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事一起“蛐蛐”领导,会让友谊更牢固?

文化   2024-12-28 12:00   北京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有时候,当我们沉浸在消极情绪状态时,很多事情会变得越来越糟糕。而当我们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事情反而会越来越顺畅。



李晓洁
三年前,我的朋友陈晨刚入职一家公司不久,就发现自己非常不喜欢她那位快40岁的直系男领导,觉得对方身上“爹味儿重”,时不时用言语性骚扰女下属。她和同事们混熟后,私下给男领导起外号“蛤蟆”,原因在于这个男领导十分喜欢漫画《火影忍者》里的“蛤蟆仙人”角色。“再加上他长得丑”,陈晨不忘补了一句。
一开始,“蛤蟆”更像是同事们茶余饭后共同聊天的笑料,工作中,陈晨不会与“蛤蟆”有直接矛盾,尽力扮演好一个听话员工的角色,“反正领导也没骚扰到我头上”。渐渐地,同事小A与陈晨走得很近,小A比陈晨早入职两年,算是前辈,小A经常找陈晨说起蛤蟆的可恶,像是一个揭黑幕的角色。陈晨觉得“蛮好”,既能听到领导更多八卦,“信息共享”,又能跟前辈搞好同事关系,一举两得。但陈晨没有意识到,这些负能量信息随着时间积累,她控制不住地对“蛤蟆”产生生理厌恶——只要见到对方,自己就给不出好脸色。在单位对领导的评分系统中,陈晨给“蛤蟆”打了很低的分数。

二十不惑》剧照

后来,陈晨感觉到“蛤蟆”对她也开始“不友好”。她经常被“蛤蟆”指责,一些事情的处理上,她感觉“蛤蟆”故意给她“穿小鞋”。她很痛苦,跟小A更频繁地分享她对“蛤蟆”的“憎恨”,每一次诉说,都让她觉得更无力,甚至产生辞职的念头。
这种在人际关系中,双方过度讨论一些负性事情或负性问题的行为,心理学上被称为“共同反刍”(co-rumination)。这是一个比较新的心理学概念,2002年,由密苏里州大学心理学副教授阿曼达·萝丝(Amanda Rose)提出。作为一种常见的人际沟通模式,共同反刍不局限于个体内部的心理特点,聚焦在具体的互动模式及其带来的心理变化。
共同反刍实在是个非常生动形象的概念,这个名词的核心是“反刍”(rumination)。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些动物(如牛、羊)进食一段时间以后,将半消化的食物从胃里返回嘴里再次咀嚼、消化。挪用到心理学中是,一个人反复想到、讲到消极事件和情绪,沉浸其中无法自拔,也就是“情绪上的反刍”。上世纪末,反刍这个概念在心理学中被提出,指的是个体反复关注消极的事实、原因、症状、含义及结果。萝丝据此概念和后来的研究证明,当两个人都因此而沉浸其中时,就是共同反刍。

《我在他乡挺好的》剧照

这似乎与我们传统的想法不太一样。毕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把快乐与朋友分享,快乐就会加倍;把悲伤与朋友分享,悲伤会减半。怎么互诉苦恼反而成为消极的行为了呢?实际上,共同反刍除了强化负性体验,另一方面确实也会被认为有利于巩固双边关系。因为共同反刍意味着两个人的自我暴露,这会拉近两人的距离,让双方,或者至少一方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就像小陈和小A的关系一样,二人同时感受到不断的消极,以及最低限度的共同支持。
但相比于双方体验到的支撑,更超出常人意识,对谈话双方造成更深影响的是,共同反刍中,双方反复强化问题和情绪,却鲜少提出解决方法,难以走出困境。
阿曼达·萝丝提出共同反刍的概念后,有不少心理学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职场人做研究,发现共同反刍与性别、年龄有相当大的关联。更具体地说,青少年时期的女性,相比于男性更容易在二元关系中过度讨论负性事件,并且沉浸在消极情绪中。这是因为,首先青春期的女性更容易形成亲密的二元关系,比如拥有“闺蜜”,与“闺蜜”不断讨论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与他人的暧昧关系、学业等问题,而男性更倾向于在群体活动中和同伴互动,比如组团运动、游戏,所以女性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在二元关系中共同反刍。其次,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女性通常比男性有更多的反思、反省等,而这是共同反刍的基础。

