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改革之父”辛格去世

财富   2024-12-27 21:34   北京  







后辛格时代,印度经济改革行至中途,与辛格相比,莫迪经济改革更为市场原教旨主义,同时更加亲商、亲大资本



文|《财经》记者 江玮

编辑|苏琦

当地时间12月26日,印度前总理曼莫汉·辛格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家医院因病去世,终年92岁。

印度总理莫迪26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对辛格去世表示哀悼,称赞辛格是印度“最杰出的领导人之一”。印度内政部27日宣布,将为辛格举行最高规格国葬并进行为期七天的全国范围哀悼。辛格是第一位成为印度领导人的锡克教徒,于2004年至2014年担任印度总理。

在20世纪90年代担任印度财政部部长期间,辛格通过一系列自由化改革措施帮助印度经济渡过危机,并实现前所未有的增长,他也因此被称为“印度经济改革之父”。辛格的第一个总理任期因为带领印度成为全球瞩目的新兴经济体而深受好评。从2004年至2010年,印度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8.3%。但他的第二任期却未能延续此前的光环,推行的改革受阻,印度经济增速放缓。

“我坚信,历史对我的评价会比当代媒体或反对党更加宽容。”辛格2014年在离任时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临危受命

辛格1932年出生在如今属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一个村庄,彼时印巴还未分裂。辛格曾回忆说,10岁以前他住在尘土飞扬的村庄,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力供应,每天要走很长的路去上学,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看书,改变他人生的是教育。

在印度旁遮普大学取得经济学学位之后,辛格继续前往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深造,并在牛津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辛格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印度上世纪50年代的出口表现以及印度的出口前景和政策。基于这篇论文,辛格后来出版了《印度的出口趋势与自我维持增长的前景》一书,成为1991年印度经济自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

辛格的研究打破了当时被广泛接受的进口替代政策,强调了出口的重要性。他写道:“进口必须通过当前的出口收入、外汇储备的消耗或新的资本流入来支付……因此,从长远来看,一个经济体的进口能力及其利用上述国际贸易优势的能力,关键在于其出口能力。”

辛格在论文里指出,把工业保护在全球竞争之外可能导致低效率,将会阻碍出口部门的成长。他强调需要参与国际贸易,利用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增长。

回国后,辛格曾在旁遮普大学和德里经济学院任教。1971年,辛格加入印度商务部,出任经济顾问。此后,他担任过财政部首席经济顾问、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印度央行行长等职。作为一名受人尊敬的经济学家和技术官僚,辛格没想过要卷入政治,直到1991年他突然被任命为印度财政部部长。

1991年,印度爆发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外汇储备一度仅够维持两个星期的进口支付。这一年6月,辛格被印度新上任的总理拉奥任命为财政部部长。辛格在上任后的首次演讲中引用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话说,当一种思想的时代到来之时,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紧随其后,他说:“印度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的崛起,就是这样一种思想。”

在时任总理拉奥的支持下,辛格对印度经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启了印度经济自由化进程,采取的措施包括降低进口关税、削减税收、通过卢比贬值促进出口、国有企业私有化、放宽投资管制、取消延续了40余年的许可证制度以及鼓励外资进入印度市场等。辛格成功挽救了印度经济,使其从破产的边缘转型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在信息技术产业的带动下,印度服务业蓬勃发展,制造业势头强劲,出口持续增长。

但辛格推行的自由化改革也面临争议,反对者认为这些政策伤害了印度的就业,加剧了不平等现象。

1998年至2004年,辛格在印度上议院担任反对党领袖。2004年,辛格出任印度总理。辛格被称为“意外的总理”,因为他缺乏广泛的政治基础。他曾坦言:“在民主制度中,要成为一名政治家,首先得赢得选举。”

1999年,辛格竞选印度议会下院议员失败,此后由国民大会党(国大党)提名进入议会上院。他之所以在2004年成为印度总理,是因为赢得选举的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担心自己的意大利背景影响国大党执政而拒绝出任总理,改为推举辛格主政。索尼娅·甘地是遇刺身亡的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的遗孀,她出生于意大利,尽管早在1984年就加入印度国籍,但被部分民族情绪强烈的政治家认为是个“外人”。批评者认为,在辛格任职期间,索尼娅·甘地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

