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你最甜!世纪实验幼儿园2024学年第一学期小四班项目课程

职场   2025-02-02 10:31   浙江  

“薯”你最甜


小四班项目课程

项目缘起

  秋天是多彩的季节,在这个季节中,孩子们了解到了各种秋天农作物,在活动的开展中,孩子们对于番薯尤为感兴趣,有的说:“番薯,我妈妈每天吃”有的说:“我也喜欢吃番薯,还有番薯干”这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那你们知道番薯长在哪里吗?”在教师的提问下,孩子们对番薯到底长在哪里产生了好奇,于是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番薯是长在泥土里的。”

“不对,番薯长在花盆里吧!”

“番薯在水里也能长大的,我们教室外面的植物角里的番薯就是长在水里的。”

“番薯长在嘴里面吃进去了嘞!”


追随孩子兴趣,我们的思考:


  1. 幼儿在探索番薯时能获取的核心经验有哪些?

  2. 如何追随孩子兴趣和已有经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



一、核心经验



二、价值点分析



三、项目预设网络图





01挖薯



  ?

驱动性问题:番薯用什么工具挖?

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多数幼儿表示番薯是长泥土里的。于是教师追问:“那番薯在泥土里怎么挖呢?”“需要用到什么工具?”



幼儿的经验


            用手挖   

            锄头


             脸盆

             铲子



教师思考

《指南》指出,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进行表征绘画。孩子们在挖番薯的工具计划图中,丰富了经验,建立了事物间的联系,收获成长。


支持策略

邀请父母带着孩子进行亲子挖薯实践活动,将计划付诸于行动,从而探索问题的答案。


挖薯行动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经验总结与回顾—投票

     最后孩子们得出的结论是用锄头挖番薯可能会更加方便。


幼儿收获

     通过前期幼儿的猜测番薯生长在哪里,并让幼儿说说在挖番薯之前需要准备什么,孩子们带着问题和自己讨论的结果回家进行实践操作,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挖番薯的乐趣,奠定探索与发现的种子,在挖的过程中又会产生很多新的发现,对番薯也有了进一步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师思考


      儿童有着与生很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挖番薯的过程中,孩子们感知了番薯的果实是长在地下的,它的形状、皮色、肉色和叶子都各不相同。孩子们通过实践找到挖番薯的技巧,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意义。并能从中有新发现。

02探薯



  ?

驱动性问题:番薯有什么秘密呢?

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多数幼儿表示番薯是长泥土里的。于是教师追问:“那番薯在泥土里怎么挖呢?”“需要用到什么工具?”

“老师,番薯还有大的和小的,它们怎么长得不一样啊?”

“老师,我挖的时候发现番薯还有紫色的。”

“番薯是长在泥土里的。”

“番薯也要吃饭吧,可能是那个小番薯没有吃饭就只能小小的了。”

      实践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番薯的外形不一样,番薯颜色也不同等问题。在讨论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将生活中对番薯的已有经验运用于猜测之中,有些孩子觉得地下未知的番薯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支持策略

1.一起梳理孩子感兴趣的问题。(番薯的种类、番薯的成长过程等)

2.展开亲子调查。


      孩子们在家与父母一起进行了亲子调查,对番薯的生长过程有了基础的了解。在第二天分享调查表环节中,米粒说:“我好想吃番薯干呀”其他小朋友也附和着说:“我也想吃”木羽说:“我吃过,很好吃,我们也可以把教室里的番薯做成番薯干呀。”

03品薯


       在制作过程中,米粒说“我好想吃呀”兮兮说:“我更喜欢吃番薯干,番薯干甜甜的,很香!”“我吃过番薯干,很好吃。”“对呀!我还做过番薯干呢!”“番薯干怎么做呀!我也想做!”我们发现孩子们对番薯干有着浓厚的兴趣。番薯干不仅带给孩子们快乐的情绪体验,也让他们萌发了探究和制作番薯干的念头。我们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一个驱动性问题生成了——“怎么制作美味的番薯干?”


  ?

驱动问题:哪种番薯更适合制作

番薯干?

      为了让孩子们充分了解每种番薯的不同,我们收集准备了三样番薯,让孩子们品尝。根据对番薯的了解以及品尝过多肉的番薯干之后孩子们得出结论:制作番薯干的番薯要甜甜的,糖分要高,而且还要水分多。但是孩子们有了许多不一样的意见,有的认为红心番薯最适合,有的认为黄心番薯最适合......根据孩子们的意见,最终我们决定通过投票的形式选择自己认为最适合做番薯干的种类。



教师思考

在活动中,每个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在活动中我们是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面对孩子们的想法给予他们选择和尝试的机会,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支持孩子们自己的选择,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到底哪一种番薯更适合制作番薯干,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

驱动型问题:番薯干怎么制作的?


