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解放军总医院第九医学中心卫勤应急医疗救护演训正在有序展开:训练场上,一名“伤员”胳膊和面部“受伤”、意识丧失,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立即进行抢救!”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群“孔雀蓝”迅速冲向“伤员”,打开急救包、取出止血带、纱布、夹板等,包扎、止血、固定、搬运,有条不紊、一气呵成,仅用两分钟就完成伤情处置……
今年以来,该中心围绕野战医疗救治开展卫勤演训,让文职人员在岗位上锤炼,在任务中摔打,多措并举提升文职人员能力素质、助推成长成才。
文职医生小李回忆起刚到中心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刚入职时,他满腔热血投入到工作中,尽管每天都努力适应新环境,但没过几天就受到批评。“穿制服出入营区,为什么不戴帽子?”“工作虽然认真主动,但就是干不到点子上”……一系列的状况让小李产生了沉重的挫折感,陷入深深的苦恼和迷茫中。
由“时装”换“军装”,不少文职人员陷入“干什么”和“怎么干”的思想困惑。为帮助文职人员克服“水土不服”,尽快融入部队,该中心精心为他们制定了集“参观见学、文化培塑”为一体的“铸魂套餐”和“多层次培训、多举措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组合拳:组织文职人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中心军史长廊,适时开展讲述中心历史、传承中心精神活动,通过仪式教育、荣誉激励等形式,引导文职人员为强军事业贡献聪明才智;定期组织文职人员开展体能和军事共同科目训练。通过教育引领、培训互助等方式,助力文职人员尽快进入角色,适应环境胜任工作。
在培训现场,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解读政策规定,不厌其烦、答疑解惑;开展军事训练,教员们手把手教,直到参训人员全部掌握动作要领;组织集体授课,干部骨干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将工作重点娓娓道来……
精准施策带来新变化,集中培训塑造新形象。文职人员孙喆喆说:“之前在地方任职,对部队感觉很神秘,通过参加岗前培训,我对军队文职人员使命职责有了更为清晰全面的认识,更加坚定了用自身所学为官兵服务的信心。”如今,文职人员活跃在医疗岗位、实验室里、任务一线,已成为专业领域的生力军。
演训现场,“一名伤员血压骤降,已陷入休克状态。”救护队刚把“伤员”抬进野战医疗队帐篷,“敌”炮火就切断了供电线路,帐篷里顿时漆黑一片。
危急时刻,只见一名文职人员快速卷起伤员衣袖,扎上止血带,左手敏捷地在“伤员”手背上寻找静脉,右手紧握针头稳稳地扎入血管,将救命药品输入其体内……这名手法娴熟的文职人员正是神经外科护士战凤。
2021年,对军营有着美好向往和热爱的战凤,凭借过硬素质,成功选聘为中心文职人员。经过3年的岗位历练,如今的她专业技能精湛、素质全面过硬。
岗位历练是提升能力素质的重要抓手。入职之初,战凤的应急救护技能不够扎实。见到野外医疗队员个个业务过硬,她认真观察学习、主动探讨交流,不断提高在运动、低温和特殊环境等复杂条件下的作业能力。为练就“一针见血”硬功,她甚至把自己当成“伤员”,在胳膊上反复练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战凤很快跟上队伍,一步步成为业务骨干。在今年中心组织的精医强能岗位练兵比武中,她过关斩将,被树为综合技能精兵、单项技能尖兵。
为激发文职人员干事创业热情,该中心在文职人员队伍中广泛开展“我的工作我尽责、我的岗位请放心”等岗位练兵活动,不断营造争当名医妙手,争做精医能手的浓厚氛围;针对不同任务、不同特点的文职人员,积极搭建比武竞赛平台,多交任务、多压担子,在大项任务、重要工作中实践锻炼,让他们有进步有空间、干事创业有平台。
对接岗位促成长,燃旺炉火淬好钢。神经外科护士长孙新媛,入职4年转战3个岗位,她无所畏惧、岗岗过硬,不断在实践中厚实能力底数。“护士长岗位不仅是我成长成才的地方,更是我梦想启航的地方。” 孙新媛满怀激情地说道。
主管 | 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 第九医学中心
撰文 | 刘殿如 何 芳
摄影 | 张文艺 孙武毅 刘庆庆
刊期 | 第 2703 期
编审:张 密
编辑:薛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