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十七)

文摘   2024-07-25 17:57   中国台湾  
往期目录: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一)
概述与武装背带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二)
水壶,饭盒,面包袋,防毒面具筒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三)
工兵铲与三角布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四)
冬季大衣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五)
Kar98K 步枪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五)
MP-40 冲锋枪(标题编号错误)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六)
MG-34 机枪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七)
MG - 42 机枪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八)
机枪辅助配件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九)
AK47他爹 - Stg44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十)
FG-42 伞兵步枪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十一)
G.43/K.43半自动步枪、狙击枪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十二)
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筒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十三)
装甲噩梦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十四)
MG34车载机枪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十五)
单人望远镜
「资料」二战德单兵装备制作参考资料(十六)
双筒炮兵镜

今天我们继续一个经典的光学配件,当年也是88炮模型中常见的这个人物,记得最早看到这个零件,是福万1/48的88炮中还是哪几盒德军坦克中的兵人配件,30多年前看到这种零件,还以为是单兵火箭筒。‍‍‍‍
直到后来看到田宫的88炮中这个人物,才发现,原来是横着用的啊?
我们今天来好好看看这件“武器”:‍‍‍‍

1 米测距仪 
Entfernungsmesser 1m R36


测距仪测量的是“到目标的准确距离”,这是决定枪炮精度的重要元素。德国军方还根据用途使用各种测距仪,但这里介绍的测距仪的基线长度为1米(左右物镜之间的长度),可以由单个士兵操作和测量 。名称是“Em 1m R36”。它能够测量的距离从500米到10000米,因此它的距离测量使用范围很广,包括中小口径高射炮、反坦克炮以及MG34、MG42等机枪。除了测距仪本身之外,该部分还包括一个“肩带”,可让观察员将沉重的测距仪(重 6.2 公斤)固定在肩膀和上半身之间,并进行长时间测量距离作业。
Em 1m R36的每个部件均采用先进技术制造,具备德国光学设备的高品质。
本篇介绍以下三种型号:
・1942年制造 制造商“FWQ” 德国军用原装德国灰色油漆。
・1943年制造 制造商“FWQ” 战后被挪威军队使用。
・1944年制造 制造商“FWQ” 德国军用原装深黄色油漆。配有储物盒和配件。

■1942测距仪

Em 1m R36,1942 年制造。制造商(FWQ)是Seelfelder Apparatebau Gmbh,与深黄色的相同(以下简称1943年制造)。它保持原来的状态,没有丢失任何部件。如果比较 1942 年和 1943 年的型号,会发现许多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仅是制造过程中的小改进,而是改变测距仪本身功能的重大变化。
铭牌上显示设备名称“Em 1m R36”。第三行表示放大倍数为6倍。
铭牌上刻有代码“fwq”,表明制造商 Seelfelder Apparatebau Gmbh、序列号“14750”和生产年份“1942”。
板外侧四个角的开槽螺钉槽口(涂成灰色的区域)已经用腻子之类的东西填满,完全被覆盖,可以隐约看到螺钉和槽线的轮廓。这似乎是为了尽可能提高测距仪内部的气密性而采取的措施,所有穿过测距仪机身管的螺丝都进行了同样的处理。
注:1943年生产的型号在测距仪两端没有通气孔,以避免内部湿气和镜头起雾,外观简洁。
调整光学系统时使用的调整镜头的说明板。要进行调整,请将旋钮向左转动“Berichtigen nach Latte”字样,而要进行正常距离测量,请将其向右转动“Messen”字样。
从使用者视角看去,调节旋钮位于右侧。 “Entfernungs-Berichtigung”是距离调整。

