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从什么时候对学历贬值有实感的呢?
是发现考研人数变少,还是羊毛月吐槽00后进不了职场,还是看到高学历人群开始送外卖?之后会怎么发展,其实普通人是很难准确预判的。但学历贬值这事日本二十几年前年就已经经历过了,别看前两天还有新闻说他们进入了就职反选时代,企业求着毕业生入职;但当时他们的大学生就职率仅仅只有56%,光就职冰河期就经历了两次,惨着呢。
那时日本的毕业生要面对什么呢?互联网是有记忆的,这是08年讨论就职冰河的帖子:
A:明显能感觉到公司高高在上的态度。而且负责招聘的那些人是在泡沫经济最鼎盛时期招进来的,是公司要提供海外旅行、送汽车才愿意入职的一代,这就很烦。
到现在我还是个非正式员工,早知道这样不如做个就职浪人或者去留学了。
B:大三的时候不是会参加企业的招聘会吗,当时身边的大小姐对庶民的我本人说:这不是就职活动,我爸带我和高管一起吃饭,那才是真正的就职活动
C:我就职的时候,想去的公司告诉我:今年没有招应届生的计划
去面试别的公司,hr问我:你还面试过什么公司,我回答了以后,他说:你爸妈知道你这么好的出身校去那种公司会哭的吧!
入职后,同事也问我:你这么好的学校怎么来这个公司了?我要发出尖锐的鸣叫了
D:我从小学就开始上补习班,最后考上东京的国立大学。找工作的时候要托业800分,而且过了简历要参加笔试,过了笔试要小组面试,小组面试后要一对一面试。我总是在一对一面试这关被刷掉。最后进了一家只有5个员工的公司。
可我只会学习不会销售,后来辞职再找工作,总是干两周就被辞退。
之后我没有工作也没有对象,28岁开始考证,30岁开始读研、留学,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失落的一代遇到了研究生扩招,但又出现了博士失业问题···但我很幸福,有了能全身心投入的事
这些剧情怎么越看越眼熟呢!
咱们今天就从日本的学历贬值之路开始扒一扒,现在的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日本的学历贬值还要从婴儿潮开说起。由于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复苏和六七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日本的出生率猛增,带来了2波婴儿潮。
小孩多了,上学的人就多了,往学历金字塔高出走的人就多了。并且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以教育竞争实现社会层级上升更为可行,以至于日本实现高学历的速度比美国还快了两倍。
但其实日本社会并没准备好接收这么多数量的劳动力,尤其当时泡沫经济破裂的影响开始起作用,日本的第一个就职冰河期就这么来了,1993年到2005年,失业率在10%左右。而在雷曼危机后,日元升职通货紧缩,09年到12年日本迎来了第二个就业冰河期,失业率在9%左右。
不仅是求职人数与岗位数量不匹配。就职市场上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与供给同样不匹配。这就造成了:市面上不需要高学历人才的工作涌入了大量的高学历人才。
起初人们还能意识到,这个状态不合理。但长久下去,这份工作就会变成社会普遍认可的“高学历职业”,进一步也压缩了未获得高学历人群的就职空间。
互联网的记忆再次上线,让我们回到15年前,你看,09年那个正在经历第二就业冰河的人,他发出了和我们一样的疑问:当今的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就职者?
于是来自第一个就职冰河期的人开口了,他说:不要因为迷茫随便找个班上,应届生身份是你最初的也是最后的一张牌。
他说:担心就职为啥要读文科呢,不要说热爱了,面包比热爱更重要。你应该确定一个职业而不是公司,同时避免文职工作,中小企业这个岗位的竞争也很激烈。比起考研我认为留级更适合就职
他说:大二开始找工作的人比在最后一刻才开始找工作的人更有优势。多拜访校友、实习、准备笔试、练习说话技巧···我曾经就是就职冰河期的一员,但就职过程很有趣,我学到了很多,交到了很多朋友
他说:至少投完100家公司之后再担心。我也是03年入职的,当时投的公司有100家以上。虽然没进想去的行业,但进了知名的公司,5年后又跳槽去了原本想去的行业。
看起来冰河期的影响已经在消散了,但其实,一些就职冰河时代的人从来没有走出来。他们入职的时候是就职买方市场,公司无需提供更高的薪水、更好的福利,就能招到足够优秀的人。而这些人入职起点低就导致了之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本能成为正式员工的人只能做派遣;本能挣到更多工资的人只能接受低于心理预期的工资;本能进更大企业的人被拒之门外。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蝴蝶效应似得一直影响到现在。2025年了,你还是能看到厚生劳动省https://www.mhlw.go.jp/shushoku_hyogaki_shien/
这个官方网站刊载着对于【就职冰河期】那代人的就职支援,是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就职仍需要支援。
那么对我们来说,如果真的赶上了学历贬值的时代。除了听听前辈的建议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之外,是不是还有“跳关”的玩法?
比如:直接跳到,已经进入就职卖方市场的日本找工作。
当然外国人找工作比起他们当地人肯定是要吃点亏的,但瑕不掩瑜,这种打字的时候都透着松弛的感觉谁懂啊
当一个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去解决的时候,你没有成功或者没有做好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生活没有放过你,但你的内心总要放过自己了。就职本就是要天时地利人和,鼓起勇气去日本工作又是另一个很大的课题。
往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