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家社携手
共育满庭芬芳
11月9日-10日,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践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举行。
合肥市刘让宏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刘让宏老师带领合肥市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骨干班主任老师们抵达大会现场学习。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福江主持。
首先,南昌市教工委领导黄琰、程裕秋分别致辞。他们表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育思想的开放与包容,离不开教育智慧的碰撞与交流,特别是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本次年会,是全国班主任工作和家校社协同育人领域的重要展示和积极探索。期待大家开拓思路,启发创新,共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愿景、新方向、新未来。
接着,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委会理事长马建华致辞。他指出,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班主任专委会要坚持以班主任为核心,为班主任说话,反映其心声;让班主任说话,展示其风采。
随后,吕玉刚会长作了题为《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主题报告,为一线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方向进行了指引。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周峰教授作《广东家校社协同“135+N”多彩育人模式的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40年的广东实践》报告。从微观角度,为家校社沟通指明道路。
最后,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委会副理事长李家成教授作《数字化赋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报告。他提出了要以主体的创造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努力驾驭数字化的力量,融入学习型社会建设,提升教育者的时代新素养。
下午,大会进入“家校社协同育人——班主任的新思考、新实践”“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的新策略、新实践”“家校社协同育人——南昌市的新策略、新实践”三个平行专题研讨,26位一线教育工作者分享自身教育实践案例,9位专家学者做了针对性指导点评。三场报告,三个视角,三种感受。让参会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10日上午,会议邀请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作了《一日蹲班:学校现代治理体系建设下高质量教师发展》的主题报告。窦校长围绕清华附属小学校训“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从各方面形象生动地让大家看到“一日蹲班”的具象化,看到了学校对老师、对学生的满满爱意。
会上,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委会副理事长耿申作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江西省班主任教育学会专委会副理事长张释元分享了班主任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江西经验,徐群老师分享了《“同心圆”模式下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探索》,黎雪晴书记分享了南昌一中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经验。最后,马建华理事长作了深入总结。
“求木之章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每一次的思想经验交流碰撞,都会有更多美丽的火花。在这如沐春风的交流中提升了老师们的素养,更好地促进校家社的协同育人。
01
香港街校区王颖老师心得
“校家社协同育人”是一种很好的共育模式,校家社合作是一种典型的跨界行动,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联系,和谐统一发展,教育才可能发挥其育人效益,更好地促进孩子幸福成长。
02
黄河路小学王春梅老师心得
近期,我校开展了全面线下家访活动,旨在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与本次会议的主旨不谋而合,各校区整合学校、家庭、社区和政府等多方面的资源,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作为一线班主任,我们也应从最基本的家访工作做起,积极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并充分利用身边的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更强大的育人合力。
03
青年路校区张翠翠老师心得
这次参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践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让我感触颇深,对一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认识模糊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楚地认知,为教育情感体验找到了理论的支持。我们必须承担起时代的重托,不仅要准确把握“双减”要义,更要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功能,积极营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建立家校社育人共同体,推进“双减”落地,努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成长撑起一片晴空。家校社共同体协同发力,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是新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是祖国未来对今天教育的期待,也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全体家长、全社会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当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一个全面优化的成长环境,一定会有更加精彩的未来,我们的国家也会更加精彩。
04
云谷路小学王利媛老师心得
此次培训活动不仅让我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也给了我很多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围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实践与创新,每位专家、老师都以不同视角不同维度,为我们的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奠定基础;又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新途径,向我们展示创新实用的共育模式,提供协同育人的思考与实践;同时,也给班主任老师以深刻的收获与启发,尤其是窦桂梅校长“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的思想,深耕班级,助力课堂的做法,让我更加坚信只要家校社共同努力,一定能在班级里照见美好的未来。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它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为我的班主任生涯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期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人民教师!
05
宁国路校区彭丹老师心得
商瑜老师以“为学生打开一扇窗”为主题生动地讲解了如何引导孩子珍爱自我,悦纳他人。每日自省、每月自赞,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认识真实的自己。再者,通过“生生互换、师生互换、亲子互换、公益互换”让孩子们爱上伙伴、爱上集体、爱上家庭、爱上社会。利用身边人、家乡景、远方路共筑孩子们的未来梦。孩子们拥有远大的目标和开阔的胸襟必能感受到美好的自我和无限的世界。石老师独辟蹊径,“让教室成为一个村庄”。面临着教室的临时搬迁,石老师引导孩子们自主设计新的班级、装饰班级。从愿景到目标到实现。孩子们自行联系装修公司拉赞助,邀请家长们一起设计,用自己的想法说服他人,最后建设出了一个与众不同而又独一无二的教室。实现了家校社的协同育人,让班级这个村庄成为了每个人的故乡……几位班主任老师用教学实践中的案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师生共进的画面。此次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与引领相促进,为我们之后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启示。
06
黄河路小学刘让宏老师心得
本次“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践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特邀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围绕“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主题,从政策解读、学理阐释、实践分享等多个视角进行专题报告。通过本次学习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念。
首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吕玉刚从国家层面上也好我们解读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周峰教授通过自己的实践为我们介绍了广东省的先进做法,李家成教授从数字化角度为我们讲解了家校育人的创新机制,为班主任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了引领。
其次,分会场特色鲜明,精彩不断。每个来自一线教师的分享后,采用专家点评。分享从实践、策略等角度扩大影响力,每个发言都各具特色,给人启迪。重庆市巴蜀小学校长潘南女士,提到教育是“做”的哲学。她在分享中提出为何做,如何做,持续做,用好学校本身1个资源,融合家长、社会为1种资源,探索N种实践途径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人生,潘校长一语中的,让与会老师点头称赞。每个专题分享都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启迪我们的智慧。
第三,通过本次学习,感觉我们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还存在不足,我们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力,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内涵更丰富。我们还需要加强班主任的队伍建设,与时俱进。我们要加强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独行快,众行远。作为工作室的主持人,我一定以此次年会为契机,把这次学习的经验做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END
图片:王春梅
文字:王 颖
一审:李 艳
二审:范晓燃
三审:蔡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