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以为那些老录音中最引人神往的是两类:一是诸如管先生《广陵散》、吴先生《渔歌》、乐瑛先生《岳阳三醉》、姚先生《高山》等这类大操,其经典程度自不待言,习琴人无论年龄派别,都绕不过去;还有一类是诸如侯作吾先生《高山流水》、龙琴舫先生《汉宫秋月》这类琴曲——如同王希孟、张若虚、曹雪芹一般,他们传世的作品竟只有这一部,却偏偏高山仰止,直教人常常妄想,若是这些“神秘”的老先生,还给我们这些后学小辈留些《平沙落雁》、《醉渔唱晚》这类常见琴曲却又演奏得别具气象,该是多么好玩!
可惜的是,《长清》在“老八张”当中,属于不太起眼的那类琴曲:相对于其他老先生,管平湖有太多琴曲传世,而《长清》似乎又不如《广陵散》、《流水》、《离骚》之类那么经典。夹在一众九嶷琴曲中,它总是有点不引人关注——古琴对于雪的描述,也尽被《白雪》夺去了!
然而忽有一天,当我无意中翻到《长清》的解题,却瞬间被这首琴曲震撼了:(是曲)“取兴于雪,言其清洁而无尘滓之志,厌世途超空明之趣也。志在高古,其趣深远,若寒潭之澄深也。意高在冲漠之表,游览千古,有紫虚大罗之想,恍若生羽翰谒玉京者也。”《神奇秘谱·<长清解题>》)
同样是写雪景,《白雪》的解题和意象偏重于同一时刻同一地点中,自然景色的整体意向下的具象微观描写:“臞仙按,琴史曰,刘涓子善鼓琴,于郢中奏阳春白雪之曲。琴集曰,白雪师旷所作,商调曲也。宋玉对楚襄王曰,阳春白雪,曲弥高而和弥寡。又张华博物志曰,天帝使素女鼓五弦之琴,奏阳春白雪之曲。至唐高宗时,其曲绝焉。显庆二年,命太常增修旧曲。吕才上言,阳春白雪,调高寡和,宋玉以来,迄今千载,未有能者。今依琴中旧曲,定其宫商,而作是曲。故有传焉。”(《神奇秘谱·<白雪解题>》)
当然应该说,《白雪》的曲意和管派演奏的意境表达是比较贴切的。但《长清》在解题的整体气象上偏于广义道家思想的自我表达,同时每一段落的小标题更具有横向时间轴的变化:
一段 乾坤气清
二段 雪天清晓
三段 雪霰交飞
四段 山河一色
五段 日丽中天
六段 风鼓琼林
七段 江山如画
八段 雪消崖谷
九段 万壑回春
这首作品带有明显的传统琴曲的特征,在平缓的景色变幻中暗合时间的大幅度跨越(《诗经》以来中国艺术的固有传统),在起、承、转、合之间从整体景象出发,具象细节描绘极其生动,虽然用泛音表达雪景在琴中极其常见,但难得的一点在于,《长清》的三、六八、九段泛音是按照时间线排布:一二段是雪后初晴之景,三段是风舞飞雪的动态,其泛音飘逸轻灵;四段总结前三段作整体意象描写,泼剌指法带来的大气恢弘之象分外令人深刻,五段当是日正午时,晴空蔚蓝,雪色晶莹,天地一清;六段泛音最具美感:微风鼓荡,雪粒从树上扑簌簌落下,琼林之谓,如临其境!
然而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树的芽孢并非春暖之时才生长,自冬来落叶,便暗暗生长,于三九寒天,树芽已是饱满可见!江山如画,雪景千里中,春的气息,已在雪中醒来。八段泛音与散按融合,正如雪融冰释,见于无形;九段泛音,正是归于雅正,大地回春。
初听《长清》,总觉旋律不够清晰明快,远不如《梅花三弄》、《潇湘水云》这类琴曲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在文曲中,《平沙落雁》也似乎要更有特色。然而抚弹既久,乃窥古人情怀一二:旋律、节奏、音色等音乐外在形式不过是构成古琴音乐三维空间的基本元素,琴乐之所近道者,必有高维能量在,发于人心应于琴音,感于神明归于天地。音乐之于古琴,乃是维度能量在我们这个三维空间的一个小小投影罢了。
关于《长清》的幼稚见解,就暂且写到这里吧!对于雪的情怀,多半和十年前在新疆生活工作的经历有关联,那漫天飞舞的雪花、晶莹剔透的世界,是我永将怀念的。以上图片均来自援疆时。
演奏用琴:【片秋】
作者:强龙安
材质:古梁木
琴形:枫叶式(独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