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π】孙希辰:从北理到剑桥,从英语到教育, 是“星星”孙希辰学术追星的七年

文摘   2024-11-24 11:01   希腊  

点击标题下方的耳机图标🎧,即可收听全文内容



这是个每一步都稳扎稳打的故事,背后交织着的是孙希辰热忱、坚定与执着的人生态度。


01

  目睹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失败:“我把它当契机”


谈起自己之所以在理工科院校学习“小众”的英语专业,她坦言:“以我当时的高考分数可能无法被特别好的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录取。”因此,步入大学后,她一直在英语之外关注着自己最心仪的教育领域。谈及为什么对教育有着如此强烈的热情,她表示,这是从高一就开始酝酿的想法。


孙希辰的高中生活是在安徽一个实行衡水教育模式的住宿制中学度过的。她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每两周才有一次回家的机会,到了高三,基本一整个月都要待在学校里。学生们不被允许携带任何电子设备,甚至在寒冷的冬天里禁止携带热水袋。


作为班长,孙希辰平时负责管理班级事务。通过与周围同学的接触和交流,她很快意识到这些学生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这种严苛的管控下成才归来,同时也希望学校和老师可以完全承担自己身为父母遗落下的教育责任和引发的种种原生家庭问题,从而缓和亲子关系。一部分孩子在这样高度压抑的管控环境中难以如家长所愿,久而久之便在迷茫、焦虑与痛苦中患上了心理疾病。


“记得有一次,班主任突然告诉我班里一个女生有抑郁倾向,希望我平时多多关照她。当时我十分无措,一方面我从未接触过患有抑郁症的人群,另一方面我也没想到那位同学会有心理问题,因为从表面来看大家都是很正常的。”她如是回忆道。


后来,她通过与班内外的女生们聊天,发现她们都或多或少承受着原生家庭带来的困扰,最为普遍的就是在华南非常典型的重男轻女问题。例如令人不寒而栗的“堕女胎”、家庭内部对女孩进行长期PUA、女性遭受到近亲性侵犯等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


因此她逐渐意识到,或许优秀的女性个体可以通过不断向上拓展眼界使自己“脱困”,但是如果想要带领整个女性群体走出困境,推进教育是最好的办法。


“高一高二期间,我就希望以后可以从事与教育或者创伤疗愈行业相关的工作。” 孙希辰在袒露心声的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美好期许。


02

  跟随偶像步伐来到剑桥:

  “我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


“我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如果以后读研的话,就去牛津或剑桥。”谈到始终如一的目标院校,孙希辰的语气里是毫不动摇的笃定。


由于高中时期的严格管控,她几乎隔绝了电子产品的使用,因此阅读便成为了她课余时间最爱的消遣活动。在机缘巧合之下,孙希辰接触到了《返璞归真》这本书。阅读过程中她经历了此前人生中最为彻底的醍醐灌顶,深深为其中缜密严谨且优美惊艳的论证说理所倾倒。于是后来她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翻阅了该作者所有能够找到中文译本。


“算是废寝忘食吧”,她笑着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那时的她并未意识到这部书的作者——也是经典儿童文学《纳尼亚传奇》的作者——C.S. 路易斯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莫大的影响。


英国文学巨匠 C.S.路易斯

《返璞归真》英文原著


孙希辰澄清自己将牛津剑桥设定为目标并非由于名校情结,当路易斯作为领路人出现在她的生命中之后,她的未来就已经非常清晰明了了。


随着申请季的到来,她发现自己的精力不足以支撑准备这两所学校的材料,思索之下她选择了“单吊”剑桥大学。


谈及原因,她回答道:“去年暑假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英国文学学校的交流活动,同时也参加了路易斯基金会举办在牛津的研讨会,等于我基本上把与路易斯相关的地点和故事都了解了一圈。后来我在北爱尔兰做打工换宿,选了唐郡的一户人家,在此期间也去了各种和路易斯相关的地标性建筑,所以我觉得去年为止我对牛津和北爱尔兰的探索已经足够了。”


相比之下,只有一面之缘的剑桥更具引人探索的神秘色彩,所以她坦言申请时的确是剑桥优先,其中路易斯任教的莫德林学院更是首选。与此同时,她也尝试申请了全球第一的UCL教育系。获得两校录取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剑桥,如愿进入莫德林学院,于教育和文学交叉的儿童文学批评领域深造。自此,孙希辰中学时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