调节旋钮在左侧。 “Höhen-Berichtibung”意为高度可调。

还包括橡胶罩和目镜周围的金属配件。
一个大的橡胶遮光罩遮住观测者周围的视野,使其不受周围景象和光线的影响,使观测者能够通过镜头聚焦在前方目标视野上。
橡胶罩周围的零件组成。
橡胶罩用螺钉固定在金属框架上。
引擎盖内侧,模压有与主体相同的制造商代码“FWQ”,中央有一个略显模糊的红色印记“Baffen Amt”。
遮光罩下部连接处有可以打开的结构,这样观测员即使戴着护目镜也可以使用。
中心的黑色金属配件将遮光罩固定在关闭位置。该金属配件由安装在底座上的板簧驱动,向上推时,解锁,遮光罩打开。
目镜间距调节。可根据用户眼睛之间的距离在55mm至75mm之间进行调节。左上角的刻度显示间隔。
em 1m r36 专用吊带。五金件安装在长度可调节的皮革或布吊带上。
将C形金属配件插入测距仪机身的凹槽中,并用穿过吊带的螺钉拧紧。安装后,在拧紧螺钉之前,可以旋转该金属配件以根据需要调整吊带的角度,但在拧紧螺钉后它保持固定状态。
位于测距仪左侧下方的三角形控制杆仅适用于 1942 年型号。转动时,标线图案会发生变化。 1943年的型号根本没有这个功能。控制杆上的说明牌上写着 Messen(范围)⇔ Beobachten(参见)。对于正常距离测量,请将控制杆设置为 Messen,如图所示。
从 1942 年制造的测距仪目镜拍摄的图像。双眼中将显示一个倾斜 90 度的“W”形十字线。
标线形状与1943年型号完全相同。
当移动 Beobachten 上的控制杆时,右眼标线图案会切换,左眼标线图案会消失,不留下任何可见的东西。该三角形控制杆的设计使其可以在握住测距仪的同时用一根手指轻松切换。
切换了右眼标线。
放大的十字线部分。现在,这个十字线表示什么?
目镜侧面附有一块说明该十字线的板。
大概说的是:“Seite:1Teil=5/6400”意味着每个水平刻度是5/6400,单位是基于数字6400的Strich(密尔) 。侧面的一个刻度似乎表示 5 斯特里奇。“Höhe: 1Teil=5/16°”表示一个垂直刻度为5/16°。从符号来看,它似乎是表示角度的“度”,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垂直刻度为 0.3125° = 5.55 Strich。
如果显示此刻度,则它将无法用作立体测距使用。可以通过提前记住物体的尺寸(例如敌方坦克的总长和宽)并将显示比例与物体重叠来计算距离。这与使用坦克瞄准器或双筒望远镜上的十字线距离的原始观测与计算方法相同。以苏联坦克T34/76为例,如果如图所示侧面在10斯特里奇(2个比例)处可见,则T34/76的总长度约为6.6米,因此到坦克的距离为6.6 ÷ 10,就是660米。同样,如果车辆前部可见度为 2.5 斯特里奇(比例尺的一半),则车辆的宽度为 3 米,因此可以测量到坦克的距离为 1,200 米。然而,使用这种方法,除非知道物体的尺寸信息,否则无法测量距离。所以观察者需要具备了解各种战车尺寸数据。
从这里可以看到测距仪上安装的中性密度滤光片的效果。中性密度滤光片是一种在直视太阳等强光源时降低其亮度的装置,类似于太阳镜。可切换3档:无调光、调光1、调光2。 LED灯放置在物镜前面,用作拍照的强光源。下面两张照片是在相同条件下拍摄的,可以对比一下减光效果。首先,没有调光。 LED光直接到达目镜,由于背光很强,几乎看不见分划板。它太亮了,无法测量距离。
调光状态 1.减光效果大,分划线清晰可见。光源周围的光线几乎被完全隔绝,所以感觉不到任何眩光。因为灯头是椭圆形的,所以光源是椭圆形的。
调光状态3.强烈的 LED 光也显着减弱。它用于直接观察太阳,并且由于太暗而没有任何其他用途。

