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咏春有三板斧,辩论也有三种反驳。
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也有许多前辈后进的推广,例如黄执中的网易博客、庞颖的知乎LIVE;还有夏惟桐的反驳视频,郭航初的知乎回答或是我自己的这篇回答都有提到(如果有其他漏掉的,还请帮忙补充)。
(小编备注:相关链接已经放在文末参考资料处,黄执中的文章由于网易博客没有了,所以丢失。)
我以前总觉得啊,大家的说法大同小异,所以也没特别在意。但是最近有些新的际遇,让我觉得,也许有必要做个粗略的梳理——当然,这个工作肯定有人可以做得更好,所以也只是抛砖引玉,把话题丢出来而已。
▲ 黄执中
# 1
首先嘛,我们先来看看大家都是怎么说的。
郭航初说(他又是在大二的时候,听 @林正疆 说的)所有的论证都可以被归纳成「A是B」也就是「因为…所以…」的论证,关于这种论证,有常用的三种反驳思路,第一种是【1.A不是B,否定对方讲述】,可以是举反例或者否定对方的定义;第二种是【2.非A也是B,和对方拉平】,也就是类比,或者加大对方的论证义务,使对方的论证显得荒谬不成立;第三种是【3.A是B,但是不重要,受身】也就是重新诠释B,然后赋予不同意义。
1.A不是B,否定对方讲述
2.非A也是B,和对方拉平
3.A是B,但不重要,受身
林正疆在这个讲座(14:45)讲解「根属性」的时候则说,根属性的攻防只有【1.A≠B】还有【2.非A=B】并且分别讨论两者代表的两种「因果关系」——这是将三种反驳和政策辩论进行联系,黄执中也是这么做的,只是他的三种反驳和对应分别是第一个【1.A未必造成B=解决力】、第二个【2.没有A也有B=根属性】和第三个【3.B不重要=需要性】。
1.A未必造成B=解决力
2.没有A也有B=根属性
3.B不重要=损益比
▲ 林正疆学长《政策辩论》讲座(五):根属性的原理与攻防(B站可搜到)
这边已经有几个问题,首先是郭航初的「拉平」和「受身」,还有林正疆和黄执中的「根属性」,然而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处理一个小问题:【1.A未必造成B】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用黄执中举的例子:〈男人比较累/女人比较累?〉
对「男人比较累,因为男人要当兵」,三种路径都能反驳。
一、募兵制下,男人未必要当兵。
二、除了男人,女人也会去当兵。
三、台湾现在都在当爽兵,当兵没什么累的。
在这里,男人是A,当兵是B,也因此三个反驳分别是【1.男人(A)未必要当兵(B)】、【2.不是男人(非A)也要当兵(B)】还有【3.有没有当兵(B)不重要】。
然而也许是因为例子或用语的太过简练,有些小朋友会误以为在这个例子里面「当兵」,或者「男人要当兵」才是「A」,而把原本的推论理解成「因为『男人要当兵(A)』,所以男人比较累(B)」,进而认为第一个反驳的是「『男人要当兵(A)』是假的」,而以为【1.A未必造成B】和【A未必是真的】是同一回事。
这是个很重要的误会,因为在我们讨论论点的时候,其实有论证和论据,论证只有「有效/无效」,论据才有「真/假」,换句话说在这里说的三种反驳,都是针对「论证」的反驳。
论点=论据+论证
也因此,所谓的「所有论点都可以被归纳成A是B」的意思,其实应该是所有的论点,它都有两个部分,其一是论据,或者说资料、前提;其二是论证,或者说推论。而所有的推论都可以被归纳成【A是B】或者【因为A所以B】的形式——换句话说完整的论点,应该是「论据(A是真的)」加上「论证(因为A所以B)」,所以B是真的,而【A未必是真的】是针对「论据」的,独立在三种反驳之外的反驳方式。
因此,我们说的「三种反驳」,从来都只是「推论的三种反驳」,这非常的重要。
所以回到这个例子,原本的推论应该是「因为是男人(A),所以要当兵(B)」,而三个反驳也分别是,男人未必要当兵(A未必造成B),女人也会去当兵(没有A也有B),以及当兵没什么累的(B不重要)——然而需要补充的是,严格来说我们不需要论证「因为是男人(A),所以要当兵(B)」,而只要直接举出论据就好。但是在此黄执中还是将他做为论证的例子,这也是可能产生误会的地方。
# 2
再来,我们处理第二个问题:林正疆和黄执中谁对呢?
