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琴曲《山水情》谈谈怎样做师生

文摘   2024-09-10 14:05   中国  
今天是教师节,近年来不少学者和官员也呼吁将节日改到孔子诞辰日,这其实也有道理:旧时代的娃娃读书、开笔,都要和先生给圣人磕头。但是佛、道众教的师徒们大约会不高兴,所以还是不改的为是。每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是各古琴平台和视频号争相播放《山水情》的时间。这曲子被当代靠琴吃饭的“大师”们包装成赞赏老师的故事,然而看过动画片的诸位都隐隐觉得:这似乎是在讲另一个故事?



一个琴人徜徉孤山秀水之间,兴许是郊游访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然而突然晕厥被小渔童救起,并且安然同住在草庐养病,则多半是逃难隐居的人了。不信只看袁枚《随园食单》:郊游野趣的文人并不是独自出行,仆人、马夫、书僮也是不少,在乡间打尖吃茶只是比在大宅院里清淡俭省、得些乡村酒旗下的肴馔——水煮鸡——之类,并不是一人独行的。当然这只是题外话,琴人与小渔童便在此以琴相教授,天地间似只有琴声缓缓,落指亦无声。终了老琴人悄悄离去,止留琴相赠。


故事简单,然而这里看出的并不是世俗典型的“师生”关系,古人说“天地君亲师”,皆是人生可敬畏的对象。“师父”“师父”,原是师长如父,然而这是学生对老师当有的尊敬、爱戴,并非老师对学生强加的要求。《论语》里仲由弹瑟水平不高,孔子说“由(子路)之瑟奚为于丘(孔子)之门?”这话大概是笑眯眯带点调侃年轻人的味道,算不上轻慢,只是开玩笑地指出子路琴艺尚需精磨,然而其他学生们马上如同伶牙快眼的群众们一般落井下石:“门人不敬子路”。然而子路虽然艺不精深,却也轮不着同班学生们轻侮——何况这些学生大约还差子路远着呢——孔子马上拨乱反正:“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就不光是敲打了一众学习成绩一般的看客学生,也顺带给子路找回了颜面:好的老师往往不把自己当成天神下凡,而往往是和学生半师半友地平等相处,给学生些尊严,往往并不显得当教师的人没有威严。


所以回过头来看《山水情》这个古琴动画片,琴人和小渔童之间,似乎也不是某些人理解的单纯师生关系:小渔童救了老琴人的命,老琴人以琴相授、最终以琴相赠,然后飘然离去,似乎更多了几分庄子式的超然:若老琴人每天哼哼唧唧、动辄把小渔童拉来或教导做人大道理、或胁迫其一同开没品味的音乐会、当非遗传承人、办古琴研修班,或小渔童的草屋里张挂和老琴人的大合影、见面喊“师父”背地叫“老贼”,甚至遇到“史无前例”便用布鞋底儿抽老师的耳光,确实更像当今的“师生”“师徒”关系了,却还有什么余韵的滋味呢?

到如今我当了三十多年学生,也当了十多年老师,总结了一条经验:当老师的莫把自己太当老师,当学生的却定要把老师当父母。当老师的人,和学生平等相交,遇到投缘的学生如知音相交,遇到不投缘的学生,勉尽职责,糊口养家。这样无论将来好坏,学生或攀了高人大家,或成了同行,或一如初识教学互长地谈谈笑笑,也就都使得。当学生的人,确是要把自己的老师当父母至亲,且不说授业恩师给了学生一辈子的艺业,单就给一句真传,便少走些弯路。真传的一句话,并不能都在辨完了假传的万卷书后就明白。我从小到大的文化课、琴、筝和其他乐器、武术等各位老师,都是宽仁博学、真心待我的,从他(她)们身上,我受益无穷。我确要感谢老师们,一至终生。

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悦心道
以琴悦心,以心寻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