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是基层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它们不仅耗费基层干部精力,且浪费财政资源,折腾群众,劳民伤财
12月2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了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刘金国作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指出,国家监委重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国家监委坚持完善惩戒机制、强化监督纠治、通报典型案例一体推进,赴13个省区市开展明察暗访,严查严纠“督检考”过多过频、“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公开通报32起案例。各级监察机关共叫停、责令整改盲目“造景”项目700余个。
《报告》披露,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要求主干道两侧野树杂草留茬高度在10厘米左右,组织群众搞“人草大战”,引发舆情。国家监委派员暗访、现场督办,严肃处理信阳市副市长、息县县委书记等9人,并在全国公开通报。
《报告》称:严肃查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委原书记刘克文劳民伤财在农村道路两侧“刷白墙”、重庆市江津区委原书记程志毅对镇村饮用水质不达标问题拖延搁置导致水质逐年下降等典型问题,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行为由原来的违反群众纪律调整到违反政治纪律,并规定为从重、加重处分情形。主要考虑是,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本质上是错误政绩观支配下的急功近利和贪图虚名,必然带来极大的资源浪费、发展机遇浪费,透支一个地区、领域的长远健康发展,严重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从根本上背离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对《财经》表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是基层形式主义的主要表现,和“痕迹主义”“督检考”过多以及会议负担重等形式主义相比,这两种形式主义危害更大。它们不仅耗费基层干部精力,且浪费财政资源,折腾群众,劳民伤财,监察机关对此进行整治,具有必要性。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决定于2024年4月至10月在全国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明确提出要纠治一批政绩观偏差问题,其中就包括“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群众反映强烈和新闻媒体曝光的“面子工程”以及论坛、仪式等“新形象工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1月13日发布评论文章《坚决杜绝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该文称“在党中央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三令五申要习惯过紧日子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情况下,仍有个别地方纪律规矩意识不强,无视相关要求,打折扣、搞变通,浪费宝贵的公共资金,造成不良影响。对此要高度警惕,整治‘形式主义’必须持续用力,对‘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要紧盯不放,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曝光,以儆效尤”。
责编 |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