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专业人士的心理书单(2024-2025版)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 第 956 篇文章
倦怠是近些年弥散的一种职场情绪。今年以来,“班味”“牛马”成为职场热词,表达了职场人对工作的厌倦和内耗,为了消化这种倦怠感,“摆烂”“躺平”又成了新的热词。
著名哲学家韩炳哲在《倦怠社会》提到,倦怠是现代社会造就的“功绩主体”的特征,是在不断寻求绩效最大化之后的自我谴责和自我攻击。
也就是说,现代社会正让“更高更强”“我能够”内化为每个个体的自我要求。
倦怠本身是社会问题的反映,但是其结果导致了每个个体的生存状态变成了这样:
每天的第一次崩溃和最后一次崩溃,分别发生在,早上起不来床去上班,和晚上睡不着觉感觉,第二天又要起不来床去上班。
我和牛马的区别是,牛马累了知道休息,而我累了会给自己点一杯冰美式精神一下。
每年都说不想上班,一晃又坚持到了年底。
……
每个人都在倦怠,不想上班不是你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大概只有靠你自己才能去解决,别人不会帮你处理。
需要指出的是,真正的职业倦怠远远超出普通的疲惫感,不可能休息一段时间就痊愈。因此,对许多人来说,往往是倦怠一阵,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开始酝酿下一轮的倦怠。
那么,作为个体,我们如何面对这个倦怠社会?如何打破这个“倦怠循环”?
我们想提出一个概念:倦怠成长。
倦怠不仅仅是指感到筋疲力尽,它也可以是一种意义深远的经历,可以带来暂时性的恢复,或是深刻、持久的改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心理学家尼克·皮特里(Nick Petrie)研究后提出的倦怠成长概念,以及如何帮助你康复,还给你创造一种新的、更充实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倦怠成长?
倦怠成长是指个体不仅从倦怠中恢复,而且还可以通过这种经历变得更强大时所发生的深刻、变革性变化。
与简单地回归到惯常的生活模式不同,倦怠成长涉及重新评估自己的价值观、界限和生活目标。
它将倦怠体验视为促进持久、有意义变革的催化剂。
回归日常,还是向前迈进
许多人反复经历倦怠,因为他们只是回到了旧习惯中,而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虽然休息可以暂时缓解倦怠,但它不能改变使你容易倦怠的根本因素。
相比之下,倦怠成长促使你审视导致倦怠的原因,并做出真正可持续的改变,使你的工作和生活与你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
我对倦怠成长的个人体验
反思我自己的历程,我意识到自己的康复与倦怠成长的概念相符。
虽然当时我没有找到具体的词来形容这一过程,但我知道自己需要做出更深刻的改变。
多年来,我经历了心理健康状态起伏的不断循环,但这一次,我选择有意识地打破这种模式。
通过更深入的自我探索,我解决了长期以来导致我倦怠的行为和心态上的问题,最终找到了通往真正成长和转型的道路。
倦怠后的两条路径:
恢复或者成长
研究指出,人们在经历倦怠后通常会选择两条路径:
第一种是休假。
无论是去度假还是短暂休息,都可以提供即时的缓解,但当人们回到原来的环境和习惯中时,往往会再次陷入倦怠循环。
第二条路径,进行有意识、更深刻的改变,以防止倦怠再次发生。
这需要内省、行为转变,通常还需要专业指导,但它会带来长期的成长和韧性。
倦怠后四种可能的发展方向
当倦怠发生后,有四种潜在发展方向:
1.创伤后压力
倦怠程度让人感到精疲力竭,以至于导致持久的情绪困扰。
2.生存模式
恢复到能够正常生活的状态,但未解决根本原因,导致未来更容易再次经历倦怠。
3.弹性恢复
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感到胜利,收获成就感,但仍然容易受到与倦怠相关的压力的影响。
4.倦怠成长
最具变革性的道路,倦怠成为个人和职业成长的催化剂,带来长期的变化和复原力。
如何实现倦怠成长:关键步骤
为了实现倦怠成长,你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采取行动:
1.反思
倦怠成长始于深刻的自我反省。
反思导致倦怠的原因:
是你的行为,还是心态,亦或者是外部压力。
2.寻求新的挑战
当你以可控的方式走出舒适区时,成长就会发生,无论是通过设定界限还是探索新的职业道路。
3.观点碰撞
无论是通过心理治疗、同伴支持还是学习新知识,接触不同的观点,可以为你的境况提供新的见解。
4.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
纵向发展涉及个人成长,而横向发展有助于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你的复原力。
5.建立新习惯
为了使成长可持续,建立和保持新的、更健康的习惯至关重要,比如:优先考虑自我照顾和创造更健康的工作环境。
倦怠可能是个人成长、转变和实现更平衡生活的转折点。
通过选择倦怠成长,而不是简单的恢复到原状,你可以摆脱倦怠循环,变得更强大、更有复原力或者韧性。
无论是通过自我反思、专业支持还是迎接新的挑战,拥抱倦怠成长之旅都将帮助你实现持久、有意义的改变。
End
作者 |香农·斯韦尔斯(Shannon Swales),临床心理学家,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执业。她负责运营倦怠心理支持项目网站(Burnout Psychology Support),主持播客“当倦怠成为现实”(When Burnout Becomes Reality),著有《没有什么可以给予:一位心理学家从工作倦怠中恢复之路》(Nothing Left to Give: A Psychologist’s Path Back from Burnout)。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修改和增删。
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红富士 (86)
校对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风铃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李胜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明明没做多少事,却总觉得累得不行”|缓解心理疲倦的6个方法
22岁女孩熬夜加班去世:请停止自毁你的睡眠|稳定足够休息为何那么重要?
洞察你的「时间人格」:津巴多时间观疗愈研习|12月心理研修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