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地块竞争 | 2025年1月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储备报告

财富   2025-01-23 07:30   广东  
关注:点击上方蓝字“观点”,欢迎置顶或设为星标,即可快速获取更多专业数据资讯、研究报告、深度干货。

摘要:权益拿地金额200亿以上的仅有8家企业,100亿到200亿之间的有9家。(报告期:2024.12.24-2025.01.22)

观点指数 前50房企单月新增土地建面1065.74万平方米,环比上升超90% 报告期内前50房企单月新增土地建筑面积1065.74万平方米,环比上升93.6%,同比下降32.2%。1-12月土地投资力度最大的企业为中海地产、保利发展、华润置地、绿城中国及建发房产,权益拓储金额分别为696.35、602.07、518.18、485.3和333.81亿元。另外,招商蛇口和越秀地产紧随其后,权益拿地金额分别为314.59亿元、303.4亿元。权益拿地金额在200亿以上的仅有8家企业,100亿到200亿之间的有9家。

一线城市供应缩减,优质地块竞争更为激烈 相比2024年,北京2025年供地计划中的商品住宅供应最低值或同比下降60公顷。2024年广州共成交49宗涉宅用地,总金额为772.74亿元,较2023年下降34.65%。期内,四个一线城市成交18宗地块,成交面积62.96万平方米,成交金额达557.39亿元,总体溢价率约为14.78%。一线城市供应缩减会是未来的趋势,这也会加大房企对于优质地块的竞争。

住宅成交总价环比上升近100%,二线城市承接溢出需求 报告期内一二三线城市成交住宅用地2001宗,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3711.23万平方米,环比上升95.64%,同比下降17.33%;成交总价5658.76亿元,环比上升58.57%,同比下降19.25%;成交楼面均价4127.1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8.95%,同比下降2.32%;平均溢价率4.14%。部分热点城市依然有不少溢价地块出现。观点指数认为,一方面楼市的恢复让企业提高了开发信心,企业投资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一线城市供应缩减,让一些热门二线城市的较好地块正好补上了供应空档。

城中村改造项目继续增加,资金探索多途径投入 2024年,国开行新增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3817亿元,支持了包括北京、广州、济南、郑州、温州、南通、赣州等城市在内的72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广东省首个由业主“自主更新、自筹资金、原拆原建”的拆危建新项目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集群街2号正式完成验收,并顺利交房交证。城市更新需要解决原始权益人的协商和资金问题,其中资金投入是不可或缺的。上述广州样本可以为其他原拆原建的项目提供解决思路。



前50房企单月新增土地建面1065.74万平方米,环比上升超90%

观点指数发布的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储备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前50房企单月新增土地建筑面积1065.74万平方米,环比上升93.6%,同比下降32.2%。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2024年1-12月,前50房企新增土地建筑面积569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44%,对比上月降幅收窄1个百分点。其中,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保利发展新增的全口径土地储备分别为387.96万平方米、342.55万平方米、325.03万平方米,处于领先位置。

从权益拿地金额来看,1-12月土地投资力度最大的企业为中海地产、保利发展、华润置地、绿城中国及建发房产,权益拓储金额分别为696.35、602.07、518.18、485.3和333.81亿元。另外,招商蛇口和越秀地产紧随其后,权益拿地金额分别为314.59亿元、303.4亿元。权益拿地金额在200亿以上的仅有8家企业,100亿到200亿之间的有9家。

从新增货值来看,1-12月土地货值增加最多的企业为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保利发展、招商蛇口及越秀地产,新增货值分别为2130.7、1593.56、1261.48、886.71和806.54亿元。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观点指数统计12月一二线城市住宅用地竞得企业的类型发现,本月国企在招拍挂拿地市场位居前列。从权益拿地金额来看,期内国企、城投、民企和混改房企的占比分别为70.65%、14.95%、11.61%和2.8%。



一线城市供应缩减,优质地块竞争更为激烈

期内,北京发布土地供应计划,2025年安排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165-3665公顷,较往年基本持平。住宅用地安排955-1015公顷,占比37%。其中,商品住宅用地240-300公顷,保障性住房用地475公顷;产业用地安排470-510公顷,占比19%。对比2024年,商品住宅供应最低值或同比减少60公顷。

2025年广州计划供应32宗土地,涉及7个行政区,包括天河区的11宗地,白云区的10宗地块,以及荔湾区、海珠区和番禺区的重点地块。作为楼市热门区域,2025年海珠区推出琶洲中二区住宅地块和石岗路地块。

