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逊资历战功都很高,为何没评上大将?毛主席:该厉害时不厉害
文化
2024-11-08 15:01
江西
1955年,中南海授衔仪式上,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这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论资历和战功,张宗逊都不逊于十大大将。张宗逊担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时,和粟裕、萧劲光等人是平级,要高于王树声、罗瑞卿等人,更是许光达大将的上级,可最终还是评了上将军衔,很多人都将这一原因归结于大同集宁战役指挥失误这件事上,尤其是关键时刻的两次指挥失误,让大家对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产生了质疑。那么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作为毛主席的警卫员,毛主席为何这样评价张宗逊?本期文章将带你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张宗逊将军的传奇事迹,如果你是一个喜欢了解历史的读者,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也许你会有所收获。1908年2月7日,张宗逊出生于陕西省渭南县赤水镇淹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庭还算富裕。加上叔叔张浩如热衷于革命,张宗逊很小就开始接受了先进的革命思想,立志长大后要做一个能报效祖国的大人物,没曾想他的愿望真的实现了。1920年,张宗逊被送进赤水镇法济寺小学读书,毕业后又去了赤水职业学校,在这里,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4年后便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中共中央从赤水职业学校选一些优秀的毕业生到黄埔军校学习,张宗逊成为其中一员。在黄埔军校,他接受了严格的学习和训练,还经常听周恩来做形势报告。后来国民革命军北伐,张宗逊负责巡逻和搜捕任务。“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要求学员不能有双重党籍,他毅然在表格写上了“退出国民党”几个大字,公开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之后以父亲去世,要料理家事为由离开了国民党阵营。1927年9月,张宗逊跟随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十连连长。因为在黄埔军校学习了不少军事知识和技能,多次在战斗中表现突出,他的才能被毛主席关注到。经组织安排,担任了特务连副连长,主要就是负责保护毛主席的安全,这也为他与毛主席积累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有一次在训练队员的时候,刚好遇到毛主席,毛主席问士兵能射击多远的目标,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三四百米远”。毛主席对这一结果很是满意,对着张宗逊竖起了大拇指。做上毛主席的警卫员,张宗逊一刻都不敢放松,每次毛主席到一地点后,他都会事先检查,并设岗布哨。就连晚上睡觉,也是一个在铺板上,一个打地铺,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形影不离。毛主席上井冈山期间,都是张宗逊负责护送,除了护送,他还有个职责就是收集情报。后来毛主席和朱德在井冈山成功会师,就是因为张宗逊搜到报纸,毛主席看后才知道朱德的位置,这才派人去联系。在护送毛主席上井冈山,张宗逊每次打的都是恶仗,虽然不是什么大的战役,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拼死肉搏,两次身负重伤,大家都对他赞赏有加。