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和微生物源碳是土壤有机碳的两个主要来源。然而,在区域尺度上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何调节植物和微生物源碳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尚不清楚。
2024年4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在国际学术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上发布题为Latitudinal patterns and drivers of plant lignin and microbial necromass accumulation in forest soils: Disentangling microbial and abiotic controls的研究论文。
针对上述问题,科研人员以中国东部5个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以木质素酚和氨基糖为标志物,结合气候、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特征,探究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的驱动因素。
真菌来源的氨基葡萄糖(F-GluN)计算如下:
细菌和真菌残体C含量计算:
研究结果发现:土壤中木质素酚和氨基糖含量均随纬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而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呈现不同趋势,木质素酚在土壤有机碳中的占比随纬度升高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氨基糖在土壤有机碳中的占比则成线性增加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微生物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随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植物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中的贡献与土壤有机碳无明显的关系。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植物和微生物残体碳的含量及其对有机碳的贡献,主要受气候、微生物群落和土壤性质的共同影响,其中年平均温和土壤磷含量是影响木质素酚积累的主要控制因子,而年平均温度、微生物丰富度与生物量的比值是影响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的重要控制因子。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soilbio.2024.109438
相关推荐:
关于
Forestry Research
赶紧加入
ForRes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