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发现超大规模稀土矿!被称为“万能之土”的稀土有多重要?

职场   2025-01-18 18:33   北京  

近日,记者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我国在云南省红河地区发现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稀土资源是什么?到底有多重要?




我国新发现超大规模稀土矿



这次发现的超大规模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潜在资源达115万吨,其中,镨、钕、镝、铽等关键稀土元素超过47万吨,这是1969年在江西首次发现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以后的又一重大突破,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中重稀土矿床

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所首席科学家王学求介绍,每台新能源汽车需要关键稀土0.8公斤,需求量巨大,且每年需求量都在提升。

本次发现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主要为中重稀土矿,我国中重稀土资源较为稀缺,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是新能源、国防安全等必不可少关键原材料,也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金属。

接下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将继续加大调查评价力度,进一步扩大我国在云南红河地区中重稀土找矿成果。




稀土资源到底有多重要?



稀土,其实是共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包括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加上与其同族的钪(Sc)和钇(Y)。

稀土在国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新材料之母”“军事的核心”,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说得具体些,稀土其实就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手机、电脑硬盘、到电动汽车电机,再到医院中的核磁共振机都需要稀土。这些矿物质也可以在催化剂、永磁体和金属合金等关键部件中找到,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

被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点的无人驾驶车辆、清洁能源和通信系统等领域同样需要稀土。比如装机容量1兆瓦的风能发电机组,需要约171公斤稀土。

在军事领域,它们被广泛用于精确制导武器、卫星和隐形技术。一架美国F-35战斗机需要约427公斤稀土,一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要消耗高达4.2吨的稀土。

鉴于此,日本、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对稀土的研究。

从全球储量来看,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稀土资源总储量约为1.2亿吨,中国储量为4400万吨,越南为2200万吨,巴西为2100万吨,俄罗斯为2100万吨,四国总计占全球储量的86%。

从产量看,据亚洲金属网统计,2021年全球稀土产量约为27.7万吨,中国稀土产量为16.8万吨,为世界第一,占比高达61%。

近年来,随着稀土产品受到世界各国的日益重视,全球稀土生产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全球新探明的稀土资源储量日益增多,以美国、澳大利亚、缅甸等为代表的多元供应格局已经形成,而产能多点释放对我国稀土市场供给格局形成一定冲击。




我国在稀土冶炼分离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据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显示,我国稀土资源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还具有矿种和稀土元素齐全、稀土品位及矿点分布合理等优势,为中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稀土并不稀有,比如地壳中平均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铈,比铜更常见。以前探明的可开采的稀土矿较少,而且分离提纯和加工难度之大,所以才被称为稀土。

因此,中国之所以成为稀土大国,除了以量取胜,更重要的是在开采和提炼环节,积累了相当大的优势。这一切,都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对技术的持续攻关和不懈努力。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当时中国稀土研究和技术的落后几乎白纸一张。我国不得不低价出口稀土精矿,再以几十倍的价格购进深加工的稀土产品。

落后的面貌,逼着中国人自己开发稀土分离技术。

1972年,北大化学系教授徐光宪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分离镨钕。镨钕是稀土中最难分离的两种元素,在当时被公认为世界难题。就在这样的危局下,徐光宪毅然投入到了稀土相关的研究中。

而对于徐光宪来说,这已是他第三次改变研究方向,但只因一个理由——祖国需要!也正是因为这个理由,当年留学美国的徐光宪受到祖国感召毅然回到国内。当时朝鲜战争已经爆发,中美关系异常紧张,徐光宪和妻子高小霞均感到祖国更需要自己,高小霞毅然中断攻读学位,徐光宪放弃即将到手的工作,夫妻俩人借华侨回国省亲的名义,于1951年乘船回到中国。

国外惯用离子交换法分离镨钕,但产量小,成本高,徐光宪决定另辟蹊径,采用萃取法。立足于基础研究,着眼于国家目标,不跟外国人跑,走自己的创新之路。3年后,这个难倒国内外稀土研究员的难题,真的被徐光宪团队攻克了,让中国稀土的提纯度达到了惊人的99.99%。

因为这一技术,中国成功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向稀土生产、出口大国的逆袭。经过几十年发展,中国稀土产业累积了一定技术实力,在生产水平上有了长足进步。

如今,我国对世界市场稀土原料供应份额的比例在逐渐下降。而在稀土的开采和提炼环节,中国已经积累了相当大的优势,大量的稀土原料可以在国内进行深加工,以更高的附加值出口。而且,由于许多国家需要将稀土半成品出口到中国再进行精炼,在这些环节,中国已然拥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稀土产业集中在中国境内,除中国以外的唯一一家轻稀土分离工厂位于马来西亚,属于澳大利亚的莱纳斯公司。除此之外,其他国家的稀土项目都只停留在原矿开采阶段,并没有稀土分离的技术应用。

从整个行业看,我国稀土行业在采选、冶炼分离技术、环保治理方面是整体领先的,可以说是处于“领跑”水平。而在高新技术材料如永磁、储氢、发光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也有声音指出,中国多年的稀土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成本。我国应继续推进稀土产业升级,如此,资源就不用廉价外流而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在环保上也可以投入更多,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来源:央视新闻、北京科技报等

编辑:段大卫



扫描或点击下方二维码

参与“2024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

科学“答”人就是你!



三步点亮“星标” 精彩内容不错过!

北京科技报
爱科学,懂科技,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