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猛:我们要把造船核心技术紧握在自己手中

学术   2024-11-18 14:01   江苏  



去年,崇明面向各领域、各行业,开展首轮“瀛洲英才计划”评选工作,最终有10位人才入选领军项目、16位人才入选拔尖项目、9位人才领衔的团队入选名家工作室项目。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上海崇明”公众号特别推出“瀛洲英才”栏目,分期为大家讲述这些拔尖人才深耕专业领域、助力行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故事,激励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创新创业的行列中来。

来到位于长兴岛的中国船舶下属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东中华”),便可见各类吊机林立,这里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繁忙的船舶制造工作。而在宽阔的厂区里,有一抹忙碌的身影让人难以忽视,那就是沪东中华副总工程师、工艺技术研究所所长习猛。他戴着安全帽,穿梭在车间码头、船台坞底,关注船舶建造的各个环节。


自23岁加入沪东中华后,习猛经历了从第一代LNG船到第五代LNG船的设计建造工作,担任过多个项目的主师,在船舶设计、工艺创新、智能制造和科研工作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奖励。去年,他成功入选崇明区首轮“瀛洲英才计划”领军项目。


习猛


设计新秀的成长之路


习猛出生于湖北襄阳,十年寒窗,考入武汉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在大学专业课上,他开始对造船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激发了他对造船事业的热爱。


大学毕业前的一次实习,习猛坐班轮从湖北武汉来到上海,感受到了中国“黄金水道”长江的实力。江面上,一艘艘装载货物的船舶往返穿梭,尽收眼底。班轮驶入黄浦江,江上的货轮更是车水马龙,数量比长江上的还要多。快到杨浦大桥时,岸边如同钢铁巨人般耸立着的龙门吊,令他震撼,“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习猛得知,眼前龙门吊的所在地,正是大名鼎鼎的沪东造船厂。这次实习后,他决定要来上海工作。2003年,他成功入职沪东中华,成了一名轮机设计师。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习猛


船舶的设计过程是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轮机系统是船舶的心脏,复杂而又重要。在很多人眼中,搞设计和研发工作的专业人员,似乎和图纸、资料、图像打交道就行。可在实际工作中,习猛却发现,船舶设计是一份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纸上谈兵很容易犯错误,“需要理论结合实际,才能真正把设计想法变成现实。”于是他给自己定了任务清单,其中有一项就是:每天必须抽时间离开自己的办公桌。


离开办公桌做啥?戴上安全帽,跑现场、爬船,是家常便饭;下机舱,深入船厂最繁忙的工地,是他的必修课。带着问题去现场,学东西快、理解深。项目接近尾声时,师傅还要带他跟船出海试航做试验,这更是一项大考验。


“因为需要对船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试航时间往往比较长,很容易遇到风浪天气。”习猛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克服“晕船”。记得参加300方挖泥船试航时,他因为晕船导致剧烈呕吐,可吐完后,还得强打精神,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上。“试航时,实验人员随时要在机舱记数据并提交项目。”


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砺中,习猛越发深刻体会到,这份工作强度大、要求高,是对脑力和体力的双重考验。他不断更新知识储备,锻炼强健体魄,也在实践中向前辈虚心求教,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特别能吃苦、特别爱学习”。



在历经了散货船、挖泥船、万吨油轮、集装箱船等产品的设计建造工作后,习猛对船舶轮机系统的设计越来越熟悉,渐渐能够独当一面。2005年他保驾72000DWT油轮全球航行一年,锻炼了流利的英语口语。2006年回国后,习猛临危受命成为中国首制LNG船的轮机主管,在这个岗位上,他经历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


“戴着镣铐跳舞”


在沪东中华的发展史上,有一型船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就是公认的世界上最难建造的船舶之一——LNG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船不仅要提供零下163摄氏度超低温环境,还需保障长途跋涉的安全。整个过程一旦发生泄漏爆炸,威力堪比原子弹。正因如此,LNG船建造难度极高,与豪华邮轮、航空母舰并称为造船业“三颗皇冠上的明珠”。


2000年前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十分旺盛。但是我国不仅不能设计建造LNG船,就连见的机会都很少。在技术和市场都被垄断的局面之下,为了保障国家能源的运输安全,沪东中华决定攻关研制中国自己的LNG船。