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国民党军队对我军主力进行包围追击,为了摆脱这一情况,我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之后在信丰县境内,遭到国军的阻击,红四师师长洪超不幸牺牲,彭德怀心急如焚,红四师的任务相当重要,一时间找不到接替的人。想了许久,脑海中出现了张宗逊的名字,彭德怀对当年广昌战役中的张宗逊印象非常深刻。当即下令调张宗逊到红三军团。张宗逊快马加鞭赶到,彭德怀急忙迎接,并说:“你来的是时候,当下任务紧急,我把军团唯一一个炮兵连给你,突破敌人的封锁线。”随后红四师的黄克诚也表示:“红四师能攻善守,以后指挥的事就交给你了,我视力不好,尤其是晚上看不清楚,后面的事我会全力配合你。”两人一见如故,了解情况后,张宗逊做出了突破国军第二道封锁线的打法,彭德怀看了之后大为满意。同年11月6日,张宗逊率红四师,接连突破敌军三道封锁线,硬是强行撕开一个大缺口,控制湘江江面,为我军渡江提供有利条件。红四师率先挺进,可后续主力部队还被敌军追赶。张宗逊为守住湘江江面,四处勘察地形,准备与敌人拼死一搏。湘江一战,张宗逊与敌军激战三天三夜,多次打退敌人的追击,使得我军主力顺利渡江。事后彭德怀说:“这一战打得好!如不是你,后果不堪设想!我已向中央军委为你们请功。”张宗逊笑道:“请不请功不重要,这一战我们牺牲了很多干部和士兵,如果后面的部队能够行动快一些,伤亡不至于这么惨重。还请你向上级反映,尽快调整战略指导,吸取经验。”彭德怀连续点了几次头,他深知战后能总结经验才是最难得的,士兵有这样的首长,跟着都踏实。后来在遵义一战,张宗逊被敌人机关枪击中,差点牺牲。彭德怀急忙让医务人员抢救,最后见他醒来,激动的握住张宗逊的手说道:“感谢阎王爷又把你退回来了,如今多半的担子都挑在你肩膀上,你不能走!今后指挥作战千万别太靠前了,要知道军队失去指挥官的代价。”张宗逊低声回道:“我想着能更多的了解敌情,帮你分担下任务,未曾想还成了累赘。”彭德怀让他这段时间好好休养,之后分担的机会多得是。因为受伤,张宗逊被安排到中央休养连养伤,因为有护送毛主席的经验,组织还给了他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位,就是休养连的连长。休养连,顾名思义,就是一些负伤的人组成的连。可别小看了这些人,从史料记载来看,当时休养连里面的伤员大多是开国后的重要领导人,例如林伯渠、徐特立、邓颖超等,护送这些人和护送毛主席一样,任何事都得考虑周全,面面俱到。当时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张宗逊的压力不比当师长的小,他需要保证这些人的安全,所以每次都派人先打听前方的情况才敢出发。因为当时的环境差,很多同志意志消沉,他便开始给大家讲故事,激励大家。尤其是在翻越常年积雪的夹金山时,他更是做到了没有让一个人掉队,带领全连伤员胜利走完长征,功不可没。1936年,张宗逊在陕北与毛主席会合,毛主席笑称:“你倒好,革命把你带回了家乡。”之后毛主席更是让他在总部机关工作,担任了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这个局长可不得了,下面管着作战部、文秘、警卫以及行管等多个单位。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张宗逊才换了岗位。但是在这段期间,他总能看到毛主席起草和修改的电文,也能听到毛主席的言论,耳濡目染,学到了不少本领,也增长了许多见识。七七事变后,毛主席让贺龙指挥红二方面军,但是贺龙需要一个人来担任红二军团缩编而成的358旅,经过反复思考,毛主席认为张宗逊很适合,他认为张宗逊应该有发挥才能的舞台。此后,张宗逊又开启了前线指挥生涯。1937年秋,张宗逊率部东渡黄河,直奔抗日前线,在吕梁山、五台山等地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基本上是屡战屡胜,还消灭了大量日伪军。1938年,日军为了攻占山西,集结了大量士兵,随时准备进攻。贺龙得知后,立刻派张宗逊带着358旅前去阻击太原日军。