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低碳转型的承诺日益加深,欧盟和美国政府分别提出如:碳边境调整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简称 CBAM)、清洁竞争法(Clean Competition Act,简称 CCA)等措施。即便现行制度对于光伏产业的影响尚不显著,但碳排放管理已渐成为关注焦点,有业者也开始布局,因此本文将从制度面、碳价走势面切入分析,并进一步提出相关对应的建议。
由于 CBAM 凭证价格在计算时,将涉及免费碳配额的扣除,以及每周平均碳交易价格的关系,随着免费配额的调整将对整体市场减碳需求、CBAM 凭证价格等造成直间接影响,造成碳排成本变相被抬高的可能。而根据我们的估算,在考虑到法规趋严、纳管产业增加等可能性,以及 2034 年免费碳配额将退场的影响,预期届时 2034 年欧盟碳边境税最低将在每吨 160 欧元左右,且不排除将突破每吨 200 欧元。
美国CCA:无试行阶段等规划,故预期初期将带来比CBAM更大冲击,但冲击时间点未明
原订于今年一月生效的美国 CCA,目前实际影响时间点尚未确定,然而由于美国的低碳政策方向清晰,加上生产所用的电力和玻璃等特定原料之碳排放皆须纳入光伏产品内 ,故建议光伏产业应做好应对以迎接可能的冲击。此外美国 CCA 在规划、执行上也和 CBAM 有所不同,美国 CCA 不仅预期将较早开始正式课征、纳管产品范围更广,且没有免费碳配额机制等基础之下,预期当机制运作的初期,将带来比 CBAM 更大的冲击。
另外不同于 CBAM 凭证以碳交易市场价格浮动调整,美国的碳价计算器制是以 2024 年每吨 55 美元为初始价格,而后每年以通膨率加上 5% 作为碳价涨幅。若以联准会的 2% 通膨率目标为基础,预期到了 2030 年,碳价至少将达每吨 80 美元以上,若考虑目前美国尚未完全脱离通膨风险的情况,不排除未来碳价每吨将超过 90 美元。
因此,为减少碳排所带来的碳税成本,投入更多心力减少产品碳排放强度才是最实际有效的做法。部分较具前瞻性的光伏企业已经开始投资新技术的研发和生产,这些技术包括更高效的光伏电池、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更环保的材料,如此不仅有助于符合潜在的法规要求,同时也使企业更具竞争力,更能够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对光伏产品的成本与获利影响
基于目前 CBAM 和 CCA 的规范内容,有鉴于未来碳排规范愈加严谨的发展趋势,我们将乙光伏组件为例进一步量化碳排成本对于光伏产品获利的影响。根据不同国家验证单位所揭露,各市场流通的组件碳排数据约落在每 kW 产生 400-600 公斤的二氧化碳的表现水平,本次主要以每 kW 产生 500 公斤二氧化碳为测算基准。
考虑包含碳价逐年上升、组件效率提升等可能性,以及基于多数气候目标以 2030 年为阶段年 ,届时欧盟可能会再次调整相关政策等因素,加上欧盟碳排放免费配额在 2030 年将首次大幅减少 26% 的情况下,在图表(碳税实施下每瓦增加成本)可一窥不同碳税制度下,今后碳排成本分别对于组件的每瓦成本增幅之影响。
展望未来:低碳光伏的时代
全球低碳转型趋势下,虽说目前各国尚未对光伏制造的碳排放进行直接规范,然而实际上无论是何种碳税制度都将影响光伏产品的未来获利,同时也浮现出如废弃组件回收等新商机。值此之际,掌握自身碳排放、找出合适的碳减量方法,进而完整拟订自身的碳管理计划将和长期发展竞争力习习相关。而为了让光伏制造业者能更清晰地想象,我们将提出几项建议的推动方向作为参考。
(1) 检视所用原料的碳排放量,并评估改变用量或新材料
首先,在生产阶段可行的作法之一为重新检视所用原料,以目前主流的光伏双玻组件为例,各项原料中依序以硅料、玻璃和铝边框为三大排放来源,约占了七成左右。
对此,研发新材料、薄片化或优化原有材料是其中一项有助降低产品碳排的方向。以上游环节为例,近年硅片因硅料价格飙升而有「薄片化」的趋势,硅片的主流厚度从 2021 年 P 型 170µm 降至目前的 N 型 130µm。在此转变下因硅料用量降低,不仅实现了原先成本控制的目的,同时也降低碳排放。
此外,提高较低碳排的原料用量也是另个方向。以硅料来说,颗粒硅(FBR,硅烷流化床法)的碳足迹数据较优秀,而随着产能的扩张,预期颗粒硅全球市占率将从近年的 5-10% 间波动、提升到今年 15% 上下。因此未来若能在长晶制程中提高颗粒硅的比重,可望进一步降低碳足迹。
(2) 优化产品本身的能源转换效率或生产工艺
当产品的转换效率提高,其实同时也将使得产品碳排表现更为优秀。以组件技术而言,光伏组件产业本身在技术迭代的背景下,N 型的 TOPCon 技术自 2023 下半年取代了 P 型 PERC 成为主流的光伏电池技术。而由于 TOPCon 技术在转换效率上优于 PERC 技术的关系,产品的碳排表现也就变相地被优化了。
若仅探讨低碳组件的话,目前市场上较多选择采用低温工艺且制造流程精简的异质结技术(HJT)作为量产技术,且由于 HJT 在技术理论上仍有更进一步薄片化的可能性,后续发展动向值得持续关注。
随着全球光伏需求成长,近年光伏产能急速成长,除了在中国、东南亚可看到不少工厂的兴起,美国也陆续有新厂出现。而在此波全球扩产潮下,在建设新厂时若能导入绿色工厂的设计思维将有助于产品在碳成本的竞争力。具体来说,所谓的绿色工厂就是在厂房的初始规划阶段,就将各项来自建筑、设备、未来水电需求等环境排放纳入考虑,并反映在设计上。
对于光伏制造企业来说,若能掌握硅料使用量、长晶环节的电力需求等信息,将有助预估未来生产稼动所产生的碳排区间,并及早透过厂房设计、导入再生能源和储能装置等方式去积极管控或降低生产活动的碳排放。
阅读更多
(点击跳转)
如有其他疑问或需求,欢迎联络InfoLink Consulting!
网站:https://www.infolink-group.com/index/cn/
信箱:service@infolink-gro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