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通往西藏的路,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文摘   2024-12-13 12:28   广东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790-新疆西藏通道


作者:杔格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新疆与西藏,这两个面积居于前二甲的巨无霸自治区占据了将近我国陆地版图面积的1/3,两大自治区分界线就长达1300多公里


中国西部一些巨大的省份和自治区

单独拿出来面积都相当于一个中型国家的规模


这漫长的分界线如果放到东部地区,不知道会开辟出多少条通道,但放在新藏之间,因昆仑山脉的阻挡以及藏北高原自然环境的恶劣性,实用性通道的数量屈指可数


同样尺度下,新藏分界与东部沿海的城市和交通密度


因此在历史上,西域与西藏高原各作为相对独立的地理板块,互相交流来往并不密切,参看自治区分界线南北两地的民族分布状况即可知晓。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地之间毫无联络。


今天的文章,就来探寻这一条条充满艰辛的新藏密道。



 



新藏初接触


众所周知,西藏对应的地理标签是青藏高原。但其与新疆的分界线并不是按照高原的边界来划分,而是大致处于昆仑山脉主脉的南麓,这意味着一部分藏北高原的土地被划入了新疆境内。


新疆范围内也有着藏北高原相当大的一块


这一点并没有完全遵循“山川形便,犬牙交错”的原则,而是采用了传统习惯线(族群活动边界),从塔里木盆地向南自然延伸至上游的山区,而人迹罕至的藏北高原则成为与西藏南部之间宽阔的隔离带。


这里是北面塔里木盆地河流的上游

而南面的藏北高原(羌塘高原)人口极少


因此,在藏北高原,你既能看到库勒(维吾尔语:湖),也能看到(藏语:湖)。而且昆仑山脉南北两麓,尤其是西部的阿克塞钦盆地边缘,分布着一系列柯尔克孜(吉尔吉斯)、(高山/色勒库尔)塔吉克、维吾尔等民族聚居区,反而完全不见藏族踪影。


藏北高原上的湖、错与库勒

(颜色做了一定区分)


这一区域的实际管理权也大多属于新疆和田地区,只有南部的一小部分隶属于西藏阿里地区。


大体上,这条边界线以北为干旱气候,对应新疆的绿洲文明,以南为高山气候,对应西藏的高原文明,其分割作用相当明显。


北方的沙漠绿洲

与南方的高原河谷


唐以前,西域与青藏高原也确实鲜有接触吐蕃王朝建立之后,随着赞普松赞干布逐步统一青藏高原,并将高原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吐蕃兴盛起来,也迈出了对外征战的步伐。


吐蕃王朝的交流和扩张主要还是在东北方向

西北方向的塔里木过于遥远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从河、陇地区抽调大部分兵力平叛东部,吐蕃则趁虚而入,先拿下河湟谷地与河西走廊,后期又逐渐控制了安西四镇(昆仑山北麓的塔里木绿洲),南疆绿洲遂为吐蕃所据。


虽然吐蕃在极盛期扩张至西域和河西走廊

但中央政府对遥远的占领区控制有限

是某种事实上的“分封制”在支撑


后来吐蕃王朝发生内讧,尤其是朗达玛灭佛与“邦金洛”农民起义发生之后,吐蕃走向衰败,沙漠南缘的一片片绿洲也逐渐归于回鹘。


这是青藏高原与西域第一次大规模对话,使得西域通往青藏高原的道路被新开发或进一步利用起来,尤其是穿越昆仑山脉的交通孔道。


昆仑山也并非不可跨越




几条古代新藏线


穿越昆仑山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与其他几个进藏方向相比,其难度系数也是数一数二。只谈及穿越昆仑山脉的通道,在早期有以下几条主要路线,克里雅古道、克里阳古道、桑株古道等。


广为人知的一条道路就是克里雅古道,是几条古道中最短的一条,同时也是最为艰险的一条。


北起于田县普鲁村,经多个达坂(蒙古语:山口)至克里雅山口(新藏界,昆仑山脉西段与中段的分界处)后到达藏北羌塘无人区,之后可以利用藏区内部的交通网络到达改则或经界山达坂(原无名达坂)抵达噶大克(今阿里昆莎机场附近),最终至拉萨


克里雅线路



唐代,吐蕃翻越于阗南山(今昆仑山脉)进军塔里木盆地夺取安西四镇的其中一条通道即由此经过。这条古道之所以被称作“克里雅”,是因为克里雅山口附近即为克里雅河的源头,也就是于田在维吾尔语中的称呼。


其实在东边有一条克里雅河

虽然有些绕远,但也可通行?


