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高发!这些孩子易发展为重症!专家提醒……

职场   2025-01-11 11:30   北京  

近期,随着甲型流感(甲流)病例的明显增多,家长们开始关注甲流对孩子的影响。虽然甲流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但在儿童和成人之间,症状、治疗和并发症会有显著差异。


以下一起来了解甲流在儿童中的流行特点,以及儿童和成人甲流中的一些不同之处,以便家长更好地认识和正确应对这一流行病。


儿童甲流的流行特征


1

高发季节

在我国南北方地区一般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感高发流行,南方有些地区往往还会在夏季出现高发。通过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感监测周报,可以了解当前流感流行的情况。


2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流感患者与无症状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咳嗽等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

  • 此外,还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 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场所,人群密集时,气溶胶传播也可能发生。


3

潜伏期与传染性

潜伏期:通常为 1~4 天(平均 2 天)


传染期:感染者在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临床症状出现前 24~48 小时即可排放病毒,发病后的 24 小时内排毒量最高。


排毒持续时间:成人和较大儿童一般排毒 3~8 天(平均 5 天)。低龄儿童的排毒时间较长,尤其是婴幼儿,排毒时间常可持续 1~3 周。


4

儿童传播特点

儿童是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源,经常将病毒传播给家庭成员或带入托幼机构、学校和社区。


建议流感患者不要接触流感高危人群( <5 岁或≥ 65 岁人群、孕妇或产后2 周、有基础疾病的免疫低下人群)至发病 7 天后,且热退 24 小时。


儿童与成人流感的症状区别



儿童流感的影响与并发症


儿童患流感会显著增加门诊就诊、住院、抗生素使用的频率,同时导致学龄儿童缺课和家长误工。尽管大多数儿童能自行康复,但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


根据国外统计研究,儿童流感的常见并发症包括:


  • 中耳炎


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 2 岁以下儿童中高发。


耳部感染通常引起剧烈耳痛和听力问题,症状多在发病第 3~4 天出现,约占 10%~50% 的流感儿童。


  • 肺炎


流感病毒可直接侵袭肺部导致病毒性肺炎,或继发细菌性肺炎。


易发于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础疾病(如哮喘、心脏病)的儿童。


在因流感住院的儿童中,约 28% 伴有肺炎。


  • 哮喘/喘息发作


流感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占因流感住院儿童的约 22% 。


  • 热性惊厥


发热时出现抽搐,占因流感住院儿童的约 5%。


  • 呼吸衰竭


约占因流感住院儿童的 5% ,为危重症并发症之一。


  •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除热性惊厥外)


包括脑炎、脑病等,占因流感住院儿童的约 2.9% 。


  • 严重细菌感染


流感继发严重细菌感染的风险约为 2% 。


  • 喉炎及喉-气管-支气管炎


虽少见(<1%),但比其他病毒导致的喉炎更严重,容易复发,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和喉鸣声。


  • 脑炎、肌炎和心肌炎


极为罕见(< 0.1%),但病情危重。


表现为反复惊厥、嗜睡或昏迷(脑炎);肌肉极度压痛(肌炎);心悸、呼吸急促、乏力等(心肌炎)

划重点: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明显降低发病率,以及并发症和重症率。


如何及时诊断流感


1.早期疑诊标准:在流感季节,出现发热 + 以下情况之一:


① 婴儿发热:找不到其他发热原因。

② 呼吸道症状:≥ 1 岁儿童发热伴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气促)。

③ 严重肺部疾病:比如肺炎、哮喘发作或加重,且伴有发热。

④ 流感接触史:发热且在发病前 7 天内与流感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并排除其他疾病。


2.确诊标准:常用有两类检测来确诊流感:


