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紧日子第一步,多地开始清理编外人员,这三类人需要注意了

文摘   2024-10-30 06:00   山西  

80后,体制内混迹十余年,笔名悟道,希望能悟道。专注民生、体制、职场。善于从细微之处见真章。


最近不少地方都在清理编外人员,累计清退300多人,节省了2000多万财政资金,平均下来,一个编外人员一年要花掉6万多。

这事儿在网上也引起了一些讨论,有人叫好,也有人觉得不妥。

悟道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事儿。

其实,政府部门用编外人员由来已久。

以前经济条件差,财政紧张,很多地方为了开展工作,就聘请一些编外人员来补充人手。

这些人拿的钱比正式工少,但干的活儿却不少,某种程度上也确实为地方发展做出了贡献。

悟道以前在基层调研的时候,就见过不少这样的情况,有些编外人员一干就是十几年,兢兢业业,比一些正式工还要认真负责。

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经济发展了,财政也相对宽裕了,对政府部门的要求也更高了。

以前可能觉得能用就行,现在更强调专业化、规范化。

编外人员的管理毕竟不如正式工规范,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存在一些腐败风险。

 网上就有人吐槽,说一些地方的编外人员“吃空饷”,“不干活光拿钱”,虽然是少数情况,但也确实损害了政府形象。

这次清理编外人员,主要针对的是三类人:一是工作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岗位要求的;二是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的;三是岗位设置重复,可有可无的。

 悟道觉得,这三类人的确需要清理。

政府部门要用人,就得用合适的人,不能因为是编外人员就降低标准。

如果能力不行,或者存在违规行为,那肯定不能留。

还有那些可有可无的岗位,也应该精简掉,避免浪费财政资金。

当然,清理编外人员也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一刀切。

有些编外人员确实工作认真负责,能力也不错,如果因为清理而失去工作,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打击。

悟道认为,对于那些表现优秀的编外人员,可以考虑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让他们有机会转为正式工。

这样既能留住人才,也能稳定人心。

前几天悟道看到一个网友的留言,说他所在的单位清理了一批编外人员,其中一个大姐在单位干了十几年,工作一直很认真,突然被辞退了,心里很难受。

这个例子也说明,清理编外人员不能简单粗暴,要考虑人情因素,要做好善后工作。

比如,可以提供一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工作。

其实,清理编外人员只是过紧日子的第一步。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部门更要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

悟道相信,只要措施得当,就能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未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的职能也会不断调整,用人机制也会更加完善。

悟道希望,无论是正式工还是编外人员,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大家也不用过于焦虑,只要踏实肯干,总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觉得悟道写得还行的,帮忙点个免费的关注和赞吧,咱们明天再见~


悟道空间
体制内奋斗十余年,见了太多,想说点真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