《小欢喜剧照

心理咨询师胡素卿曾在咨询中接触过受共同反刍影响的中学生。她告诉本刊,近几年,中学生抑郁甚至自杀现象在国内越来越常见,曾有一位初中生和母亲找她做咨询,原因是这个女孩说自己周围很多同学患抑郁症,在吃药。与此同时,他们不可避免地经常聊起学习中的压力、成绩下降等话题。女孩觉得自己也快要抑郁了,所以母亲带她来做咨询。胡素卿说,这就是典型的共同反刍。“因为她长期处于一个高压的环境,同伴之间经常聊抑郁相关的话题,但没有更好的缓解办法,女孩很难与这样的环境切割。”
研究发现,进入大学后,共同反刍中的性别差异慢慢减弱。因为到了这个时期,一个人进入更广阔的环境,理论上来说,部分学生的同伴关系多元化、社交技能学习、情绪处理能力加强,这都有利于一个人的自我成长。
有趣的是,与中学生相似的是,老年人群体也常因为环境的单一性,容易受到共同反刍的影响。胡素卿说,很多退休后的老年人缺乏多元的人际关系,经常聚在一起。有的老年人讨论的话题就聚焦在互相抱怨家中老伴,或者儿子儿媳不够孝顺的车轱辘话里。虽然这会带来“共鸣”,但不免会直接或间接带来家庭矛盾。

小敏家》剧照

除了环境和年龄上的原因,共同反刍可能还与人类大脑本身的偏向有关。心理学中,自我关怀领域的创始人克里斯汀·内夫(Kristin Neff)曾说:“人类大脑存在一种消极偏向,比起积极信息来说,我们对消极信息更加敏感。例如,当我们对他人或自己做出评价时,消极方面的信息会比积极信息得到更大的权重。”
一对亲密的朋友,如何在可以互相理解、支持的前提下,避免陷入共同反刍?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看。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有一个总是爱倾倒负能量的朋友,你可以保持“适当的倾听”。在倾听后,向他/她提出一个问题:你真的想解决问题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你们可以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比如在职场中,学会明确工作与生活的边界,或者直接和让你产生负面情绪的人沟通。如果朋友并没有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仍旧长期把你当情绪垃圾桶,你也有拒绝倾听、拒绝陷入“关怀疲劳”的权利。
另一种情况,是你和朋友都沉浸在一起讨论负面事物的情绪中,却总是没想过如何避免消沉。你依然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对自己的认识出现了问题?是不是习惯了做一个受害者的角色,不费力地获取理解和同情?提出这个问题,不是为了做出自我批评,而是试着,哪怕是短暂地走出消极情绪。例如去冥想、去运动、去记录下一天中发生的几件令你开心的小事,尽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小欢喜剧照

有时候,当我们沉浸在消极情绪状态时,很多事情会变得越来越糟糕。而当我们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事情反而会越来越顺畅。克里斯汀·内夫在《自我关怀的力量》中写道:消极情绪会使我们的注意范围变得狭窄,以至于根本观察不到本来很明显的事情,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为我们带来了额外的麻烦和问题。而积极情绪状态则相反,它会扩大我们看问题的视角,从而注意到有价值的细节并产生创造性的想法。这就意味着积极情绪状态会拓宽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并增强我们处理问题的能力。
说回我的朋友陈晨,她最终脱离了与同事小A持续陷入共同反刍的境地,原因有点令人意外——小A离职了,陈晨与小A也很少再共同讨论他们的“蛤蟆”领导了。大约一年前,陈晨获得一次换组工作的机会,她主动申请去另一个工作组,遇到一个能干、不滥用权力的女性领导。她在慢慢找回工作和自我的价值,我为她开心。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4年51期。文中陈晨为化名。参考资料:Rose, A. J. (2002). Co-rumination in the friendships of girls and boys;Rose, A. J., & Rudolph, K. D. (2006). A review of sex differences in peer relationship processes: Potential tradeoffs for the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evelopment of girls and boys.]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小风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如何更好地爱自己 」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纸刊!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三联生活周刊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