■1943年测距仪

1943年德国生产的1m测距仪,战后被挪威军队使用。
测距仪的两端各附有一个皮革盖。由于两端的直径较粗,因此具有以下优点:例如,当直接放置在地面上时,主体不会接触地面。
物镜具有外盖旋转90度的结构,通过在不使用时旋转它,可以防止透镜损坏以及灰尘、水滴等的附着。
写为“Trocken-luft”的部分(挪威语)字面意思是“干燥风”,打开它是为了将暖空气送入测距仪。如果由于温差较大而发生凝露,则无法擦拭内部光学系统,因此吹气可以帮助更快地去除凝露。
调节镜头切换旋钮位于左右两侧。对于测距仪右侧的旋钮(如上图),向右旋转将缩回镜头,向左旋转将取出镜头。该镜头仅在调节测距仪光学部分时使用,因此通常处于缩回位置。
吊带配件连接到凹槽线周围未涂漆的部分。仅一侧画的红线是一个标记,用于确保测距仪以正确的方向放置在存储盒中。储物盒的固定部分还有一条红线,当你将这条红线与主体上的红线对齐时,就会找到正确的储物位置。从用户角度看,调节旋钮位于左下方。这可以调节左右光学系统的高度;旋转旋钮可以改变主体管内的光学镜筒的角度。
从使用者角度看,右下角的旋钮用于调节距离。当旋钮旋转时,小圆窗内的距离指示器随着旋钮的旋转而移动,从而旋转物镜。
该调节旋钮的外盖可旋转90度,关闭旋钮操作口,防止误操作。
铭牌表明该测距仪是 1943 年德国原装制造。制造商代码“fwq”是指 Seelfelder Apparatebau Gmbh。列出了序列号“29426”。浅蓝色三角形是一个符号,表示正在使用自 1943 年底以来一直使用的润滑脂。该标记表明该测距仪是在 1943 年底左右制造的。
左右两侧顶部设有十字线照明装置安装座。滑动盖子并安装设备。十字线透镜直接放置在内部方形玻璃的下方,透镜顶部有一个小孔,可以让光线通过。
铭牌上刻有“1m a-instr m/43”,这是挪威军事装备的名称。 “6x”是测距仪的放大倍数。下面的符号似乎是关于测距仪调整装置的警告说明。
测距仪中心目镜周围的区域。配有一个大橡胶目镜,覆盖两个目镜。
两侧未涂漆的凹槽是用于稳定测距仪的肩带附件和支柱连接的部分。
通过移动右上角的控制杆,可以调整双眼的宽度以适合用户。调节范围为55-75mm。
目镜调焦功能。上图为左右镜头向相反方向调整到最大的情况。
太阳滤镜切换旋钮位于测距仪的中间。可调节至 3 级,包括无调光。
中心的下表面。目镜底部和中心有螺丝孔,用于安装握杆等。
下面是德军装备的1943年测距仪:




拆解照片页面上贴出了1m测距仪。通过获得目镜后面的棱镜而完全拆解的修复品。油漆全部清除后,这辆车被涂上了浓浓的淡黄深黄色,没有RAL号码,德军1943年2月采用,并使用了很短一段时间。





这也是 FWQ 于 1943 年制造的,与修复后的测距仪“Part 1”同年。至于序号,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序号竟然是“1号”。
目前信息显示,挪威军方现有的1m测距仪都是1943年制造的。由于序列号似乎在29200至29800左右,因此可以假设它们是由制造商批量发货的,最大数量约为600件。
■肩带

肩带用于将1米测距仪放置在特殊的金属框架上,并使用肩膀和上半身固定住它。测距仪本身很重(约 7 公斤),因此这样比仅用手臂支撑会更容易长时间观测,而且测距仪也更稳定,可以实现更准确的距离测量。