  • 抗原检测

    • 常用是免疫层析法,15~30 分钟出结果,敏感性 42%~64%。阳性可确诊感染,阴性不能完全排除。


  • 核酸检测

    • 敏感性高(86%~100%),需 2~48 小时出结果。阳性可确诊感染,阴性提示流感可能性小。


注:不建议进行抗体检测。流感抗体 IgM 升高需要一定时间,早期无法帮助诊断。抗体 IgG 确诊需要急性期和恢复期抽两次血,对临床早期诊疗没有帮助,仅用于研究。


哪些儿童需要积极治疗


1.以下四类情况(流感高风险人群)更容易出现重症或并发症,在确诊或疑诊流感后,需要积极治疗,不需要常规检测(除非结果影响治疗或其它原因)或因等待结果而延迟治疗:


① 年龄 < 5 岁,特别是 < 2 岁。


②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比如肥胖、哮喘、癫痫、先心、川崎病、影响免疫功能或长期用药的情况,等等)。


③ 出现流感重症,比如精神差、高热 > 3 天,或出现并发症。


④ 会密切接触以下人群的儿童:

a. < 5 岁或 ≥ 65 岁;

b. 怀孕或产后 2 周内;

c.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居住在养老院或需要长期护理的人群;

d. 家庭人口多,且没有接种流感疫苗。


2.不属于上述情况的低风险人群,疑诊或确诊流感时可以先居家观察,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感染他人,多可自行康复。


低风险人群症状超过 2~3 天无改善,或工作、学业上有缩短病程需要,也可以斟酌用药治疗。


3.药物治疗选择


目前儿童抗流感的口服用药,主要有两种:


① 奥司他韦:

  • 适用于全人群和重症流感。

  • 每日口服 2 次,疗程 5 天或以上(视病情而定);48 小时内效果最好,超过 48 小时也有效果。

  • 疗程 5 天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不仅仅是为了退热。如果孩子属于高风险人群,建议按医嘱用足疗程。



② 巴洛沙韦:

  • 根据我国指南和美国 FDA 的建议,玛巴洛沙韦可以用于 5 岁以上儿童流感治疗。

  • 仅口服 1 次,治疗甲流最终效果跟奥司他韦相当,治疗乙流较奥司他韦有优势。

  • 合适门诊服药困难的轻-中症流感。


国际上,欧盟批准将该药可用于 ≥ 1 岁的流感儿童。日本批准将该药可用于≥ 10 kg 的流感儿童。中国也有 1~5 岁儿童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数据,但需要注意的是,< 5 岁的儿童使用此药更容易出现对玛巴洛沙韦耐药的病毒,建议家长和医生谨慎选择。



儿童接触流感后

需要用药预防吗?


不常规推荐暴露后或暴露前预防性用药。


  • 对于部分重症或有并发症流感风险非常高的 ≥ 3 月的儿童(如重度免疫功能受损者)或其密切接触者,可预防性用药。



  • 对于一般的流感高风险人群,可能需要预防性用药,建议跟医生讨论利弊:

    • 耐药风险增加;

    • 在流感季节,儿童可能会多次接触流感患者,持续或数次预防性用药可行性不高。除非医生评估重症或并发症风险极高。



相比预防性用药,更推荐高风险人群有流感接触史时,在出现症状后及时实施治疗。


总结


甲流对儿童的影响较成人更为复杂,除了常见的发热、咳嗽等症状,儿童易发并发症如肺炎、热性惊厥等,需要家长格外关注。


正确的早期诊断(疑诊)、早期的抗病毒治疗以及对并发症的及时识别,将有助于降低风险并促进儿童恢复。家长应注意流感季节的预防措施,如勤洗手、佩戴口罩,并尽量为孩子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来源:科普中国”公众号

作者:范运柱(杭州禾芸嘉医院芽儿庄诊所)

审核:李侗曾(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 主任医师)

编辑:段大卫



扫描或点击下方二维码

参与“2024京津冀公民科学素质大赛

科学“答”人就是你!



三步点亮“星标” 精彩内容不错过!

北京科技报
爱科学,懂科技,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