孙希辰在剑桥

河上泛舟


“所以现在的我也算是他的直系校友,应该可以说追星成功了。”如今再谈及偶像路易斯,孙希辰还是迷妹的语气。


初到剑桥的一周里,孙希辰四处寻觅着这位对自己来说如灯塔般的人物所留下的蛛丝马迹。从古典学院小教堂入口处的牌匾到研究生公共休息室里放置着书和酒的橱柜,再到学院牧师长房间里的椅子……充实无比的生活,密匝匝地缝入了满溢的幸福。


路易斯生活遗迹


对孙希辰来说,这样若渴若愚的寻觅早已是常态。求贤路上,追寻未止。


03

  投身支教公益,为儿童们添上双翼:

  “他们都习惯叫我星星姐姐”


正因为早早立志、目标路径又如此清晰,孙希辰在步入大学后并未像周围同学一样盲目提高绩点、积累比赛实习经验,陷入内卷浪潮。经过自我审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她“对症下药”,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道路:


首先专业学习不能放松,成绩必须能打;而在课程之外,如果未来自己想要投身教育行业,就必须实打实地与受教育人群接触,从而在丰富自己内心的同时积攒一些经验;其次,由于英国的学校十分看重学术能力,因此科研和实习也不能被忽视。


怀揣着澎湃的热情,孙希辰把上述准则一一落实。刚刚步入大一,她便积极参加可以做支教做公益的社团,去位于北京的偏远地区给农民工的孩子们上课、组织绘本阅读等活动……


从志愿者做起,到成为组织骨干,大学四年,她未曾停下过支教的步伐。这期间,孙希辰接触到了对自己影响很大的公益组织——益微青年,该组织主要专注于举办大学生夏令营,即短期支教活动。


孙希辰在孩子们中间


“我跟这个组织合作了很多项目,从大一大二的暑期乡村夏令营,到大三大四做一些幕后支持的工作,包括今年暑假我也继续留任于夏令营中,同时尝试了会务统筹的新角色。”讲到这里时孙希辰的语气十分平和。或许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洞悉这些荣耀背后的无声时刻,只有受到帮助的边远儿童才真正感受到了这份付出背后沉甸而长久的力量。


这几年的坚持再怎样光鲜亮丽,经过年月的洗礼,也终究会褪为人生漫长征程中的淡然一笔,然而其中悄然垒起的真情和收获,却早已在走过成长驿站时融入骨骼肉体,同有机体一起呼吸着。


04

  科研和实习有方向不迷茫:

  “研究生重要的是双向选择”


学术研究方面,孙希辰在大三的时候,便对自己未来的进修方向有了较为明确的想法——即儿童文学研究。选择从事这一研究,一方面她本科期间学习到的英美文学相关知识可以继续派上用场,同时也涉及教育领域,作为交叉学科,很好地实现了文学与教育的结合,对于她而言,的确较其他专业更为适合。


明确方向后,孙希辰在大三大四做科研项目的时候,就选择了贴近儿童文学的课题,做儿童绘本的反应研究。她联系了公益机构认识的在甘肃驻校做社会工作的社工,获得了实验伙伴和所需设备,成功完成一次较为完整的量化实验研究。


与此同时,她还检索了剑桥正在推进这方面研究的导师,细化了自己的未来发展选择,并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进行了实践,贴近那位导师的研究兴趣。


“除了学习成绩上的硬性要求,比如均分或者雅思成绩之外,我觉得导师们更看重的是你是否适合研究这个项目,你是否真的对这个项目感兴趣。研究生更重要的是双向选择。”反看过去时,孙希辰认为相比于学习成绩,自己胜在更符合导师们心仪学生的画像。


而在近期的学习中她再次感悟到了这一点的重要性。大一时她选修的北外儿童文学相关课程以及去年在牛津暑校学习的莎士比亚戏剧在荧幕上和在剧本上的区别等内容,均能映射到她现在正在进行的理论性批评和相关互动性实验上。


我们不难看出,在笃行路上,她做到了每一刻都在行动。


05

  在剑桥留学的点滴感悟:“和预期不太一样”