它由一个带有固定带的V形框架、一个固定在上半身的背带本体上的V形框架、一个放置测距仪的金属框架以及一个金属存储/运输箱组成。


■金属框架


安装测距仪的框架由三部分组成。照片已组装完毕。

三角形框架,带有用于固定测距仪的手臂式托架(照片显示的是右肩的支架)。可以调整框架的角度,以最佳地定位测距仪,以适合每个观测者不同的体型和脸部。由于框架由于弹簧而处于最闭合位置(测距仪处于最高位置),因此使用者必须按住测距仪本身或框架以保持最佳位置。弹簧张力很弱,因此不需要太大的力。

该框架涂有德国灰色红棕色迷彩漆。

将肩带主体连接并固定至金属框架的销钉用链条连接,以防止丢失。这里可以看到标记“fwq”(Seelfelder Apparatebau Gmbh),与测距仪是同一制造商。

右肩框架上有一个铭牌,上面写着“FürEm1mR36”(适用于 1 米测距仪 R36)和 Amt 印记“326”。两条红线和一根红线分别代表左右使用,运输箱上也写有相同的红线,以便确定它的存放位置。

连接左右框架的金属配件。该部分已用类似于俄罗斯绿的油漆重新涂装。背面的标志由C和Z组合而成,代表卡尔蔡司。


■运输状态

运输金属框架时,使用了一个特制的箱子来容纳照片中的三件物品。该手提箱可以连接到肩带的背面并背在背上。

箱体由中心焊接在一起的冲压件制成。背部顶部的两个金属配件和底部的皮带是肩带的连接点。这个箱子被漆成深绿色,似乎是在战争期间重新漆成的,覆盖了深黄色。

每个部件都按照照片所示的方向塞在盒子内。在盖子内部,毛毡附着在一块木头上,以保护存储的部件。

内部设有与存放零件形状相匹配的隔板。

红线对应于要存储的框架部件上绘制的红线。如果检查标记,就可以存放物品而不会弄错左右(如果左右颠倒,则放不进去)。

盖子内侧中心印有紫色“fwq”和“WaA326”。


■背带

肩带的主体有一条带子,连接在 V 形框架上,V 形框架连接到上半身。背带主体表面由皮革制成,但内部有金属芯,因此不会变形。 V 形部分位于背面,使用皮带固定在身体上。背面的结构可安装框架运输箱。

一根黄铜柱从安装重型测距仪的框架和线束之间的接触点突出,框架金属配件插入其中以固定它。该支架与内部金属板为一体,可以牢固地固定支架。

柱子的背面贴着一块神秘的小金属板。右侧有两条,左侧有一条,由于它们与框架侧的红线数量相匹配,因此被认为是用来识别左右的。框架可以左右颠倒安装,但不能放置测距仪。

将金属框架插入柱子中,并用链条连接的销钉将其固定。

与腰带的连接部分位于肩部前方。

前带的长度可调节。与腰带的连接部分结构简单,只需钩住即可。左侧(照片底部)皮带上附有的金属配件是用来挂十字线照明装置的干电池存储盒。(后面有详细图片)

安全带主体的下部,用于连接腰间的带子。将框架运输箱的皮带连接到缝成“T”形的皮革的上侧。

腰带的连接部分。

安全带后部运输箱连接部分上刻有雕刻图案。右侧印有“WaA326”,左侧印有制造商代码“fwq”和生产年份“1943”,但字母是颠倒的。


■安装肩带


显示肩带的使用方法。戴上安全带后,观测员自己很难将测距仪放在支架上,所以需要得到周围人的配合才能将测距仪架上支架。
对于一个仅仅用来“戴上测距仪”的物品来说,这似乎有点夸张,但当真正使用时,可以比双手握住测距仪更容易地操作设备。
测距仪仅靠自身重量支撑在支架上,因此调整角度很容易,但如果倾斜得太远,测距仪就有掉落的风险。

■电池收纳盒(金属)

