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 多喜乐,长安康!

乐活   2024-10-11 08:01   安徽  



中式

君语

+



秋到重阳,枫叶露痕,云巘空碧。风来红萸黄菊,雁去天宇清明,宜集社饮酒,宜登高临远。



日月梭飞,转盼重九。盖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其菊有七八十种,且香而耐久,择其尤者言之,白黄色蕊若莲房者,名曰“万龄菊”;粉红色者名曰“桃花菊”;白而檀心者名曰“木香菊”;纯白且大者名曰“喜容菊”;黄色而圆名曰“金铃菊”;白而大心黄者名曰“金盏银台菊”:数本最为可爱。



兼之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插小彩旗,名曰“重阳糕”。禁中分及贵家相为馈送。蜜煎局以五色米粉成狮蛮,以小彩旗簇之,下以熟栗子肉杵为细末,入麝香、糖、蜜和之,捏为饼糕小段。



或如五色弹儿,皆入韵果糖霜,名之“狮蛮栗糕”,供衬进酒,以应节序。其日诸寺院设供众僧。顷东都有开宝、仁王寺院设狮子会,诸佛菩萨皆驭狮子,则诸僧亦皆坐狮子上作佛事,杭都却无此会也。


登高临远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而重阳登高也成为中国诗画中的一个永恒题材。



饮菊花酒

西汉人刘歆《西京杂记》有载“每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还注明“菊花酒”的做法是,“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



吃重阳糕


除了饮酒、赏菊、登高外,吃重阳糕也是重阳习俗。因“糕”与“高”字同音,也是步步登高的意思。到了宋朝,人们过重阳节时,除了要互相馈送重阳糕外,对于重阳糕的装扮也多有讲究。据《梦梁录》记载,重阳节人们把米粉用糖水和匀,做成米糕,上笼蒸熟,出笼后,在顶上插一面小旗帜,端着给邻居家送过去。


吟重阳诗


唐代以后,重阳节逐渐成为文人雅士聚会,绘画、吟诗的日子。出现了大量吟咏重阳节的诗词,以及以重阳节为题材的绘画。其中最广为人传颂的千古名句有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


(唐)钱起


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
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
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
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中式精致生活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每天早上8点,与中式君一起,发现中国式的精致生活,雅致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