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的耳机图标🎧,即可收听全文内容
Carol Zhang博士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和商学院的讲师及学科负责人。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传播学博士PhD,澳洲墨尔本大学教育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MA和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硕士MPhil,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公共关系澳洲政府认证人员,有十余年公共关系行业从业经验。出版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共关系中英文专著多本和国内外期刊。
在现代传播学领域,Carol Zhang博士无疑是一位令人瞩目的引领者:作为墨尔本大学的传播学讲师,Carol既是一位资深学者,又是业界的一位实干家。
她出生于中国,在国内完成本科学业后,求学足迹遍布中国香港、美国、澳大利亚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获得了香港浸会大学与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硕士学位,最后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现今定居墨尔本,成为墨尔本大学传播学院和商学院的核心教师之一。
这段跨越地域与文化的学术旅程赋予了她无与伦比的广阔视野,也奠定了她在传播学科领域中的独特地位。
转折与选择:公共关系的阴差阳错
Carol的学术旅程之始其实并非顺遂,反而因一系列“阴差阳错”的选择走上了今天的道路。她坦言,在中国传媒大学读本科时,她最初的选定方向是播音主持,因为老师认为她的音质十分适合这门专业。可是,内心中隐含着的“不安分”的探究精神,促使她选择了公共关系这个彼时在中国尚属新兴研究领域的学科。
“我当时觉得公共关系是个全新的领域,极具挑战性,而挑战一直是我喜欢的东西。”她微笑着说道。而正是这种对于挑战的好奇与热爱,成为了Carol学术道路上的不竭动力,带领她一步步探索公共关系学科在不同国家中的诠释和应用。
在随后的硕士和博士学习中,Carol的求学之路延伸至香港、美国和澳大利亚,这段跨文化交流的经历不仅拓宽了她的学术视野,也深刻改变了她的思维方式。
她回忆起在香港浸会大学学习时,课程中大量的案例分析令她感受到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她提到:“香港的传播学教育特别强调实践操作,学生们不仅要掌握理论,还要学习如何在真实环境中灵活应用这些理论。”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方式,激发了她对于理论的更深层次的兴趣和挖掘。
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的经历则让她进一步感受到西方教育体系的开放性。
在这里,她第一次接触到传播学和社会学、心理学的交叉领域,深刻体会到传播学在更广泛的社会情境中的作用。她回忆道:“在加州州立大学的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教授也会鼓励学生们挑战权威。”这种思想碰撞的自由环境使她学会了以更加批判性和建设性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问题,而不是被动接受已有的理论框架。或许正是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才促使她后来选择了理论导向更为明显的博士研究。
在澳大利亚的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Carol则进一步探索了传播学的哲学深度。博士期间,她将自己研究的重心聚焦在中国文化与全球传播的交互关系上。她发现“传播不仅是一门技术性学科,更是一个社会学、哲学和心理学交织的学科。”
她深刻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传播策略,这让她的研究呈现出独到的跨文化视角,打破了传统的传播学研究框架。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传播策略的研究,她意识到文化认知对企业形象、健康传播的深刻影响,而这一研究不仅丰富了她的知识体系,也为她的职业生涯开辟了新方向。
教学与研究:平衡中的探索
作为墨尔本大学的讲师,Carol的课程涵盖了从公共关系到企业社会责任、传播学研究方法等多个领域。她深知在多元化背景下的课堂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理解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她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寻找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最佳平衡点。Carol的课堂通常分为大课和小课,大课教授理论内容,小课则通过实践活动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她解释道:“理论是基础,但要想真正理解理论的含义,需要学生们在实际中运用它。”
在教授企业社会责任这一主题时,Carol尤为关注的是东西方企业在社会责任感知与策略实施方面的显著差异。她的研究表明,中国企业通常将社会责任理解为一种义务,而西方企业更倾向于将其作为品牌策略的一部分。
“西方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In-kind contribution(实物贡献)方式,不仅能产生良好的品牌效应,还能满足社会责任的需求。”这种策略性CSR(企业社会责任)在西方已经形成一种模式,然而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则更倾向于直接的现金捐赠。她解释道,这种不同背后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企业文化和社会期望的差异,而这种现象正是她研究的兴趣点之一。