战斗打响后,张宗逊分析敌情和地形,果断下令让716团正面攻击日军,715团从两侧截击,双方一直血战到傍晚,最终以日军惨败而告终,我军缴获日军大批军用物资。同年2月,日军迅速占领宁武、神池等七座县城,张宗逊听闻,立刻前去支援。当时很多士兵赤着脚在雪地里与日军作战,358旅的士兵个个奋勇当先,视死如归,几个小时的激战后,日军溃败。张宗逊再一次缴获敌军山炮和汽车等一系列武器装备。当时很多部队的首长听闻后,都竖起了大拇指,称张宗逊是个“缴获大王!”确实,张宗逊每次都挑硬骨头打,他认为这样才能缴获更多武器。尤其是在滑石片伏击战中,张宗逊率部全歼日军,获得山炮2门,轻重机枪30多挺,枪支弹药无数,还获得153匹战马。当时晋察冀军区的记者知道后,赶紧去拍照记录。抗战期间,我军在攻打日军的时候,都是心惊胆战的,因为还要防止国军。张宗逊更是如此,他一边打日军,一边还要提防国民党军队。1943年,蒋介石见我军日益增强,决定派遣胡宗南攻占陕甘宁边区,企图用闪电战直接拿下总部延安。只是毛主席看破蒋的阴谋,便立刻致电张宗逊,让他率领358旅西渡黄河,在延安以南的富县地区准备迎接国军的进攻。之所以致电张宗逊,是因为当年的358旅早已经被张宗逊训练成一支强悍的部队,由原本的4000多人发展到了10000多人的精锐部队。张宗逊回到延安,当面向毛主席汇报情况,毛主席听后非常高兴,他说:“以前见你还没这么高大,比起在井冈山时期,现在阔气多了,成了万军首领,今天在我这里吃饭吧。”吃饭期间,两人一直讨论如何对付胡宗南的进攻,听了张宗逊的分析,毛主席非常认可。之后毛主席通过电报,告知国内民众,说蒋介石破坏抗日,蒋听闻后只能致电胡宗南放弃攻打延安的计划。但是他们一直都认为我军游而不击,直到陈庄一战,张宗逊在贺龙的指挥下,歼灭敌军数千人,缴获一大批武器装备,与日军血战五天五夜,这才给污蔑八路军“游而不击”的国军一次重重的回击。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战结束,一年后,内战全面爆发。晋察冀军区迅速发动晋北战役,顺利解放十几座县城,将大同孤立,欲在攻占大同。大同作为平绥、同蒲铁路的连接点,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却被国军阎锡山控制,如不及时拿下,晋绥与晋察冀两个根据地始终无法连成一线。同年7月31日,时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的张宗逊为总指挥,他立刻调集两个战区50个团,向大同发起攻击。如此大兵团作战,目的就是为了消灭阎锡山和傅作义的有生力量,扫除延安到张家口一线障碍。当时负责镇守大同的是阎锡山部下第八集团副总司令楚溪春,对于这样一个守军,我军对他们的评价并不高,认为大同这个城池虽然坚固,好在敌军战斗力低下,我军有绝对的优势和信心拿下大同。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大同外围据点和东关基本上已经被我军控制,楚溪春心急如焚,立刻致电阎锡山,要求增援。可是阎锡山也无能为力,因为我军事先有所准备,将太原至大同的铁路切断,他们无法出兵。面临困境,阎锡山决定求援蒋介石,可国军兵力也分散在全国各个战场,根本来不及调兵。随后蒋介石致电傅作义,要求他出兵增援大同。傅作义性格历来鲜明,不是自己管辖的地区一般都不插手,所以对于大同一战,他一直采取观望的态度。直到蒋介石提出给他地盘、加官进爵,并且说如果胜利,将大同规划到十二战区管辖,这下可把傅作义乐坏了,大同煤都,还盛产乌金,地理位置又好,简直是傅作义梦寐以求的。有了好处,傅作义立刻召集大批部将,进行了团级以上的秘密会议。一行人足足商量七天七夜,最后得出结论:围魏救赵!按照一般人的做法,救人如救火,肯定顺着公路直逼凉城、丰镇,到大同解围。可是傅作义认为,我军要攻打大同,肯定早已有切断援敌的做法,如果顺着公路增援,必然会遇到我军的伏击。在兵法上,这已经达不到奇兵的效果,况且费时费力,搞不好自己也栽进去了。在深思熟虑之后,傅作义决定攻打集宁,来个围魏救赵,出其不意。如果拿下集宁,向东南可以出兵丰镇等地,向东则可出兵尚义等地,这样一来,直接威胁晋察冀军区首府张家口,我军必然回救,大同之危可解。不得不说,傅作义这一招确实高明,大同集宁战役也被誉为是现代战争围魏救赵运用的最成功的案例。