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裸辞,正好腾出时间陪陪孩子,带4岁半的儿子参加了不少活动,有一些不同的感受:
1、体育项目不能强求
我自己的体格还算不错,健身+打球每周也能保持3-5次,我老婆学生时代参加过学校短跑比赛,最近半年生完二胎,靠健身瘦了30斤。
但到我儿子这里,我发现了一个事实:
这小家伙的体育细胞不是很好,平衡性、爆发力和耐力都不能算是出众。
3岁看大,以前我一度不能接受,直到我带他体验完篮球、跆拳道、体适能和街舞之后,发现他在运动方面最适合的是平常骑骑车,再跑个步就足够了。
因为运动这玩意,其实最吃天赋,我这么多年见过不少从事体育的孩子,更加明白我的儿子不一定是这块料,不过我看得开,找到他最感兴趣的项目才是最重要的。
只是有点遗憾,本来指望着以后野球场,十来岁的他能carry年过四十的老爸,这下搞不好还得我来carry他了。
2、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点
就跟玩游戏一样,初始角色你可以选择把天赋点分配在不同模块上,有的加在攻击力,有的加在智慧,有的加在刀枪棍棒,有的加在帅……
通过这两年的观察,我儿子的天赋点大概是加在手工这块了,或者说是拼装积木和观察机甲上。
他可以在玩积木的时候保持绝对的专注,两耳不闻窗外事,而且他最厉害的一点,是可以把平平无奇的积木,搭成可以变身的机甲。
举个例子,布鲁克或者乐高大颗粒的版本,其实更多就是搭比较简单的房子、交通工具等,但是我儿子自己捣鼓了一条恐龙,然后还给自己提了高要求:恐龙四肢可以转动,然后要能变身成为一个可以站着的机甲。
你叫他学街舞课,他会跟你磨磨蹭蹭说饿了、累了、困了,总之就是突出一个没有兴趣。
我从上海书展给他带回一本原版变形金刚的画册,这小子第二天7点不到就爬起来看着模仿画画,虽然画得歪七扭八,但这股热情还是很值得鼓励的。
3、大多数教培需求是多余的
前两天我带他在商场里,被三个长相姣好的小姐姐拦住,非要送我们一个玩具,然后说9元可以体验四节小主持人体验课。
9元,四节,当下我也不好辜负三双可怜楚楚的大眼睛,于是爽快扫码付钱。
过两天去体验,先是把我儿子和其他孩子带去教室里闭门教学了45分钟“口才课”,然后这边来了一个穿西装的平头大哥,给我们几个家长一顿输出“如何做个合格的家长”。
我十分礼貌的借着上厕所逃了开去,在外面等儿子体验完。
课后小家伙被老师带进来展示学了什么,先是表演了打怪兽大声喊两声,然后是跟着老师念了一段大老虎照相的顺口溜。
我寻思着,这个不是幼儿园也在教吗?为什么还要花钱来培训班教孩子口才,口才这事应该是学校和家庭教育里面的引导比较重要。
但观察四周,我想明白了,这是一个主打中国舞的培训机构,口才课只是额外创收的一个课程,于是我果断带儿子回家吃饭,另外3节体验课还是算了吧。
教培多余,不仅限于口才课,类似的还有现在面向幼童的篮球课、乐高课等。
篮球这个项目之前我聊过很多了,就连篮球产业非常成熟的塞尔维亚,都不会让孩子过早接触篮球,因为幼童连口令都很难跟随,身体协调能力也不够,只是浪费时间的课程。
乐高课则有点编程焦虑了,其实只要家长能买一套积木引导,在培训班所谓的认识事物+拼出事物的理论很容易就可以实现,而且拼积木不像爬山或者其他集体活动需要氛围互相影响。
4、最有趣的一次活动
近期带孩子参加最有趣的一次活动,应该就是跟随当地朋友组织的溜娃群去农家乐体验农活了。
跟孩子一起采花生、洗花生、煮花生然后用花生泥来包花生汤圆,还有采荔枝、挖泥鳅和捡土鸡蛋,不单是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我们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家长也找到了久违的快乐,暂时褪去了班味。
——总结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找到自己孩子天赋点的那一项,不怕多尝试。
就跟咱们一样,不情不愿的加班你感觉难受,但为自己兴趣偶尔熬个夜,就一点也不累。
——参加兴趣班可以,但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还是要多观察孩子在上课过程中的状态。
大多数兴趣班是制造焦虑的,不要看别人学什么,你孩子也去学什么。
——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重要的不是多高大上,花了多少钱,重要的是你真的跟他一起体验,去享受这个过程,给你和孩子都能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当父母其实是一种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因为你在那之前只能是学习理论,从未实践,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一切也都是时光不可逆,孩子每一个美好的时刻过了也就过了。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