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收到学生孟繁孝的即兴古琴作品——《秋风吟》,听来十分欣喜。自小孟在南京读大学以来,我们很少能有时间坐下来静静上课弹琴,时间和地理的隔绝没有耽误他的成长。他把古琴带到了学校,每天在琴房抽空练琴(这对于一个学理工科的大学生并不容易);为了提高对古琴的认识,弹琴更有“古味儿”,我让小孟反复多听“老八张”和《绝响》等老录音,现在听来,他弹琴大有长进。
大学四年期间,小孟一边读书,一边担任南京林业大学民乐团的指挥,还附带开创了古琴社,义务给南林学子们传授古琴技艺。每次寒暑假小孟都会用勤工俭学的收入送我一份小礼物,或文创书签,或五台山的小葫芦,心意真切时常令我感动。这首即兴应该是他在准备考研间隙即兴所作。
以“秋”为题材的古琴曲特别之多,传统的如《秋风词》《秋江夜泊》《秋鸿》《黄云秋塞》《秋月照茅亭》等等不胜枚举,暗含秋意的如《平沙落雁》也不少。这个意向一般在中国传统文学和音乐中是哀伤、忧愁的,但是也有一些作品是乐观潇洒、洋洋自得的,比如《梧叶舞秋风》《洞庭秋思》。后一类就比较有意思了:按理说,秋日的阳光一天天少了,天气凉了,正像《红楼梦》里说的“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怎么反而会乐观呢?其实我经常这样想,一年的光景,总是白天多的时候人的精气神也足些,夏至以后虽然白天开始变短了,但暑热的困溽让人总念不及此,等到时将立秋:没的关系,暑假还一半呢!再等到处暑节气,学生们也要开学了,秋老虎兴许还在傻劲十足地热着,然而心里已经有了一丝丝凉意:毕竟北方的夜晚来得早了,夜晚睡觉时大人也不许孩子们铺着凉席开窗户了。白露时节,似乎夏天挽留不住地携带着水蜜桃、西瓜、电风扇和凉饮料一溜烟跑远,等到秋分来临,才恍然:夜从此要一天天长啦!可是剩下的时光,算到冬至,多么有意思呢?!接下来的每一天,都是冬至前所剩的时光里,最温暖、白天最长、太阳最足的日子,望着逐渐成熟的银杏、山楂、柿子,怎么不燕然欢乐,怎么不如吴景略老的《梧叶舞秋风》一样,一只螃蟹,两杯黄酒,半碟炸花生的在晚霞中且乐着呢?
小孟的这首即兴作品,我听来有《梧叶舞秋风》,也有乐瑛的《列子御风》,还有些其他老录音的风格和语汇在其中,这其实方才是中国艺术(不单单是音乐)的特点,每一代艺术家并不是要推翻了前人才叫“创新”,而恰恰是“螺旋式”的前进:揣着师承或传统的技法与审美,携些当代的气息与视角,在新旧之间缓步的前进,时间久了方能看出前人和后人的轨迹有衔接,统观起来才觉古人和今人虽然“手眼身法步”迥异,其实内里血脉还有相承衔接的精气神。
孟繁孝小友尚年轻,来日方长。祝他在南京博学多家,琴艺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