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的怀念
又到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每到此时,跪在母亲孤零零的墓碑前,焚香化纸,我心里就会感到十分难受,我敬爱的父亲啊,记忆里我从未叫过一声的答答啊,您在哪里啊?!我还在很小的时候,母亲总在我耳边埋怨,总说父亲风里来雨来去,不顾家,不管事,不能收种拉打,不问吃饭穿衣,不赚一文钱,不带回一粒米,有时候急匆匆的到家,喝一口水,扒一口饭,抓起一件衣服,不说一句话,不听挽留和劝阻,头都不回,把一家妻儿老小丢在身后。朦朦胧胧我还能记得,半夜里急促敲门,带很多人回家,把家里能吃能带的,翻了个遍,从来不理会祖父的责罚训斥,也不管母亲的生闷气、翻白眼。路口村头,杳无音讯,母亲等了又盼,从抗战胜利到全国解放,一等就是整整十一年,直到有一天,公社来人了,带来了一纸《革命烈士证明书》,大家才知道,他并非不务正业的游民,而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者,他参加了抗日的队伍,打跑了鬼子,又投身到解放战争中。他已经牺牲,生前是泗灵睢独立团的班长,一名共产党员,是一位为新中国诞生捐躯沙场的英雄!牺牲时,他用自己高大的身躯紧紧护着两个年轻的战士,三人倒在同一个坑道里。母亲的眼泪已经哭干,默不作声,转过身,继续忙着操持家务、带着孩子,照顾老人、帮他实现从没有交代过的“遗愿”,甚至忘了问来人,包括父亲牺牲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父亲没有留下一张遗照,我对他的怀念依然停留在煤油灯下模糊的背影里,在母亲描述中,他不苟言笑,很少说外面的事,更不谈什么大道理,我甚至无法回味在他怀抱里温情。然而在《睢宁县志.烈士英名录》《中华英烈网》上,依然鎸刻着他的英名,呵护着一个三岁丧父的女儿,无法延续的记忆。父亲的战友或是牺牲,或是失散,今天不会再有人以亲历者的身份,说起那场惨烈的战斗,没有知道1946年秋天,在宿迁晓店(据烈士证明上记载),或是在新沂之战(据县志英名录上记载),父亲的牺牲经过,后来安葬在哪里,七十多年过去了,他的尸骨何存,魂归何处?我一直体弱多病,目前已是风烛残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时,找到我的父亲葬身之地,把他的遗骨请回来,和母亲合葬一处,以安慰他们分离五十多年的灵魂,这是对含辛茹苦的母亲一个交代,也是一个子女最朴素的尽孝和报恩。讲述人:吕俊林烈士之女吕祥英(已故)
整理:继扬
(鸣谢)“乡土泗州”每一点进步,都有锦绣华庭诊所的默默付出。十多年来,为抢救性记录泗县民间文化,我们走遍泗县,从瀚如烟海的史籍典章中寻找“泗州”“虹县”元素,无怨无悔的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热情,而所有费用都来自锦绣华庭诊所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