也难怪傅作义对我军作战风格如此了解,他多次受我军影响,就连他手下的士兵战斗风格都与解放军极其相似。他们也不怕吃苦、喜欢打近战、夜战。我军的作战计划几乎全被他猜中,倘若他当时要顺着公路进攻凉城,那很有可能被我军伏击,因为我军确实在这一地区有埋伏。得知傅作义要进攻集宁,毛主席下令“严防死守,不得放弃,否则执行纪律。”傅作义选择时机,在我军全力攻击大同的时候,突然出兵猛攻卓资、集宁,我军听闻,立刻下令让王尚荣独一旅务必坚守三天,挡住傅作义部队,等待援军。结果敌军以三个师的兵力展开猛烈攻击,张宗逊原以为独一旅可以坚守3天,可事实上只坚守了8小时,还没等我军回救,卓资便已经失守。卓资被敌军占领,我军还没有摸清傅作义的主攻方向,不知道他下一步要进攻哪里。不知是何缘由,相比于其他战场,华北情报工作似乎并不那么顺利,一般来说,这样的情报应该在一两天我军就能收到。直到傅作义的主力秘密东进,已经抵达集宁西北地区时,我军才得知敌军动向。张宗逊此时已是焦头烂额,他决定用围城打援的办法来对付傅作义的这一招,他留下杨成武等部队继续攻打大同,其他8个旅立刻赶往集宁。我军赶到集宁时,一时间,傅作义既要阻击我军又要攻打集宁,进退两难。集宁大战,我军有兵力优势,按理说完全可以退敌,守住集宁。当时两方交战,战机稍纵即逝,张宗逊与傅作义都在死死的盯着对方的弱点,此时谁要是出现失误,很有可能满盘皆输。从战斗一开始,张宗逊便决定用8个旅外加集宁守军,准备全歼董其武中路的13000余人。确实,当时的董其武所率领的部队被围困在城西南一角,几乎没有完全突围的可能性,只要我军连续发动攻击,全歼董部是有可能实现的。可就在此时,张宗逊指挥出现失误,他认为血战一天,我军伤亡太大,加上士兵有疲劳不堪,所以在12日那一整天,张宗逊都没有组织进攻。董其武利用这一天的时间,重新组织、集结部队,向集宁进攻。为了拿下集宁,董其武部下师长杨维垣当众砍下自己两段手指,随后说道:“如有畏缩不敢向前者,有如此指!”一时间,集宁战场尸横遍野,城里房屋悉数被毁,两军士兵拼死搏斗,然我军始终占据优势,只要我军在集宁外围部队和集宁守军配合战斗,歼灭敌军只是时间问题,即使敌军士气可嘉,但是在绝对的兵力面前将毫无用处。可此时正在指挥的张宗逊,听闻敌军郭景云101师火速前来援助,他决定停下目前已经组织好的攻势,抽调大部分主力前去歼灭郭景云的101师。结果完全没有形成兵力优势,这边没有将董其武部歼灭,另外一边有没有将郭景云部歼灭。9月13日,董其武趁我军主力去打郭景云时,又重新占领了天门山、卧龙山等地。围城打援最终以失败告终,集宁失守。之后傅作义迅速集结部队赶往大同,正在攻打大同的杨成武不得已只能撤退。大同集宁战役历经一个半月,我军因两次指挥失误,最终造成败局。集宁失守,张家口被两面夹击,形势危急,让西北野战军在战略上非常被动,给中央造成极大麻烦。在战后,傅作义曾说:“集宁会战能胜利,完全就是侥幸!”后来聂荣臻在回忆时说道:“我军当时没有及时攻打董其武部队,让他得以休整。跑去攻打郭景云的101师,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罗瑞卿说:“大同集宁战役,实际上是一次败仗,这次战役没有明确计划,到底是攻城还是打援?加上之前又轻敌,尤其是不集中兵力这一原则完全违背了毛主席军事思想。”大同集宁战役,傅作义的名声大噪,出尽了风头,就连大同守将楚溪春也扬名全国,可张宗逊的军事指挥能力却遭到质疑。1946年11月,张宗逊奉命抵达延安,参加延安保卫战,担负起了保卫党中央的任务。之后担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协助彭德怀解放大西北,先后三战三捷。接着又参与指挥了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以及延清战役等。1949年担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发动了春季攻势,指挥扶眉战役和兰州战役,功不可没,对解放大西北有重要贡献。张宗逊自革命以来,肩膀上一直都挑着重担,论资历和战功,无疑是大将人选,从彭德怀对他的态度就能看出。彭德怀从来没对张宗逊红过脸,发过脾气,甚至粗话都没有。