其实都不对,因为「根属性」不是「因果关系」,在这里应该使用台湾奥瑞冈创造的「专属性」才对;而即便要讨论因果关系,【2.非A=B】或是【2.没有A也有B】也不是因果关系,这在法学领域有许多讨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寻「相当因果关系」进行更深入研究。
因此,应该修正成这样会比较合理。
1.A未必造成B=解决力
2.没有A也有B=专属性
3.B不重要=需要性
接着我们处理第三个问题,也就是郭航初的对应,我们把两种版本并排如下:
1.A未必造成B=解决力 | 1.A不是B,否定对方讲述
2.没有A也有B=专属性 | 2.非A也是B,和对方拉平
3.B不重要=需要性 | 3.A是B,但不重要,受身
我们先来讨论「拉平」吧,如果还是〈男人比较累/女人比较累?〉的讨论,按照他的解释,第二种反驳思路【2.没有A也有B】产出的「除了男人,女人也会去当兵。」是为了「拉平」正方论点。然而我们很容易可以想到另一个反驳:「男人虽然要当兵(B),可是也享受比较多特权(β)啊!」这个时候,在我们的观感里面,正方说出男人的累,反方说出男人的不累,两个论点好像也是「拉平」,这要怎么理解呢?【A也会造成β】又是哪个反驳呢?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就算是第二种反驳思路【2.没有A也有B】,如果我们说「除了男人,女人也会去当兵。」那是拉平没错,但如果是「除了男人,我们也有军犬啊!」同样是「非A(小狗)」得到「B(当兵)」,这个时候又怎么会有「拉平」的效果呢?
Q1:【A也会造成β】好像也是拉平,那么它是第二种【2.没有A也有B】反驳吗?
Q2:如果【2.没有A也有B】是拉平,那么「狗狗也要当兵」的反驳也是拉平吗?
# 3
我们先说第一个问题吧,乍看之下,不在三种反驳之内的【A也会造成β】推出的「男人虽然要当兵(B),可是也享受比较多特权(β)啊!」虽然也有打平对方论点的效果,但它其实只是【1.A未必造成B】的一种类型,因为「未必造成B」可能是单纯的「无法造成B」,但也可能是「未必造成B,还会造成β」。此外β还有两种情形,其一是他恰恰是B的反面(或者说,它们都有相同的衡量标准),那么确实就直接打平,又称为「论证层面的打平」。
但如果没有相同的衡量标准(例如当兵和特权),我们就需要引入【3.B不重要】的反驳:为什么「当兵(B)不重要?」,明明影响累不累的不只有当兵啊。换句话说,【3.B不重要】,可以是很单纯的问正方,为什么男人要当兵就很累?也可以是结合了其他反方自己的论点(男人有特权),然后再问正方,男人要当兵但也有特权,为什么正方还说男人很累?正方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所以,其实【3.B不重要】也不应该是需要性,而是损益比:也就是要求对方「给出判准」进行损益比较——在正方给出「判准」之前,他有一个男人累的理由(当兵),我有一个男人不累的理由(特权),对方没有给初判准「无法比较」——再强调一次,这是对方没有给出判准,结论是「不知道」而不是「打平」。
所以【A也会造成β】,如果B和β可以共量,那就是论点打平,如果不能共量,就要搭配【3.B不重要】进行损益比。这这样就处理完第一个问题,再来是第二个问题。
▲《胜者即是正义》
如果【2.没有A也有B】是拉平,那么「除了男人,小狗也要当兵!」又是什么呢?这里显示的问题是,同样是第二种反驳【2.没有A也有B】,它有的时候是拉平对方,有的时候是加大对方论证义务,还有的时候可以是导入荒谬(难道狗狗也很累吗?)如果我们要清楚区分的话,我会说这是「论点层面的打平」和「替代政策」的区别。
我们先解释什么是「论证层面的打平」:第一个问题的打平(论证层面的打平)是「你有个利益,我有个弊害,我们打平吧!」;这里的打平(论点层面的打平)是「你的政策可以达到效果,我的也可以,我们打平吧!」——而这里到底是打平,还是替代,重点在于我方的立场。