作为一个在国内读本科的学生,来到剑桥后,孙希辰对于国内外差异感触良多。


首先体现在国内外观念差异上。国内的大学更注重集体性的表现,然而英国的大学会更加注重个体。由此她回忆起办理入学手续时工作人员逐一处理的情景。


“我们在国内待久了,可能会认为规定一个统一的流程并让大家走完就可以了,如果像他们这样不断重复枯燥的工作实在即繁琐又麻烦。但是这边的人对于工作的态度和我们并不一样,他们能从重复的事情中找到乐趣,他们乐于服务于每一个不同的个体,所以他们的服务其实是非常能体现个人需求的。”


其次则体现在社交生活上。国内大学的学生们会为了提升自己绩点而废寝忘食地参加各种科研实习活动,而剑桥的学生,很多看上去不务正业,却没有落下任何一个新生周社交活动。


而学院内的社交传统非常古典。莫德林学院作为一个1428年建立的古典学院,其宴会厅是全剑桥唯一一个依旧使用蜡烛照明的地方,经常会举办像《哈利·波特》电影中的“高桌晚宴”一样的宴会。在这样的场合,就需要学生们强制性地开启社交。“剑桥的社交文化,是一个让大家又爱又恨的东西。”孙希辰感慨道。


烛光晚餐


第三体现在选择和机会上。剑桥的学生们对自己每一天每一秒的时间都有极高的自我掌控权。他们可以选择去参加社团活动,可以去听讲座,也可以去课堂上课……包括关于研究方法方面的一些课程,甚至有人在网站上整合了所有可能会用到的学习方法。另外校内语言中心可以提供任何语言学习的基本课程,并提供学术写作方面的指导。


“我们其实没有什么硬性的考核,或者说考试需要去做。我们的任务就是三个学期分别写三篇论文,最后一学期的那篇论文达到评分标准就可以。空闲时间我们可以去牛津做为期一个月的交换,可以和牛津的学生一起去法国阿尔卑斯山上的滑雪联谊等等。”她为牛剑两校的亲密惊叹道。


最后就是学习环境。国内学校受限于人数,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个性化的需求,而剑桥会尽力为残障人群等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提供便利,尤其是学校建筑设计方面,以此来保证他们可以正常学习。


作为“高校心脏”的图书馆更是数量众多。剑桥在保证31个学院至少有一个独立图书馆的情况下,总共有100余座图书馆。在方位布局上,还确保了每个专业每个系的剑桥学生至少可以去到三个图书馆,于其中学习或畅玩桌游。同时学生们还享有检索到每一本在英国出版的书籍的权限。图书管理员也会帮助学生搜寻文献,学生们得以完全徜徉在丰富的学术资源中。孙希辰表示“学习起来非常舒服。” 


至于骑行通勤不方便、校内无宿舍需要在外租住社会公寓等生活方面的困难,与学校为学生们提供的各种福利和便利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总体来看还是惊喜更多。


06

  结语:星星高悬


“我经常跟一些教育类社团的朋友和一些小朋友相处,他们比较喜欢叫我星星或者是星星姐姐。”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她曾这样说,言语里透露着由衷的满足。


“星星”在中文语境下,时常带有冥冥之中引航者的语体色彩。而她的付出也正合此意——我们相信,孙希辰将与大千世界里怀揣滚烫鸿鹄志的同伴们一起,燃烧自己放出光热,照亮教育的天空。


文 | 吴承瑶

编辑 | 杨雁晴



APPLY   NOW!

更多项目申请及奖学金详情,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项目官方网站

https://tiltingfutures.org/program/


项目申请链接  

https://apply.tiltingfutures.org/apply/

Tilting Futures 翘动未来创立于2008年,是专注于青年领导力赋能的国际教育非盈利组织,目前开放申请的行动实验室(Take Action Lab)项目,旨在通过一流的学术与实践项目,联接世界创新与变革领导者,培养新一代世界青年领袖以共同应对包括气候变化、疾病预防、改善教育和消除贫困等在内的全球性挑战。行动实验室项目周期为四个月,通过在不同发展中国家当地组织和社区的实地实习与实践,系统学习如何解决真实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Tilting Futures 与上百家慈善基金会及组织和个人保持紧密合作,为所有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申请人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

点击查看更多项目信息

Tilting Futures
Tilting Futures(原Global Citizen Year)是一家专注青年赋能的国际教育非盈利组织,其通过一流的学术与实践项目,联接世界创新与变革领导者,培养新一代世界青年领袖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改善教育和消除贫困等全球挑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