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浦,朱女士将房子出租给祁某夫妻长达15年,房租从最初的1.6万涨至3.2万,因为信任,后来就连租赁合同都没签了,直接靠口头协议。
未曾想,她善心待人却换来一纸诉状:要求朱女士归还 26 万欠款。
租户对方竟拿出朱女士签字的协议,并提供了两名证人。
朱女士能否在法庭上洗清冤屈,一起来看看!
01案例回顾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本文人物均采用化名)
朱女士原本是江苏人,早年因为家境贫困年轻时就出来打工谋生。
结婚后她和丈夫一起来到上海打拼,可夫妻俩因为生活压力大,经常吵架,最终还是离了婚。
离婚后的朱女士没有退缩,而是凭着自己的努力攒下了一些积蓄,终于在上海青浦的一处小镇买下一套两层小房子,楼下她改造成了商铺,楼上则自己住着。
随着事业的发展,朱女士在市中心找到了一份好工作,搬到了市区。
镇上的房子就闲了下来,她便决定把房子租出去贴补家用,未曾想却因此惹出了大麻烦。
没过多久,一对夫妻祁某和倪某成了她的租客,夫妻俩人把楼下开成了自行车店,楼上则弄了个麻将馆,生意做得非常红红火火。
起初第一年的房租仅仅16000元,但是随着房价上涨,朱女士也逐渐把房租涨到了32000元。
但是双方合作多年,大家关系还算不错,后来就连租赁合同都没签了,直接靠口头协议。
直到2022年,朱女士想把房租涨到一年40000元,便提前跟祁某打了个招呼,没想到对方犹犹豫豫,说要再考虑几天。
可她万万没料到,几天后,等来的不是祁某的回复,而是一张法院传票。
祁某居然要求她返还借款10万元外加利息!
朱女士天都塌了,一头雾水:“什么借款?我怎么可能借他们的钱!”
祁某说多年前朱女士为了买房,要求他提前支付几年房租,并且借了10万元。
而现在这26万元就成了朱女士欠他的债。
最让朱女士崩溃的是,祁某居然拿出了一份协议,里面写明了16万元的房租和10万元的借款,甚至还有朱女士的签名。
那么,从法律的角度如何看待此案呢?
02案例分析
双方观点
朱女士认为:她从未向祁某借款,所谓的10万元完全是祁某伪造的,协议上的签名肯定是他通过欺骗手段获取的。
祁某夫妻认为:朱女士曾经向他们借款10万元,并在协议中写明,协议里有朱女士的签名均为真实可信,是朱女士承诺借款的证据。
本案核心争议:如何判断借款协议中的签名是否真实合法?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主张权利的一方应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
本案祁某手中的协议,经过笔迹鉴定,的确为房主朱女士的笔记。
最为关键的,祁某还找到两人证人,一名证人证实10 万借款是从他手里借的,而另一个人则表示自己在现场,可以证明。
一审法院最终判决:朱女士向祈某夫妇支付10万元的欠款以及16万元的退回租金。
朱女士败诉后,选择继续上诉。
由于祈某夫妇一方证据与证人都过于完美,没有一丝破绽,便把案件委托给公安机关调查,公安机关对两名证人进行专业的审问后,两人说出了实情,是收到祈某钱财后帮助做假证。
朱女士也想起来,自己曾为祈某夫妇留电话和名字,自己当时没注意到那是一张完整的纸,也从未想过祈选斌会在那张纸上做文章。
朱女士最终真想大白,祈某夫妇另案处理,两人面临3—10年的有期徒刑。
03深刻教训
朱女士的遭遇揭示了人性复杂的一面。
善良要有锋芒,信任需要边界。对于商业往来,不能因为人情而忽视基本防范。
对于此案您怎么看?欢迎您留言谈谈。
感谢您的点赞与转发,您的支持是我持续码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