如果还记得前面「根属性」和「专属性」的区分,那么大家应该要知道,不管是打平还是替代,【2.没有A也有B】都只是在质疑「专属」,而就算是在台湾奥瑞冈政策辩论,「不专属」其实也很难单独成立。
还是用黄执中举过的例子,如果有推销员跟书法家说:「我这里有一台果菜榨汁机好棒啊,外观优雅而且质量坚实,完全可以当个好的纸镇,你要不要买一个啊?」你只说这个「不专属」,没用,因为果菜榨汁机还是有用!你必须提出「替代政策」,也就是:「我随便都可以买到便宜的纸镇,要你这果菜榨汁机何用?」——除非,你的立场就是替代政策,就象是我们举例的题目是〈男人比较累/女人比较累?〉,所以「除了男人,女人也会去当兵。」可以直接在论点层面拉平对手,而「除了男人,小狗也要当兵!」不行。
不过前面讨论的都是想要用「不专属」击倒对方的情况,但很多时候(特别是质询环节),我们的目的本来就只是要削弱对方论证的可信程度,也就是藉由【2.没有A也有B】指出对方的「归因」可能有问题,常见的象是复合原因,甚至是倒果为因,都可能是导致对方论证「不专属」的理由。
▲ 《波士顿法律》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两点:其一,大部分的时候,【2.没有A也有B】是质疑「专属」,它只是在削弱对方的论证强度(你的果菜榨汁机没啥了不起),但是你要真的击倒它,你必须要提出「替代政策」,也就是确实的提出「其他也会造成B」的方案,而不只是「没有A也有B」——除非你只是要检验对方的「归因」是否正确。其二,虽然都是「也会造成B」的方案,但是因为情况不同,有可能是打平、替代,更有可能是归谬——这其实才是最常见的现象是:「只要可以压纸你就买啊?那我卖台飞机给你,你要不要?」
# 4
接着,我们来谈谈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这是 @丁冠羽 提出来的,那就是「三种反驳思路只能用在反驳论证吗?」我们不确定黄执中和林正疆的想法,但是他们都把三种反驳和政策辩论进行对应,而政策辩论里面很少讨论定义和判准——也许有人马上有疑问,因为前面才说到『第三种反驳【3.B不重要】是在要求正方给出判断累不累的「判断标准」啊!』
▲ 丁冠羽
没错,这就是我们的问题。「三种反驳思路只能用在反驳论证吗?」反过来就是「第三种反驳思路是不是在反驳判准呢?」这个问题也许很多小朋友不能明白,但是在教学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把反驳依据「对象」进行区分:例如
@庞颖 在知乎LIVE讲反驳入门的时候,就将反驳分成「反驳前提」、「反驳标准」和「反驳论证」。
而她认为「反驳标准」的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对方的比较标准比不出来
第二种,对方的比较标准没有意义
那么还是用〈男人比较累/女人比较累?〉这个题目,前面说过使用第二种反驳【2.没有A也有B】推出的「除了男人,女人也会去当兵。」是在论点层面打平,但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这代表「要不要当兵不是判断累不累的标准,所以要不要当兵不重要」呢?而同样是用第二种反驳【2.没有A也有B】推出的「除了男人,小狗也要当兵!」,是不是也代表「要不要当兵不是判断累不累的标准,所以要不要当兵不重要」呢?
更进一步来说,我们用【A也会造成β】和【3.B不重要】推出的「男人虽然要当兵(B),可是也享受比较多特权(β)啊!」,它的效果又是「要不要当兵不是判断累不累的标准,所以要不要当兵不重要」还是「男人要当兵但也有特权,为什么正方还说男人很累?正方没有给出比较标准」呢?
▲《伟大辩手》
这边其实会有很多的混淆,虽然坦白说,如果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其实也不会有问题(这是什么绕口令?)但不重要,我的建议是,我们应该把「判准视为一种论证」来解决。
一、募兵制下,男人未必要当兵/男人也享受比较多特权啊!
二、除了男人,女人也会去当兵/除了男人,小狗也要当兵!