经过长达10年的持续攻坚,2008年4月3日,由沪东中华自主设计建造的中国首制14.7万立方系列LNG船“大鹏昊”成功交付,成功打破了西方垄断LNG船市场的局面,实现了“国轮国造”。这是令人难忘的时刻,习猛清楚地记得随着低沉而响亮的汽笛声,“大鹏昊”缓缓驶离码头的场景。作为这艘船的轮机主管,他凝望“大鹏昊”缓缓驶向远方,心潮澎湃,为自己能够参与这一重大项目,见证公司的历史性转型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由沪东中华自主设计建造的“大鹏昊”


可这一转型,谈何容易。LNG船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一艘大型LNG船,全船零部件数量约五百万个,是复兴号高铁零部件数量的十倍,建造难度之大可见一斑;而且LNG船对可靠性的要求远高于普通船舶。“机舱里的蒸汽透平等设备都是没见过的,调试工艺都是以前从没听到过的。”


中国首制“大鹏昊”开建后,没有同类产品作参考、生产周期紧张等一个个拦路虎横在习猛和他的团队面前。“船上有成千上万个组件,任何一个电路或是管路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整体故障。”习猛坦言,为了突破国内技术空白,他和团队吃了不少苦,“如同带着镣铐跳舞”。


除了完成日常繁杂的设计和施工任务外,习猛常常加班加点查资料学习,没日没夜地研究全英文的设备样本、图纸,以及一些国外关于LNG船的报道,希望能尽快突破核心技术难关。回忆那段时光,上千个日日夜夜里,他始终处于高压状态,有时半夜会因为突然想到一个失误而从梦中惊醒,也会因为某个问题灵感闪现而夜半起身奋笔疾书。


终于,在习猛和团队的努力下,完成了“大鹏昊”试航大纲的编制,完成了高温高压蒸汽系统的设计以及支吊架的计算,完成了双燃料锅炉的燃气管路通风系统优化设计计算等一系列高难度工作,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颠覆性创新。


此时,习猛看过的图纸和文件已经堆积成了一排资料“墙”,足足有一人高。这些资料“目睹”了习猛的成长,也见证了我国LNG船建造能力的“大跨步”。



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成功建造中国首制LNG船奠定了沪东中华跨越发展的根基,也积蓄了奋进的力量。在之后的10多年里,沪东中华自主设计建造的LNG船型从第二代跨越到第五代,对推进系统、液货围护系统、液货操作系统等核心系统都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迭代升级。


沪东中华自主设计建造的双燃料23000TEU级世界首制船


以习猛负责设计的推进系统为例,从蒸汽透平直推、低速机直推、双燃料电力推进、全回转推进等不同方案在沪东中华交付的一代一代LNG船上完成了“船舶动力系统大满贯”,为全球客户提供了“菜单式”安全可靠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沪东方案”。


挑战还在继续,面对韩国造船三巨头对沪东中华的“车轮战”,习猛和他的团队们紧盯世界LNG船新技术持续攻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从早期跟跑到并跑,现已实现局部领跑,成功拿下卡塔尔船东200亿超级大单。目前,沪东中华手持LNG船订单超过50艘,生产任务已排到2030年之后。


卡塔尔能源公司100艘LNG运输船中的首制船


“我们的目标就是,在LNG船设计建造领域,能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从国家战略上来讲,可以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和运输的安全。”在习猛看来,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将更多的核心技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为了这份坚守,习猛带领团队投入到一代又一代LNG船的研发中,目前已完全领悟LNG船的核心设计理念,并对设计瓶颈、难点和堵点问题了然于胸。


“十几年前,我们LNG船的建造周期是30多个月,今年上半年交付的项目最快缩短到了17个半月。”建造周期更短、载货量更大、船型设计更优……沪东中华在全球竞争中一次又一次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目前最新的世界最大24000TEU集装箱船


随着沪东中华的持续发展,习猛从一名轮机主管,逐步晋升为LNG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工艺技术研究所所长、公司副总工程师。如今,他更加注重把握技术方向、培养年轻团队,要为百年船厂的新工厂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END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Seawaymaritime
船舶海洋工程资讯 船舶买卖 技术支持 业内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