这里介绍金属电池收纳盒。它的结构与皮箱相同,可存放3节电池(包括备用电池),并可为箱体侧面的端子供电,但省略了背面的皮带环,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确切的日期不详,但皮壳最先出现,金属壳似乎是在 1940 年左右。两者的功能是一样的,只是金属的稍微紧凑一些。
侧面的金属配件用于插入Lafette(机枪射击支架)侧的前腿锁定金属配件并悬挂电池盒。
外壳后侧设有插头端子出口。根据插入式端子的形状,左右两侧的孔直径不同。
盖子的打开/关闭锁定部分。 D 形环连接到内部弹簧,并始终处于拉紧状态以锁定。还有一种类型是用布片代替 D 形环。
要解锁,请将 D 形环向下拉并向上提起。
盖子打开。盖子背面的毛毡是存放电池的缓冲材料。
这款金属电池盒没有任何标记,但盖子背面有一个带有 Buffenamt 的紫色印记。虽然印记不清楚,但上面写着“217”,所以它似乎是由一家名为“Biedermann & Czarnikow”的制造商制造的。
金属外壳的内部由皮革制成,并具有双层电木树脂。内部电极暴露在外,因此可以看到从电池到插头端子的连接结构。
电池端子接触侧的金属板也是由皮革制成的。由于电池端子和外壳内的电极都有自己的方向,因此除非以特定方向放置,否则电池将无法正确通电。
包含 3 块电池,包括 2 块备用电池。

■距离计调节板/Berichtigungslatte

使用测距仪之前使用的调整板。这用于校正左右光学系统之间的同步。除非正确进行此调整,否则无法进行准确的距离测量。
主体由空心铝制成,重量仅为1.2公斤。总长1094mm,高度(收纳腿时)108mm,宽度25mm。中央有一个镜头可以确认安装位置,底部的支腿可以折叠存放。仅在背面右侧绘制的红线指示应将其放置在存储盒中的方向。
中心有光学镜头和铭牌,用于确认安装位置。制造商的名称是“fwq”,与测距仪本身相同,序列号是“31392”,旁边的字母表明它是Em 1m R36的调节板。
使用左右两端显示的垂直黑线作为参考线来调整光学系统。这条黑线是该设备的核心。黑线的长度为85mm,宽度为2.5mm。左右黑线之间的距离(黑线中心到中心的长度)正好是1000mm。也可以自制调整板,在纸上画两条相同尺寸的线并将其间隔 1 米放置。
使用时,将收起的腿拉出并旋转90度,使两条腿张开成“八字”形。
中间有一个镜头。有两个镜头,一个在前面,一个在顶部。
视场中央有一条垂直线标线,将这条线与测距仪中央的滤光片切换旋钮对齐即可检查中心位置。
进行调整时,从顶部观察镜头。通过内部棱镜可以看到放置在调节板前面的测距仪。

■调整板的使用方法
由于没有原版说明书可供参考,以下部分内容纯属推测。请注意这一点。将测距仪固定在三脚架上,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并设置平时不使用的调节镜头。要设置镜头,只需按照标有“Berichtigen nach Latte”的箭头方向将左右旋钮旋转 90 度即可。
将调节板安装在测距仪对面,间隔16.4米*,两端画有黑线的一面朝上。测距仪还配有 25 米卷尺来测量该距离。*有解释说应该是23.5米,但是当实际调节的时候,发现16.4米是正确的,因为调节镜头是为了对焦较近的距离而设计的。不过,没有必要严格遵守这个距离,大致保持这个距离就可以了。
通过调节板上的镜头检查测距仪是否设置在正确的中心位置。安装工作现已完成。安装测距仪和调节板时必须使其完全平行,不得左右倾斜,不得发生中心位置偏移。
当看着测距仪时,双眼都可以看到调节板上的黑线。使用测距仪左右两侧的旋钮“Entfernungs-Berichtigung(距离调整)”和“Höhen-Berichtigung(高度调整)”进行调整,调整至使左右黑线看起来完全重叠。