三、台湾现在都在当爽兵,当兵没什么累的。
这三种反驳,还有补充的变形,都只是在质疑「男人→当兵」的论证,而「OO→很累」这个判准始终隐藏在论点背后没有出现。换句话说,我们其实还少了一个用来判断当兵累不累的标准「OO」,「当兵」从来就不是判断累不累的标准,我们也不会因此就说「要不要当兵不重要(B不重要)」。所以前面三个问题的前两个,都得以解决。而第三个,它的效果也就前强调过的「损益比」,只是用来逼出「OO」这个比较标准而已——只有逼出了比较标准,我们才能接着针对「OO→很累」进行反驳。
此外我们要记得,在「论点=论据+论证」里面,我们其实是有「1+3个反驳」,也就是要检验论据是否真实,它是否符合我们的讨论范围。同样的,在「命题=论点+判准」的结构里面,我们也要针对论点前提是否为真(三种反驳)以及它是否符合标准设定的范围。
举例来说,如果「OO」是「不自由的环境和大量体力劳动」,那么就算男人都要当兵,也只有男人要当兵,也可能当兵都是爽兵,不符合「不自由的环境和大量体力劳动」这个标准。
而「不自由的环境和大量体力劳动」到底是不是很重要?是不是用来判断累不累的恰当标准?那则是另外的一个问题,它也同样有三个反驳方式:1.这个标准无法论证对方命题 2.有其他更好的标准可以论证命题 3.这个标准没有意义。而庞颖说的第一种,其实是在论证层面的打平,他说的第二种则是把判准视为独立论证,然后使用的第三种反驳思路的结果。
▲ 庞颖
# 5
最后整理一下吧,我们先从整体架构开始。
论点=论据+论证
命题|论点→判准
命题成立,必须要设立判准,然后提出论点满足判准。而论点又要建立论证,并提出论据支持论证。有可能论据是假的,那么论证有效也没用;也有可能论点不满足判准,那样就算论点成立而且判准合理也没用,因此必须要进行「检验」,也就是虽然在三种反驳之外,却可能是最重要的攻防技巧——然后不管是论证还是判准,都可以有三个反驳路径。
1.A未必造成B=解决力
2.没有A也有B=专属性
3.B不重要=损益比
第一个反驳思路,原则上是拆解对方的论证,但有时候可以推出相反结果,也就是【A也可能造成β】,在这种情形,如果β和B能够共量抵销,则可以有「论证打平」的效果。如果不行,那就要搭配第三个反驳思路,「要求对方提出判准」。而第二个反驳思路,原则上必须要有「替代方案」,也就是不只【2.没有A也有B】,还要到提出「其他也会造成B」的方案才算是有效击倒,不然只是削弱。但有时候,这个「其他方案」就是我方立场,那么就可以达到「论点拉平」的效果。
此外,【2.没有A也有B】又通常可以搭配「归谬」的技巧使用;而【A也可能造成β】除了论证打平,也还有「两难双刀」的进阶质询技巧。
在判准的层面,我们较常使用的反而是【1.A未必造成B】的「归谬」,还有【3.B不重要】的质疑判准是否霸道不留论证空间给对手,只有很少的时候会使用【2.没有A也有B】来进行「判准的相抗」,而我们又往往更习惯把他们归纳成这三种方法:合理性、可辩性、启发性。
——这里要补充的是,我在另一篇文章类推,是万法归宗把这三种攻防归类在「定义攻防」,而不是「判准」的攻防。这是因为在我们讨论「判断累不累的标准」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在讨论「累的定义」,其他不管是常见的道德与否,对错与否的标准,也都是定义;此外「讨论范围」也是如此。而对我来说真正的「判准攻防」则是该篇文章提到的「比较攻防」。
最后的最后,如果我没记错,小林姐(林洁莹)的整理是三个可爱的问句:
真的吗?凭什么?所以呢?
参考文章:
[1] 辩论赛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反驳,以及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反驳视频 - 郭航初
https://www.zhihu.com/answer/291060587
[2] 辩论小视频:反驳的三种思路 - 郭航初
https://zhuanlan.zhihu.com/p/52344902
[3] 如何可以给辩手一个较为完善的训练体系 - 張子龍
https://www.zhihu.com/answer/115725744
[4] 林正疆学长《政策辩论》讲座(五):根属性的原理与攻防 - 林正疆
https://mp.weixin.qq.com/s/2315cYPiHy2AEfBxcZJkRA
[5] 類推,是萬法全通 - 張子龍
https://zhuanlan.zhihu.com/p/52574983
[6] 两句话学会辩论赛中的反驳- 夏惟桐
作者 | 张子龙
编辑 | 周浩圣
校对 | 席子月、菇菇
审核 | 徐一
Online 辩论 出品(偷懒的华语辩论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