     番薯干是怎么制作而成的呢?为了了解幼儿对番薯干的已有经验,我们进行了绘画调查,引导幼儿猜想番薯干的制作方法。



“番薯干是要放在锅里炒一炒才做出来的。”

“番薯干要先把番薯放在锅里,再拿出来晒太阳。”

“也可以放在烤箱里烤一烤。”

“要切成一条一条的。

     在谈话的活动中,发现班级大部分孩子都有做番薯干的已有知识,少部分认为番薯干要放在锅里炒一炒。


     为了加深幼儿对番薯干制作的认知,以及促进家园合作,我们分发了“番薯干大调查”调查表回家与父母一起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和幼儿最后得出了如下关键结论: 

方法一

①清洗 ②削皮 ③切条 ④蒸煮⑤晾晒

方法二

①清洗②削皮③蒸煮第一次④晾晒一天⑤蒸煮第二次⑥晾晒一天⑦蒸煮第三次⑧晾晒一天



  ?

驱动问题:哪种方法更适合?

“我觉得晒一次就好了,因为晒一次番薯就会软软的。”

“晒三次番薯肯定会硬硬的!”

“多晒晒才好吃,因为我奶奶也是这样做的。”


        根据两种制作方法,孩子们分成了“一晒”和“三晒”两种观点,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投票。结果一晒组票数居多,开启实践。


1

制作番薯片

        步骤一:清洗 

         步骤二:削皮



驱动问题:我怎么才能把番薯

皮削好,手也不会受伤?


“我们和沈老师一样戴手套就可以保护手了。”

“削番薯皮的时候把番薯放在地上就好了。

“用毛巾包住。”


实践结果



        步骤三:切片 

         步骤四:蒸熟

我发现


“老师有一些大大块的还是硬硬的。”

“这个已经熟了,你看它都碎了。”

讨论解决



  番薯有的太厚,

  有的太薄了 。

  番薯切的大大小小,煮的时候有的碎了,有的好像没有熟


        步骤五:晒制 

         步骤六:翻晒

  ?

驱动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番

薯干呢?


       一次观察中,孩子们发现小飞虫正想袭击番薯干。在制作美味的番薯干时,卫生问题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于是孩子们开始讨论:该怎么保护我们的番薯干呢?

 用保鲜膜。

用锅盖。

用网罩。

       在谈话活动中,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将他们的方法总结,一共出现了三种,孩子们进行投票,选择了可以让番薯干“呼吸”的网罩。


       在日常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还会用小手摸一摸自己制作的番薯干,感受番薯干的软硬变化。还有孩子发现:番薯干黏在上面拿不下来了!于是接下来孩子们在记录的同时也会给番薯干翻翻面,这样就不会黏住啦!



  ?

驱动问题:番薯干发霉了


       番薯干的晾晒工作还在继续,第三天,孩子们发现番薯干有了新的变化…

“番薯干怎么发霉了?”

“番薯干好黑呀””


为什么会发霉?


 我摸过番薯湿湿的。

 因为切的太大块了。   

 是小虫的便便。


教师思考

幼儿通过对发霉番薯干的观察,结合相应的视频,进而扩大原有想法的经验基础。教师则是支持幼儿的猜想,采用进一步询问与梳理幼儿的表达的方式,真正明白幼儿进行相关猜测的经验依据和推理过程。尽管最后番薯做的不太成功,但孩子依然兴致勃勃期待着最后番薯片的诞生。为此,我们选择了继续将其晒成干制作成番薯片,支持幼儿探索的需求,帮助幼儿获得成功和满足感。


      经过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答案,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晒制番薯干。


    番薯沥干水分再晒

  番薯下面铺上笼屉纸


幼儿收获

幼儿在制作番薯片时发现了番薯发霉等。但是仍然没有放弃,尝试寻找解决办法并坚持制作美食。从中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 。


项目评价

本次番薯课程的开展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在探究、创作、合作、分享中获得了相关能力的提升,更为之后的探究埋下了爱科学的种子。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孩子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获取经验的需要,为后续幼儿的科学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收获


1

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番薯大探秘的项目里,孩子们一直在积极的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乐于解决。在讨论、观察、记录、分享中激发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

2

理解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

       小班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然而在项目活动里,孩子们有合作、有交流,在不断社交过程中,孩子的社交技能、社交语言都有了进一步提升,社会性不断发展。

3

生活经验的积累

       幼儿的探索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幼儿获取了关于挖土、品尝等各方面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师收获


1

关注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

       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幼儿为主体,围绕主题追求全面发展。从活动中可以看到我们教师尽可能的为孩子提供各类精神、物质上的支持,从而促进幼儿均衡发展。

2

理解幼儿学习方式和特点

       在活动的探究过程中,我们教师一直遵循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尊重和理解小班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实操中去获取经验,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对番薯进行探究和学习。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从起初的懵懂发问到后期的主动思考。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探索都奠定了孩子的成长。

3

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学习品质对幼儿的学习和探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其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宝贵品质。


END


萧山网教育
汇品质教育,建师生家园,萧山特色教育金名片,萧山各学校展示教育成果新平台,市民和教育工作者教育信息发布媒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