■1944年测距仪与金属收纳箱


用于存放测距仪机身和所有配件的箱子。有两种类型,一种由木材制成,一种由金属制成,早期版本可能由木材制成,后期版本可能由金属制成,如下所示。
外部由压制钢制成。箱体尺寸为宽1205毫米、宽230毫米、高162毫米。空载时重 11.2 公斤。 出厂时,内部和外部均涂有单一的深黄色,但该箱具有红棕色和亮深绿色的三色迷彩,这很可能是由部署的部队绘制的(这也可以详细看到德军部队使用标准配备的三种颜色自行涂装迷彩花纹的样式与质感,边缘并不整齐)。
顶部可以看到印有“Em. 1mR. 36. B.”的字样,虽然外壳是专门为B型设计的,但它也可以毫无问题地容纳“Em 1m R36”。 箱子侧面也用红色写着数字22。
箱子的底部。有两根肋骨,似乎是为了加固。迷彩漆被小心地涂在底部。每个部件表面可见的平头螺钉用于固定内部部件。

箱子左右两端均附有运输把手。
锁定上盖用的五金件。德国军队中常见的一种,可以通过搬动U形杆来打开和关闭。
盖子的铰链是铆接的。
Buffen Amt 压印在外壳侧面、手柄下方的数字不清楚,但“fwq”制造商代码表明它与测距仪本身是同一制造商。这是表壳上唯一刻有的印记。
盖子和箱体是用布带连接的,因此盖子打开的角度不会超过照片中所示的角度。
存储物品列表和显示存储状态的照片打印在小纸片上,并贴在盖子内侧。
Inhaltsverzeichnis(内容)
1 Em 1m R36(1 米测距仪)
2 Berichtigungslatte 1m(调节板)
3 Meßband 25m(25 米卷尺)
4 Handgriff(握杆)
5 Glühbirnen(6 个灯泡)
6 Schlüssel für Berichtigungssperrung(调节)(详细信息未知)
7 Lagergabel für Gestell(柱架)
8 Schutzrohre für Ausblicke(物镜遮光罩 x 2) 
9 Anstecklampen(夜间照明装置 x 2)
10 Behälter für Stromquelle(扁平电池存储盒)
11 Regelschalter(电气分配器) 
照片中的测距仪不是B型,而是“Em 1m R36”。
黄色的数字“255”很可能是部署单位填写的。其上方是固定清洁刷的支架。
由于是专用箱子,每件物品都可以整齐存放,不浪费空间。各部分的隔断均采用坚硬、致密的木材制成,给人一种优质的设计感。而且每块板和隔板都用螺丝固定牢固,不会晃动。虽然是同一个专用储物箱,但显然比MG34机枪出口葡萄牙时制作的木箱做工更加精心。

■放置测距仪
1米测距仪机身固定有左右两块隔板。所有与存放物品接触的部分都用毛毡覆盖,以防止刮伤。
将测距仪存放在正确方向的技巧。将外壳侧面的红线与测距仪机身上的红线对齐,即可将其存放在正确的位置。

■放置调节板‍‍‍
调节板存放在箱体底部。
固定测距仪的两块隔板用铰链固定,可以向上翻转90度以存放调节板。
还可以使用红线作为指导来找到正确的存储方向。

底部左右各有两块隔板,两端贴有毛毡。


■物镜遮光罩
安装在物镜上的遮光罩。它阻挡不必要的光线进入镜头(例如从某个角度进入的阳光)并防止光线在光学系统内部反射。 主体由铝加工而成。引擎盖外侧涂有特殊的哑光漆,纹理凹凸不平,呈现出树脂般的质感。
使用弹性金属插入物镜框架。