Carol始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学术研究中的一部分,更是社会责任在企业经营中的体现。她对自己的研究抱有极高的期许,希望能够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整合企业社会责任,实现长远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在墨尔本大学的课堂上,Carol的学生来自全球各地,其中中国学生占据了一大部分。她认为,这种多元文化的学生背景赋予了课堂特殊的活力与挑战。她说道:“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待同一问题的解读也截然不同,而这种多样性恰恰是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在教学过程中,Carol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因为在传播学的学习中,表达和交流尤为重要。
她介绍道:“我鼓励学生们去参加学校的写作课程,或预约一对一辅导。我的教学宗旨是帮助学生理解,但真正的提升还需要他们自己的努力。”Carol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她对教育的理解:教育并不是单向的传授,而是一种引导与协助。她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为他们提供充足的资源去探索。
在中国的暨南大学开设线上课程时,Carol也发现了中国学生在学习中展现出的不同特点。她表示,中国学生往往更加勤奋,但有时过于依赖标准答案。她说道:“在澳大利亚的课堂上,我会刻意模糊答案的标准性,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而在中国,我则会加强问题引导。”
这种因材施教的方式,让Carol在有着巨大差异的东西方教育环境中游刃有余。她认为,不同国家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各有不同,但通过观察这些共性与差异,她能为教学内容和形式的调整找到更具前瞻性的方向。
文化观察:全球视野下的教学之道
Carol在不同国家的教学经历让她更加敏锐地意识到文化差异对传播学理解的深远影响。在澳大利亚,她看到学生们更倾向于用批判性思维解读传播学中的问题,而在中国,学生们则更愿意接受老师所给的定论。这种观察让她在设计课程时更加重视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她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社会里,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不仅是传播学的核心,也是一种学术追求的宽容与共鸣。”
Carol在课堂上引入了大量的全球性案例,帮助学生们在理论学习中感知文化差异。例如,她会选取一个企业在多个国家中不同的CSR实施方式进行分析,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对比去理解文化如何塑造企业行为。
她指出,在一个多元化的课堂中,学生们通过对比分析更容易理解理论的普适性和局限性。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导下,Carol的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传播学的理论,更学会了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理解与沟通。
Carol的职业生涯仍在不断进步,她的目标不仅是成为一位卓越的教师,更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为行业带来实质性影响。在未来,她计划继续推动跨国学术合作,尤其是在公共关系与企业社会责任领域中,将中国的企业发展与全球的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结合。她坚信传播学的价值不止在于学术,更在于社会变革。她说:“传播是一种力量,它能够改变认知,影响行为,甚至推动社会进步。”
正是这种对传播学的深厚理解与热爱,激励着Carol在这条学术之路上不断前行。她在课堂内外,将这份信念传递给她的学生,让他们不仅学会传播,更学会思考,学会理解这个复杂多元的世界。在这条学术与实践的道路上,Carol无疑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领路人,用她的智慧和远见,为未来的传播学子照亮前行的方向。
在这段漫长而充满深情的旅程中,Carol的每一步都像是一次对自我、对世界的重新定义。从初次接触公共关系学科,到如今成为国际知名大学的传播学导师,相信Carol的故事是对于勇气与智慧最好的证明:勇敢地追寻挑战,不懈地拓展视野,这便是成就一位卓越学者的基石。
APPLY NOW!
更多项目申请及奖学金详情,扫描下方二维码咨询
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项目官方网站
https://tiltingfutures.org/program/
项目申请链接
https://apply.tiltingfutures.org/apply/
Tilting Futures 翘动未来创立于2008年,是专注于青年领导力赋能的国际教育非盈利组织,目前开放申请的行动实验室(Take Action Lab)项目,旨在通过一流的学术与实践项目,联接世界创新与变革领导者,培养新一代世界青年领袖以共同应对包括气候变化、疾病预防、改善教育和消除贫困等在内的全球性挑战。行动实验室项目周期为四个月,通过在不同发展中国家当地组织和社区的实地实习与实践,系统学习如何解决真实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Tilting Futures 与上百家慈善基金会及组织和个人保持紧密合作,为所有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申请人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
点击查看更多项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