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祭/灶/王 扫/尘/土
思念化作长线
牵引着游子归家的方向
沸腾的水饺
流淌着关于团圆的喷香
擦窗除尘的忙碌声里
夹杂着平淡幸福的家常
浓浓的快乐呀
填上真心便化成了灶糖
好不好吃且要尝
莫忘沾点祝福果酱
……
小年,已至
01
小年由来
XIAO/NIAN/NA/FU
晋代名人周处曾在地方风物志《风土记》中写道:“腊月二十四日夜,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腊月二十五,灶神要上天参加天庭聚会,所以百姓便在二十四的晚上祷祀,希望能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幸运和福祉。
在清朝前中期,北方官家和百姓过小年都在腊月二十四,如《清嘉录》载:“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而北方小年的变动,则要追溯到清代中后期的帝王家。
自道光开始,清朝国力急剧下降,为了节省开支,皇帝便将本该在二十四日举行的祭祀活动挪到了二十三日的夜晚,与祭天大典一起举行。于是乎,北方百姓便跟着官方一起变更,将小年夜挪到了二十三日,比原先提前了一天。
02
小年习俗
小年至 团圆近
祭灶王:小年,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五,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要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XIAO/NIAN/NA/FU
小年至 团圆近
打扫:过了腊月二十三,离春节只剩几天,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这时,人们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
XIAO/NIAN/NA/FU
小年至 团圆近
贴窗花:在中国传统民俗之中,剪窗花一直以来都是春节和小年必做的事情。小年夜当天,老人们就会拿出剪刀和彩纸来,剪一些非常漂亮的窗花,贴到自己家的窗户上,窗花的形状可以有很多种,但是大多数都是以十二生肖图案,或者是吉祥如意的字样来创作,因为这些图案与汉字预示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XIAO/NIAN/NA/FU
03
小年美食
XIAO/NIAN/NA/FU
每到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北方人一般讲究吃饺子,作为中国的传统美食,在小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自然少不了它的身影,饺子的形状寓意着“更岁交子”,象征着辞旧迎新。
XIAO/NIAN/NA/FU
关东糖又叫灶王糖,一年之中通常只有小年前后才能吃到,传统的关东糖,是由熬制好的麦芽糖经过揉糖、拔糖等繁复步骤制作而成,有的沾芝麻,有的不粘芝麻,又香又酥。
XIAO/NIAN/NA/FU
火烧又叫做烧饼,对于很多偏中原的北方地带来说,没有火烧的小年不算完整的小年。除用肉制作的火烧之外,还有红糖烧饼、芝麻酱烧饼、各式各样的火烧为新春填几分热烈。
XIAO/NIAN/NA/FU
04
文学里的北方小年
《过去的年》莫言
过了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我们那里也把辞灶日叫做小年,过得比较认真。早饭和午饭还是平日里的糙食,晚饭就是一顿饺子。为了等待这顿饺子,我早饭和午饭吃得很少。
《北平年景》梁实秋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
《北京的春节》老舍
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多少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小年到,幸福到!又是一年小年到,古时的儿童们欢快地给灶王爷上供、祈福;箫鼓乐器也在这天响彻天空,热闹非凡。远行的人掐指数着五九、六九时节,用手指在空中写字,希望那令人羡慕的自由飞翔的老鹰能将思乡之情带去远方……年关将近,思念总是最深切的情感,愿所有的欢乐都陪伴着您,仰首有晴空,俯首是坦途;愿所有的幸福都追随着您,身侧有同伴,欢乐可分享。
XIAO/NIAN/NA/FU
- 交通运输学院-
责编:张智博
审核:潘静雯 孙颖
审阅:陈鹏
运营:交通运输学院学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