■握杆
连接到测距仪底部中心并用作手柄的杆。它由铝制成,阳极氧化黑色并涂成深黄色。
此握杆主要与肩带和支架配合使用,手持测距仪时不使用。
存放位置在电池盒旁边。

■用途不明的金属配件



用途不明的小金属配件。德语的存储物品列表上标记含义是“用于拧紧和锁定调节的钥匙”。
将金属配件的叉子朝下放置,并用翼形螺钉将其固定。

■夜间照明设备用灯泡
一套 6 个微型灯泡,用于夜间照明设备。布带起到盖子和保护作用。有两个夜间照明装置(分别照亮测距仪的左右标线),因此也使用了两个灯泡。
照片右侧的灯泡被认为是当时的原装灯泡。左边的是同标准的复刻品。
从中间一条缝合印记来看,原灯泡的玻璃部分是左右两个半球连接起来的?

■支撑架

将测距仪安装在光学设备等的三脚架上时使用的支柱安装座。它由铝制成,重量很轻。

将其插入三脚架安装侧的立柱中,并用椭圆形螺丝刀将其拧紧以将其固定。

柱子中央左右两侧仅刻有两处雕刻。轻微印有“WaA202”的 Buffen Amt 表示 Carl Zeiss,而组合“C”和“Z”的标志也被认为表示“Carl Zeiss”。

安装上 1 米测距仪。支架与橡胶罩安装座之间存在较大的干涉,并且存在测距仪放置在支架上时无法将角度调整至仰角侧的严重缺陷。

将其倒置存放在收纳箱中。


■25米卷尺

25米卷尺,用于测量测距仪和调节板之间的距离。表壳表面是皮革材质,但手感却很扎实,可能是因为里面的芯材。中央金属部分由铝制成。正面的字母“HEERESEIGENTUM”表明它属于德国陆军。

铝件冲压。 “H”是陆军,“1940”是制造年份,“25m”是卷尺长度,“WaA204”Buffen Amt有多个制造商且未知。

中央铝制配件有一个内置的小手柄,可以转动该手柄来松开刻度带。

化学纤维?似乎是一个刻度尺。每米“1M”、“2M”和“3M”显示为红色。每隔10厘米有一个数字显示,每个数字旁边都有一个红色的公制数字,这样你就可以立即知道它是多少米。

完美地贴合在覆盖有保护毡的隔板内。


■夜间照明装置

夜间使用时照亮十字线显示屏的照明装置。由于1m测距仪每侧都有一个十字线,因此它还需要配有两个照明装置。这不是专用产品,而是通用产品,也可以与MGZ34、MGZ40等一起使用。

将其与配电盘一起存放在带盖的木箱中。

照明设备的连接。将装有 4.5 伏电池的电池存储盒和两个夜间照明装置连接至电源分配器。


■用测距仪观看‍‍

通过目镜看到的实际景象。德国军方的1米测距仪是一种称为立体式的类型,通过双目目镜观察并用双眼以3D方式观察目标来测量距离。镜头的放大倍数为6倍。左右两侧显示相同形状的十字线。
安装并点亮十字线照明装置。光线强度较弱,只能在很暗的地方使用。看来,即使是在夜间,由于防空火力的原因,即使闪光灯发出明亮的光芒,也很难凸显十字线。
这是发布在 MGZ34 页面上的照片,但是从这个位置,可以使用测距仪看到标有圆圈的目标。这张照片是在50mm焦距下拍摄的,据说接近人眼看到的印象。
从测距仪安装位置到红色灯塔的实际距离约为850米。由于放大倍数相对较高,因此物体显得较大。照片中,周围环境较暗,图像看起来有些虚,但实际上,图像一直到边缘都相对清晰。
到中心船的距离约为2000米。
测距仪使用两只相距一米的眼睛进行双目观察,与双筒望远镜或单目光学设备相比,可以以“压倒性的三维效果”来观察物体。不仅可以轻松测量距离,还可以了解物体正面和背面的位置关系。

