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

文摘   2024-08-22 06:30   天津  

八月过半,华北似乎仍然处于盛夏之中。


然而,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早晚出来遛弯的人变多了。随着早晚气温降低,无论是出来锻炼的老人,还是带着孩子逛公园的父母,似乎都不再被炎热的气温所困扰。


这就说明,处暑到了。



1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表示炎热的酷暑结束,三伏已过或接近尾声。


《广韵》中说“处”的意思是“留也,息也,定也”,古文中,“处”的第一个意思,就是停止、停驻。


《左传》里有“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意思是万物各有归藏停驻之处。



处暑不是一个特别具有标志性、阶段性的节气,重在表现气候的变化,更像一个过渡性的节气。


三伏天的最后一伏,就在立秋之后,天气的从热到凉,并不是立竿见影的变化,而是渐变的,到了处暑时节,三伏过完,暑热才算结束。



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


处暑时节,太阳位置逐渐向南半球偏移,处于北半球的中国,日照时间缩短,大部分地区开始逐渐转凉。



《诗经》中说“七月流火”,正是此时,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开始转凉。大火星不是火星,而是心宿二,也是天蝎座主星。


这是一颗红超巨星,农历五月时处于正南方,从地球上观测,位置最高,到七月逐渐向西迁移,到了十月,则消失不见。


所以古人观测大火星向西迁移,即“暑渐退而秋将至”。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将过去了。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其中,“一候鹰乃祭鸟”是指老鹰也像人一样,用捉来的鸟向天地祭祀,然后就会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二候天地始肃,是处暑过后,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


而三候禾乃登之中,“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2



处暑节气虽然如今名声不显,但是过去的时候,对农事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古代的人们也在处暑这一天留下了许多传统习俗。



在以前,人们在春季的时候,会在北方的各个水域中放养鱼苗,大多是鲫鱼,到了处暑之后,秋季来临,才允许钓鱼、捕鱼。



在古代,处暑是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民会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神。有的会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会把旗幡插到田地的中间位置,表达感谢。



处暑煎药茶的习俗,自唐代就开始流行了。


每到处暑节气前后,人们就要用配好的药方煎茶备饮,寓意着入秋之后要吃“苦”,对清热消火很有好处。



处暑也是喝酸梅汤的好时间。处暑节气前后,暑气尚未完全消散,民间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


此时,酸甜清爽的酸梅汤,无疑是消暑解热的好饮料。


此外,处暑节气也应当多吃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等。



处暑节气这一天,民间有吃鸭子的传统。在这一天,京津地区的人都会买一只处暑百合鸭来吃。


鸭子味甘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而乌骨鸭药用价值更大,结核病患者服用可以减轻潮热、咳嗽等症状。老母鸭能够滋阴补虚,对久病体虚的人很有好处。



同时,处暑往往是七月中旬,正好是中元节前后,因此,还有祭祀祖先的习俗。


旧时,中元节放河灯时,往往千万人同往,所以这天夜里,但凡水边,常常人声鼎沸、百千莲花灯在河水中漂浮,可与明月争辉。



3



处暑节气前后,天气逐渐转凉,但暑热犹在,气候反复不定。在这时,更要注意关爱身体健康,防范因天气变化而带来的感冒等疾病。


在处暑前后,应当多做户外运动。



炎热的夏季,炙热的烧烤,也减少了我们户外的活动时节,尤其是早晨就开始闷热的天气,是不适宜进行晨练的。


出伏之后的早晨气温相当的适宜,初伏之后多做一些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早晨时段,空气清新,更适合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



在处暑前后,要做到早睡早起。


炎热的夏季,不但不爱吃东西,对于睡眠来说,也是影响颇大。尤其气温过高会导致心情烦躁,难以入睡,直到深夜,稍微有些凉意之后,才能够迷迷糊糊地睡上一会。


到了处暑之后的夜晚,凉风习习,环境改善之后,一定要做到早睡、早起。



在处暑前后,应当注意天气变化,防止着凉。


天气这一段时间确实凉爽了很多,尤其是早晚和白天的温差很大,要携带一些必要的衣物,避免由于气温差距很大,造成感冒的发生。


俗语说的好:冷不冷带衣裳,饥不饥带干粮,在这气温不定的秋季,防止天气骤然降温也是必须要提前预防。


在处暑前后,应当预防秋痱子。


有的人夏季不长痱子,在天气凉爽之后,反而会生出许多的痱子。这也是因为处暑前后天气不够稳定,冷热反复,有时会因闷热而起痱子。


因此,秋天要穿戴适宜气温的衣服,也不能因为怕热而冲冷水澡,以免皮肤受到冷热刺激,而导致秋痱子的产生。



在处暑前后,应当防止秋燥。


处暑过后,天气愈发干爽,但暑热尚未退却,因此人们往往还要承受干燥的热风。这段时间天气变化多端,也是秋老虎到来的阶段,气温很容易陡然高升,带来的燥热是相当难受的。


因此,应当要多喝热水,多休息,避免秋燥带来的影响。



在处暑前后,不要洗冷水澡。


到了处暑,是真正要告别凉水澡的时候了,秋季的气温虽然感觉还是很高,但跟盛夏中的湿热有很大不同。在此期间,切不可贪图一时的舒爽而冲冷水澡,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悦心道
以琴悦心,以心寻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