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青年 · 爱学习丨庙桥新声:坚守与传承

体娱   2024-11-21 16:19   浙江  
潮起钱塘,后浪奔涌
筑牢“信念之基”
激发“奋进之力”
提升“担当之能
潮青年爱学习 倾听庙桥新声




人物介绍




周王庙镇文明实践宣讲员      徐婷



坚守与传承



【点击收听】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云龙村家家种桑、户户养蚕,以亩产“千斤桑·百斤茧”闻名中外,成为全国农业生产的样板,先后三次受到了党中央与国务院的嘉奖。云龙的蚕桑历史已成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但是在九十年代起,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蚕桑产业逐渐进入了低谷期,但在云龙,一直有这么一批“老蚕农”,即使经历了几十年蚕桑业的风雨飘摇,也未能改变他们的的养蚕情怀,他们始终坚守着这份执着与乡愁,不论是赢是亏,他们都坚持年年喂养,从没间断过。

党员钱兴林今年66岁,说起养蚕这个事,他总是可以和你唠上半天,他从小就跟着家人养蚕,退休后在全龄人工四季养蚕从事小蚕育养工作,并兼职雅云蚕桑生产基地的蚕桑指导员,为蚕农们指导养蚕技术。

老党员戴银发说“作为一名农民,这辈子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种桑养蚕,并且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帮助了附近的邻居村民,我还把自己的儿子也培养成了一名蚕桑专家。时刻教育与警醒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意识与担当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如今,钱爷爷、戴爷爷已经成为了云龙村出名的“蚕桑人物”,他们致力于蚕桑生产民俗、蚕桑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也培养着下一代传承人。

茧子画、蚕匾画,是近年来云龙发展乡村旅游的新产物,在雅云基地的“共富工坊”直播间里,直播达人金肖黎带领志愿者们通过网络,把各种文创产品、真丝产品等云龙特色的蚕桑产品销往天南海北,还把6万多份蚕宝宝和桑叶,送到了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宫和小学,仅这一项,就为村里创收了50多万元,为蚕桑文化传播注入了动能,为乡风文明建设增添了活力,让云龙村的共富之路更加繁花似锦,将“美丽乡村”转化为了“美丽经济”。
虽然他们讲不出多么高大上的语言,也没有做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是他们坚守的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与理想;传承的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与宗旨;创新的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工作方式。

党的宗旨,不仅需要党员的践行,还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身体力行的传承,才能突显其价值。它们体现了一种坚持、传承、创新。

初心需要坚守,宗旨需要传承,发展需要创新,一代代的坚守、传承与创新,将是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也必将使中华民族走向更远、更辉煌的未来。


本文图片由周王庙镇提供


Fm96大潮之声
关注Fm96大潮之声,掌握第一手潮流资讯,参与每天互动话题,让生活与众不同。Fm96大潮之声,轻松、娱乐、贴近民生的现代广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