观察上述两个城市的供应计划可以看到,总量上有所收缩,这与之前控制增量,降低库存的总体目标有所呼应。

上海发布2025年第一批次四宗地出让公告,总起始价119.24亿元,涉及浦东新区、虹口区、松江区、奉贤区4个地区。4宗地块总土地出让面积95949.83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227161.78平方米。

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2024年12月22日-2025年1月20日期间,四个一线城市一共有9宗涉宅地处于挂牌中,起始价233.32亿元,面积28.8万平方米。其中,深圳没有挂牌进行中的地块。

成交方面,2024年12月22日-2025年1月20日期间,四个一线城市成交18宗地块,成交面积62.96万平方米,成交金额达557.39亿元,总体溢价率约为14.78%。

值得注意是,北京京土储挂(海)[2024]051号地块和京土储挂(海)[2024]052号地块是总价较高的地块。

前者地块吸引了不少开发商,如中海地产、华润置地、中铁置业、建发房产、中国金茂。最终,历经170轮的厮杀后,地块被华润置地联合体、中铁置业、招商蛇口拿下,总价超过了91.5亿元,溢价率超过17%。后者经过249轮的举牌之后,由建发顺利摘得。总价超过了90.4亿元,溢价率超过25%。

而保利发展在广州以底价70.22亿元拿下了天河地块。

12月31日,广州2024年宅地出让市场落下帷幕。据了解,2024年广州共成交涉宅用地49宗,总金额为772.74亿元,较2023年下降34.65%,2023年成交总金额为1182.54亿元。

此次土拍结果显示,天河区以8宗地块、287.34亿元的成交金额位居全市第一,占全市成交总金额的37.18%。海珠区和南沙区分列二、三位,成交金额分别为205.46亿和78.76亿,占比26.58%和10.19%。

保利发展和越秀地产成为拿地主力,均分别拿下7宗地块,成交金额分别为253.77亿元和111.26亿元,占全市成交总金额的32.84%和14.39%。

1月16日,深圳迎来2025年首宗涉宅用地的出让,位于龙岗区龙城街道的G01045-0200地块吸引了8家房企参与竞价。经过246轮竞价后,由中海地产以30.65亿元竞得,成交楼面价29611元/平方米,溢价率 70.4%。

观点指数观察到,一线城市供应缩减会是未来的趋势。从上文提及的北京两宗地块和今年深圳首宗地块成交情况可以看出,一线城市供应减少会加剧各房企对于优质地块的竞争。



住宅成交总价环比上升近100%,二线城市承接溢出需求

据观点指数监测,报告期内一二三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771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5214.2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659.38%,同比下降3.85%;供应土地起始楼面价3658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24%。

数据来源:Wind、观点指数整理

期内,二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255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672.23万平方米,环比下降55.62%,同比上升1.12%;供应土地起始楼面价4883元/平方米,环比下降2.06%,同比下降10.61%。

三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535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3455.13万平方米,环比下降69.39%,同比下降6.26%;供应起始楼面价2473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2.52%,同比上升25.12%。

南京、昆明等城市是报告期内的主要供地城市。南京挂牌进行中的宅地总面积约13.62万平方米,起拍总价22.78亿元。昆明进行中的宅地总面积约22.2万平方米,起拍总价18.92亿元。

观点指数观察到,期内二三线城市供应缩减,预计至2025农历年前的供应都不会大幅增加,主要是不少企业进行年终总结并准备放春节,土地的转化情况不会特别理想。因此,地方在年后恢复供应的可能性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土地供应愈发谨慎。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不少开发商有退地需求,其中不乏有中国金茂、越秀地产、万科等头部房企。据了解,一些地块退还到地方后,重新调整规划后再次挂牌,一般是调整容积率、楼面价、配建要求、公建等指标,重新上新后,房企可操作的空间更大。

成交方面,报告期内一二三线城市成交住宅用地2001宗,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3711.23万平方米,环比上升95.64%,同比下降17.33%;成交总价5658.76亿元,环比上升58.57%,同比下降19.25%;成交楼面均价4127.1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8.95%,同比下降2.32%;平均溢价率4.14%。