从长征开始,举荐张宗逊出任红四师师长;再到解放战争时期举荐他出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就连自己要奔赴朝鲜作战,还不忘举荐他担任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代司令员;后来从朝鲜回国后,彭德怀又第一时间推荐张宗逊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一职。然而在1955年中南海授衔仪式上,张宗逊却没有被授予大将军衔,成为开国上将,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对于这一决定,他自己自然是没有异议,可是在后世学者看来,按他的资历怎么也是大将,这又是为何?真的是因为大同集宁战役指挥失误吗?事实并非如此,大同集宁战役只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素。2、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旅级和新四军师级、相当规模根据地二级军区领导职务;4、建国初国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首长,中央军委直属其他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事院校首长;
单论红军时期,张宗逊确实已经符合大将要求,可是在抗战时期,张宗逊带领的358旅的发展和其他大将相比稍逊一些,尤其是没有形成独立的抗日根据地。再有一点,张宗逊被誉为“禁卫上将”,有点定性为保镖式人物,单独统兵的次数不多(特指大型战役),大同集宁战役算是一次,可他指挥失误。后来在解放过程中,也都是协助彭德怀,很少出面。从他的整个军史来看,最高的职位是第一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和其他大将相比,差了个等级。而大将人选基本上是统帅大军的人物,其实当年张宗逊有被评定为大将,只是没有授衔,除了他还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爱萍、陈士榘等人。虽然说张宗逊和毛主席关系非常好,交情深厚,但是在授衔上,毛主席一向都是赏罚分明,功勋未达就是得不到。正如当年他评价粟裕:“论功、论资、论才、论德,粟裕都可以当元帅。”之所以最终是大将,主要是因为粟裕自己放弃了元帅军衔。后来周恩来在面对有些对军衔不满的人总会说:“粟裕也才大将嘛!”很多人也就没意见了。毛主席也评价过张宗逊:“你的长处是稳重厚道,不足的地方是该厉害的时候厉害不起来;这一点你应该向彭老总学习;对上,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对下,该批评的一定要批评。”其实我个人认为,这里应该是特指大同集宁战役了,张宗逊确实厉害,但是关键时刻没厉害起来。当年并非他失误,而是他的确心疼战士们,筋疲力尽,看到伤亡如此之大,于心不忍。后来傅作义曾写了一份电报给我党,里面有大同集宁战役详细的伤亡人数,傅作义表示自己都不忍心。当然从整个局面来看,张宗逊的恻隐之心,使得整个华北局面非常被动,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扭转过来。战场上没有谁一直都是常胜将军,正如新华社评价张宗逊上将一样:“他舍生忘死,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即使在和平年代也刻苦钻研现代军事科学,为我军建设倾注了毕生的经历。”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的张宗逊第一时间指挥协调全军各个单位进行抗震救灾。后来退休后还经常为灾区人民捐献钱物,出资建小学,一腔热血,毫无保留的献给了生他养他的中国大地。仅以此文纪念张宗逊上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已,今日之幸福来之不易,不忘先烈,砥砺前行。——完——
今日人物志
愿所到之处皆为热土,所遇之人皆有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