最平凡的事。但是,点点星光,汇聚成炬,情为花种,向阳而开,愿雪域的格桑花开得更艳,愿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能够更加茁壮成长,拥有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