数据来源:Wind、观点指数整理

二线城市住宅用地成交的土地规划建筑面积为3763.27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49.68%,同比下降17.45%;成交总价为1919.24亿元,环比上升80.66%,同比下降22.09%;成交楼面价5099.91元/平方米,环比下降27.64%,同比下降5.62%。

三线城市成交的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为9672.56万平方米,环比上升81.62%,同比下降17.06%;成交总价为2993.13亿元,环比上升59.57%,同比下降20.85%;成交楼面价3094.46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2.14%,同比下降4.56%。

期内二三线主力成交城市包括天津、成都等。天津总成交7宗,金额为44.18亿元,总成交土地面积约24.7万平方米,总成交建筑面积约47.5万平方米。

此次拍卖的地块中包含3宗城市更新地块,分别位于南开、河东和蓟州。南开凌庄子地块因故停牌,而可口可乐地块成为焦点,经过41轮竞价,最终由中海以20.4亿元的总价摘得,成交楼面价24411元/平方米,溢价率10.3%。

成都成交8宗地块。四宗位于青羊区的地块通过组合拍卖的方式成功出让,成都兆欣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发)以34.15亿元的总成交金额成功斩获。其中,一号宗地以12.59%的溢价率成交;二号宗地溢价率12.54%;三号宗地溢价率12.5%,;四号宗地溢价率12.54%。

郫都区一号宗地由邦泰竞得,溢价率为16.13%。成华区二号宗地经过近50轮竞价,最终由成都市万景融汇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1980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竞得,溢价率27.74%,成为成华区第二高楼面地价。三号和四号宗地均以底价成交,竞得者为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无锡市2024年成交50宗涉宅用地,成交面积近208.7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13.77万平方米,揽金341.77亿元人民币。2024年无锡涉宅用地成交规模较往年明显下滑,同比去年,土地宗数减少15宗,降幅23%;成交面积下降68.27万平方米,跌幅24.6%;出让金下降235.1亿元,降幅40.7%。

观察期内的成交,可以看到较为活跃。部分热点城市依然有不少溢价地块出现。观点指数认为,一方面楼市的恢复让企业提高了开发信心,企业投资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一线城市供应缩减,让一些热门二线城市的较好地块正好补上了供应空档。



城中村改造项目继续增加,资金探索多途径投入

2024年,国开行新增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3817亿元,支持了北京、广州、济南、郑州、温州、南通、赣州等城市的723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住建部披露,2024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万个。1—11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截至2024年11月,全国已经提前超额完成年初定下的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数量目标。11月比10月新增3000个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

分地区看,北京、兵团、江苏、上海、河南、山西、湖北、浙江、天津、河北、吉林、江西、山东、海南、重庆、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20个地区已全部开工。

2025年山东将研究制定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政策措施,出台《山东省城市更新指引》,实施120个片区综合更新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新开工改造13.7万户。2024年,共争取中央城中村改造专项补助10.4亿元、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692.1亿元。

2025年,四川省要大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改造城中村10万户、新开工安置住房14万套,改造城市危旧房3.3万套。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将集中力量打造中心城区15个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示范项目,涵盖江北区观音桥商圈、渝中区嘉宾里片区、沙坪坝区嘉陵湾片区等多个区域。

观点指数认为,城市更新中涉及危房改造的项目较多,主要是这些房屋年代久远,许多房屋居住环境已不再适应当下的发展需要。这也给企业带来不少建设需求。

项目方面,上海奉贤区贝港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式开工,瑞安房地产参与其中。贝港城中村”改造项目是上海市住建委公布的二十个城中村改造示范案例之一,位于奉贤新城南桥镇核心区域,整体改造范围约779.0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49.7万平方米。

1月11日,广东省首个由业主“自主更新、自筹资金、原拆原建”的拆危建新项目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集群街2号正式完成验收,并顺利交房交证。

集群街2号楼位于广州花都区老城区,始建于1976年,为五层混合结构房屋,其中2至5层共有住宅24户,首层共有商铺16间。

这个项目作为广东老旧小区改造的典型案例,当地提出了“原拆原建、增加公服”的改造思路,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引导居民承担主要改造成本,项目拆建投资估算约800万元,由业主按照4600元/平方米标准共同承担改造成本。

观点指数认为,城市更新需要解决原始权益人的协商和资金问题,其中资金投入是不可或缺的。上述广州样本可以为其他原拆原建的项目提供解决思路。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观点
观点(www.guandian.cn)向来以提供迅速、准确的行业资讯与深度内容而享誉业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