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集团预测称,今年双11期间,阿里巴巴的商品交易总额达到5650~5810亿元,增长3~6%,京东集团达到4000~4120亿元,增长4~7%。但如果考虑到阿里活动时长达到去年的1.5倍,消费就显得缺乏强劲势头……
中国电商“双11”促销活动11月11日迎来最后阶段。今年为期约1个月,创历史最长纪录,业内最大企业阿里巴巴集团投入300亿元优惠券,旨在促进消费。尽管如此,由于经济放缓,消费不够火热,未能恢复过去的热度。
“万千好物都能省”——阿电商网站“天猫”的促销活动以这样的广告词开始。在开始后的10月下旬,美国苹果公司发售的最新机型“iPad mini”早早成为降价对象,以比厂商建议零售价便宜1成以上的价格销售。
为了打开消费者的钱包,各家电商企业绞尽脑汁。其中一个措施是优惠券阿里巴巴投入300亿元,运营“拼多多”的拼多多控股公司也发放了“百亿消费券”。
此外,也出现寻求利用家电等换新补贴的动向。如果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补贴,消费者可以低价购买。“淘宝网”在智能手机等应用程序上设置了补贴专区。
政府换新补贴页面
不过,消费并不那么火爆。
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9月同比仅增长3.3%。2023年日历年度增长7.2%。有观点指出,中国正在发生“负财富效应”,即房地产不景气导致的房价下跌打击消费者购买欲望。此外,年轻人的就业难也成为逆风。
美国花旗集团预测称,在此次双11期间,阿里巴巴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5650~5810亿元,同比增长3~6%,京东集团达到4000~4120亿元,同比增长4~7%。但是,如果考虑到阿里巴巴的活动时长达到去年的1.5倍,消费就显得缺乏强劲势头。
“感觉今年真的是消费降级了”,一位在服装公司负责直播带货的杭州女性表示。她通过“抖音”等平台销售服装,但“退货很多”。
这名女性分析称,因为促销期间的满减机制,很多人会在凑单后立即退掉一部分。这也体现出消费者当中哪怕是便宜1元钱也想尽量节约的意识正在增强。
购买更优质商品的“消费升级”曾经是中国消费者的口号。双11的交易总额也一直保持着每年2位数的增长。
但自从受到疫情影响的2022年前后以来,促销的热度开始冷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物时会慎重考虑,围绕价格和性价比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也是运营Temu的拼多多在海外的存在感提高的背景之一。调查公司易观的数据显示,在此次双11前半段的交易总额中,抖音(15.8%)和拼多多(12%)逼近第二位的京东(17.6%)。
为了规避包括新兴势力在内的过度竞争,老牌企业之间也出现了联手合作的动向。阿里巴巴和京东近期在支付和物流方面展开了合作。阿里巴巴还开始支持腾讯的微信支付。此前一直通过自主投资围绕物流和支付的便利性展开竞争,但如今已经改变了战略。
能否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尚不明朗。对于有史以来最长的打折时间,也存在冷淡的声音,一位生活在上海的女性表示“太长了,感觉一年到头都在打折”。目前还看不出让购物节恢复往日火爆、提振消费的方法。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若杉朋子 上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日经中文网 https://cn.nikkei.com
视频号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