在2009年大选中,辛格率领国大党取得20年来的最大胜利,连任成功,他也因此成为继印度独立后第一任总理尼赫鲁之后首位实现连任的印度总理。

经济遗产

辛格作为总理的主要成就大多集中在他的第一个任期,他的第二个任期因为贪腐丑闻、改革受阻和经济放缓而令人失望。尽管辛格在个人操守上赢得美誉,但他因为部下的财务丑闻和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组织工作的腐败指控而蒙上污点。2012年,执政联盟中的草根国大党为了抗议辛格政府的经济改革方案退出联盟,辛格领导的政府成为少数派政府。两年后,国大党在2014年的选举中惨败于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

在辛格的第一个任期,印度政府于2005年通过了《知情权法案》,旨在遏制腐败和提高政府机构和官员的透明度。此外,他还实施了一项计划,通过《印度全国农村就业保障法案》,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季节性的工作机会,保证他们每年至少100天能有活可干。

2006年,辛格还成功推动印度与美国签署民用核协议,不仅结束了印度30年来面临的核孤立,也使得印美关系得以加强。根据协议,美国向印度提供民用核能技术和燃料,印度则开放其核设施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这份协议在印度国内引起一些批评,导致辛格政府一度陷入危机,失去执政盟友的支持。

辛格在外交事务上采取务实态度。他推动与邻国巴基斯坦的和平进程,但这一努力因2008年11月孟买恐袭事件而受挫。辛格还试图解决中印边界争端。在他任内,中国和印度于2006年宣布重新开放乃堆拉山口,恢复了中断40多年的边贸通道。

中国外交部网站显示,辛格在任期间,中印两国实现了高层互访,辛格曾多次访问中国,中印关系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在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展开交流与合作。2005年,中印签署第一个边界谈判政治指导性文件。在2008年1月辛格访华期间,两国签署《中印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共同展望》。2012年,中印双方签署建立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的协定。

2013年10月,辛格访华期间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题为《新时代的中国和印度》的演讲,谈及两国之间具有合作潜力的八个领域,其中包括两国的发展都需要基础设施的扩建和现代化,印度欢迎来自中国的技术和投资;中国以制造业崛起,印度靠服务业腾飞,两者可以优势互补;作为需求庞大的能源消费国,两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开发可再生能源等。

12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辛格先生是印度的资深政治家和著名经济学家,为推动中印关系发展做出过积极贡献。他担任总理期间,中印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达成一致。

辛格因为他的正直和智慧受到尊敬,但他也常被批评软弱和优柔寡断。印度人民党的一名高级领导人曾称辛格是“最软弱的总理”。批评辛格的人认为他后期的改革步伐过于缓慢,未能复制担任财政部部长时期的成功。

在第二个总理任期,辛格试图放开零售业对外资的限制,但受到强烈抵制,国际投资者放慢了对印度的投资。美国《时代》杂志亚洲版在2012年出版的一期杂志封面将辛格评为“差等生”。在2014年大选前,辛格为自己的执政成绩辩护,表示印度在他的治理下实现了经济的快速扩张,让1.38亿人摆脱了贫困。

作为印度经济改革方案的总设计师,辛格推进的改革政策至今仍对印度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曾四次出任印度财政部部长的奇丹巴拉姆将辛格称为“印度的邓小平”。他在上世纪90年代推行的改革聚焦于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打破了束缚印度经济的枷锁,为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五大经济体铺平了道路。

在辛格卸任总理时的21世纪第二个十年,印度经济改革行至中途。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所副研究员宁胜男在一篇关于印度经济改革评析的文章里写道,许可证等制度层面的显性障碍已被清除,经济结构中工业短板凸显,服务业驱动力减弱,有增长无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浮现,印度改革面临更深层次的“向何处去”的问题。

在辛格之后,手握重新打造印度经济大权的莫迪提出新的发展方略。宁胜男指出,与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改革相比,莫迪经济改革重在扶持本土制造业,将重点产业从服务业转向制造业;在对外经济政策上,莫迪政府改变前任对外开放的经济主张,多采用保护主义措施;在国内经济治理上则呈现明显的亲商、亲资本色彩。

“辛格是一位经济学家和老牌国大党人,主导了90年代印度经济改革,自由化改革的同时试图保护广大农民利益。莫迪经济改革更为市场原教旨主义,同时更加亲商、亲大资本。”宁胜男对《财经》表示。

责编 | 秦李欣

财经杂志
《财经》杂志官方微信。《财经》杂志由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中心主办,1998年创刊,秉承“独立、独家、独到”的新闻理念,以权威性、公正性、专业性报道见长,是政经学界决策者、研究者、管理者的必读刊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