■用测距仪测量距离

我们现在发现了一种使用立体测距仪测量距离的方法,方法很简单:“用眼睛调整焦点即可。”但是,如果使用者不知道其中的技巧,则很难用立体测距仪测量距离。

■距离测量的关键是“立体视觉”

立体视觉据说有助于提高视力。当使用双眼观看左右两侧显示的图像(立体图)时,二维图像会呈现为三维图像。网上有很多关于如何进行立体观看的方法和图片,具体请自行查看。

如果在进行立体视觉时想象眼睛的焦距调整并进行练习,就能够测量距离。

测距仪必须提前校准以获得正确的距离测量结果。
首先,使用附带的调整板调整左右光学系统之间的错位。调整目镜之间的距离以匹配左眼和右眼之间的距离。
使用 1 米测距仪从小山顶测量到下方物体的距离。如果转动左右目镜对焦,然后正常通过测距仪看,就会看到像这样的图像。
*本页发布的图像不是通过目镜拍摄的实际测距仪图像,而是强调肉眼看到的图像的合成图像。
中央部分放大。这次,我们将标线上17号和18号周围的树木设置为对象,并测量到该点的距离。
现在,当通过测距仪查看时,得到了这张图像。标线上的每个数字和整个风景都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焦点状态,使得可以清晰地观察远处的物体。然而,这只是一个望远镜。无论多久,都无法测量出距离。
首先,从正常的角度来看,有意地前后移动眼睛的焦点,就像在看立体图像一样。此时,重要的是微调焦点,使被测物体不会变得模糊。此外,不一定要捕获视野中心的物体;它可以垂直、水平或垂直放置。
如果在观看图像时调整焦距,背景的前后会变得模糊,更容易获得距离感。另外,标线上的数字可能很模糊。
当粗略地聚焦在目标树木上,然后微调眼睛的焦点位置时,可以看到标线数字的显示方式存在差异。在这里,“10”似乎是最清晰的,数字离那里越远,它们看起来就越模糊。这是距离测量已经完成的状态。
风景中最清晰的部分,即数字“17”和“18”周围排列的树木,就是当前正在测量的对象。此时最清晰可见的数字10表示到物体的距离。由于“10”表示距离为1000米,因此可以看出目标树木距离大约1000米。
测量更远的距离。背景中的焦点与标线上数字“16”和“17”周围排列的树木相匹配。此时,标线上的数字“25”最为清晰可见。可以看出,这里距离目标树木的距离约为2500米。
立体测距仪利用了人眼的特性,因此感受它的唯一方法就是使用真实的东西进行练习。一旦掌握并习惯了它,使用者将能够立即测量距离,但似乎有时即使经过训练也无法掌握它。在背景杂乱和许多重叠物体的风景中,就像此处发布的图像一样,眼睛必须更严格地调整焦点,从而使距离测量变得更加困难。
德国军用的1米测距仪配备了调节距离和高度的旋钮,但这些是在使用前调节光学系统的,在实际测距时不宜操作,似乎只需调节焦距即可完成该过程。眼睛的位置。
英国陆军布伦海姆 Mk.I 和喷火战斗机正在向我们飞来! !
在该图像中,距敌机的距离约为 1000 米。如果继续关注接近你的敌机,聚焦线上的数字也会从 9 移动到 8 再到 7。
当物体和背景明显分开时,例如天空中飞行的飞机,距离测量变得更加容易。此外,由于它利用了眼睛出色的焦距调节功能,因此可以快速测量到高速移动的目标的距离。匹配型测距仪通过调节转盘来对焦和测量距离,不能用于快速移动的目标或飞机等点目标,因此立体型测距仪具有压倒性的优越性。

下期我们再来看一个好玩的设备,这是制作炮兵题材小场景难的的可以手搓出来的好物件。‍‍‍‍‍‍



模型不是艺术学园
玩得明白,才是一门艺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