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 | 三“不”坐禅

文化   文化   2024-09-26 07:51   福建  


原文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79

【坐禅品第五】
见性需要实证,这就离不开禅修。教下的坐禅,从坐姿到用心都有一定之规。那么,顿教法门又是采用什么方法呢?这些方法和教下有多少差异呢?

一、如何坐禅

在第一部分,六祖直截了当地指出了此门坐禅的要领。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

六祖对大众开示说:顿教法门的禅修特点,不必摄心一处,也不必执著清净的所缘,但又不是完全不动。

禅修通常是选择一个所缘境,或专注于呼吸,或专注于佛像,或专注于身受心法四念处等,属于有所止。而顿教法门的坐禅属于无所止,不需要有一个具体对象,直接把心安住于觉性。

      

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

如果说执著于某个心念,但心念本身是虚妄的。正如《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因为心念是缘起的产物,一旦观照自己的心,会发现它如幻如化,了不可得,实在没什么可执著的。若有所著,那都是妄想。

      

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

如果说要安住于某个清净的所缘——其实,菩提自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是因为种种烦恼妄想,才会遮蔽真如。只要不再现起妄想,还有什么比这更清净的呢?何必另外再去著净?正如古德所说的那样:“至道无难,唯嫌拣择。”至道本来不难,因为有了妄想分别,才使我们与道渐行渐远。

      

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

我们想要执著一个清净的境界,这个执著本身就是妄想,是不清净的。但妄想也是没有根的,只是因为执著,才使妄想得以存在。执著越深,妄想就越发得到强化,得到支持。一旦放下执著,妄想就会失去依托基础,不攻自破了。

      

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菩提自性是清净的,这种清净并没有固定的外在形相。如果我们执著有个清净的形式,以为这才是修行,才是在做工夫。那么,这种认识恰恰障碍了觉性的显现,恰恰会使我们为其束缚。

所以,顿教的坐禅不可以著心,不可以著净,也不可以执著坐相,而是要直接体认觉性。

摘自《话说坛经》
版权所有:济群法师


75.莫入戏

76.心已死,是否离开悟又近了一步?

77.念念念真如
78.究竟是动了,还是没动?

更多内容,请点击上方#坛经

济群法师
坐看云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