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针心法:关于究竟在哪里取穴好的问题

文摘   2024-12-06 06:21   山西  

有学员问:吴老师以前讲过《素问·六微旨大论》的“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说上半身疾病多在天枢以上取穴,下半身多在天枢以下取穴。《八门六合·吴门手针》又讲,“膈肌以上,在手上取穴多膈肌以下,在手下取穴多”,两者之间是否矛盾?

首先要纠正一下:我没有说天枢以下的疾病不能在手上取穴,也没有说天枢以上不能在脚上取穴。只不过,天枢以上的疾病,在手上取穴,往往是影响到接的神经节段;在脚上取穴,更多是一个镜像原理。同理,天枢以下的疾病,在脚上取穴,往往是直接的神经节段的影响;在手上取穴,更多的是镜像原理。不是说不可以,它们取效的作用机制不一样。

当然,很多时候,天枢以上,在手上取穴更直接;天枢以下,在脚上取穴更直接。这与“膈肌以上,手上取穴;膈肌以下,脚上取穴”不矛盾吗?究竟应该以天枢为准,还是该以膈肌为准呢?

这个问题其实我不想回答。只是因为最近有人说我讲东西不清晰,理论渊源不明白,不能把大家讲懂,学生能够想明白的,早都明白了;想不明白的,也没给讲明白。我不讲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既往的教育是投喂式的,不启发学生思考;吴门医述的特点是希望留下很多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膈肌以上的器官,很多是受胸神经支配。从胸椎发出的胸神经,支配胸腔——心和肺;手上的正中神经也是从胸椎发出来的。由于它们有共同的神经解剖基础,所以如果病在膈肌以上,在手上取穴更直接,它可以直接通过神经传导影响到疾病部位,当然这个神经传导比较复杂,不完全是直接的神经束。

为什么又讲“天枢以上,手针取穴直接”呢?这来自于《素问·六微旨大论》“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天地气交,交于天枢。这两个矛盾不矛盾呢?不矛盾。天枢在哪里?天枢在脐旁两寸。我们把天枢跟肚脐连线,拉到腰部,这就是胸腔的底部。你首先要知道膈肌是怎么生长的,然后要知道胸腔底部的位置,要理解机体组织器官和神经节段的关系。

天枢穴这个位置分布的是第10肋间神经,它是从胸椎出来的。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肋弓下缘横着过来形成的一个三角形位置,这块区域仍然是胸神经所主。所以我们就说,“天枢之上,天气主之”,手穴更直接;跟我们讲膈肌以上手穴更直接,意思是相同的。无非是我们没有强调,就是肋弓形成的这个三角形,是什么?就是贲门之下。《难经·四十四难》“胃为贲门”,贲门属上焦。《伤寒论》小陷胸汤证“脉浮滑”,滑是因为胃食管反流炎症,你看过胃镜就知道,胃食管反流物黏糊糊的,就像痰一样;为什么脉浮呢?因为贲门属上焦

膈肌与天枢之间是的位置。我们为什么不强调这个区域呢?因为胃这个区域取效的方法非常多。局部取穴,可以取肋神经支配的幽门、承满、不容、通谷、梁门、关门等,控制胃比较直接;还有远端取穴法,比如足三里等等。

怎么理解“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呢?《黄帝内经》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天上就有空气和太阳,太阳就是阳,大大的阳,比大多一点就是太,就叫太阳,所以太阳代表阳;空气代表气。人体胸腔属上焦,上焦法天属阳,里面是人的阳气;膈肌以上,实际上就是指心肺。说来说去,其实和“天枢以上”都是一个意思。

理解了胃的这个位置是由肋神经支配,你就可以理解好多问题。比如温病学治疗湿热病的一个特色就是“宣上畅中渗下”,为啥宣上呢?宣上怎么就促进食物运动了呢?你一想就明白了。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其实我是特别不愿意给大家讲的。我们留下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大家思考。一个人要成才,关键是培养主动思考能力,而不是坐等投喂。

        ——节选自“吴门医述”app针灸学-针灸基础-刺灸学-吴门腹针

推荐阅读

终于等到你!《针灸六经法要》发货啦!
最新发布!针灸人之歌《金针赋》视频
虚不受补,敲敲少阳神光经的京门穴!
腰痛不适,吴针这样治!
鼾声如雷,吴针这样治!

关注、点赞、分享,久久必有回响

吴针心法
吴针海内外学习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