其实克里雅河谷很难穿行

尤其是上游


于田县城街景


第二条是克里阳古道,因起始点位于古代叶尔羌汗国(叶尔羌绿洲)核心范围内,亦被称作叶尔羌之路。北起昆仑山北坡的皮山县克里阳乡(克里阳村),经阿克硝尔村再沿克里阳河谷而上,翻越克里阳达坂至今天的G219国道新藏公路的赛图拉。


克里阳路线


第三条是桑株古道,也被称作叶尔羌之路或昆仑山驮马古道。它与克里阳古道的终点同为赛图拉,北起皮山县桑株乡(桑株村)经康克尔柯尔克孜民族乡(乌拉其村),沿桑株河谷而上翻越桑株达坂,再经色日克克尔(蒙古包)至赛图拉。


唐朝时期,这是吐蕃攻击于阗的线路之一。在新藏公路开通之前,这里也一直作为解放军进藏部队补给线路之一。


桑株路线


赛图拉,维语意为“殉教者”,位于喀拉喀什河谷隘口。清末,左宗棠率湘军击败浩罕汗国的阿古柏军队(沙俄势力)收复南疆后到达此地,并将盘踞在此两年的英属印度军队肃清。之后以赛图拉哨卡为大本营,清军于附近的昆仑山腹地陆续建立起多个哨卡。


战略要地赛图拉


臭名昭著的“约翰逊线”即在这个时期诞生,而那两年的侵略背景也成为后来印度对阿克塞钦地区提出“领土要求”的缘由之一。


赛图拉哨所遗址以及哨所下的旧时兵营


左宗棠当年之所以在此建立大本营,是因为此地为昆仑山脉中的枢纽级交通要道,向北经库地古道可到叶城(叶尔羌)、喀什,向东经桑株古道或克里阳古道可至皮山、和田,向南可至阿克赛钦盆地、藏北羌塘、阿里狮泉河,向西翻越喀喇昆仑山脉可至拉达克列城,堪称一个十字路口


作为十字路口的赛图拉


及至近代,随着建国之后新疆西藏陆续和平解放,两地的实际控制权回归中央,为了加强两地的交流联系,修建连接两区的公路事宜亟待提上议程。




孔道的现代利用


1951年,解放军沿着克里雅古道修筑新藏公路之时,在硫磺达坂附近遇到昆仑山阿什库勒火山爆发,遂放弃由于田县经克里雅古道修筑公路的计划,改为今日的G219国道新藏公路


从硫磺达坂望向北方

远处是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


这条路线由叶城出发,经阿卡孜古道的走向翻越昆仑山脉至阿克赛钦盆地继续南下,至藏北羌塘高原、阿里狮泉河。G219国道到达狮泉河镇后,就已经大体完成连接新藏两区交通的使命,之后也可以利用其他国道或县道组合,直抵拉萨。


G219国道


目前,新藏之间的直接公路通道只有G219国道,但G219国道的库地达坂段与阿克赛钦段距离印度实际控制区太近。1959年空喀山口事件发生后,印度曾扬言炸毁新藏公路,于中国一方而言修建一些备用路线是极其必要的。



另一方面,新藏公路阿卡孜古道,(库地-赛图拉)段路况异常恶劣,至今未修成铺装路面,时常发生塌方现象,也需要备用路线辅助。


基建狂魔也会被难倒

(库地附近)


库地(阿卡孜)达坂附近塌方


2013-2030年国家公路网规划中,将修建两条连接新藏的新通道:


一条为联络线G580国道和田/墨玉-乌鲁瓦提-印地他什达坂-康西瓦(皮山县和田县界),虽然主体只在新疆境内,却能使新藏通道远离印度实控区以及缩短新藏距离;


康西瓦的重要地标


另一条主线为G216国道,由北疆红山嘴口岸出发,经轮民沙漠公路至民丰-黑石北湖-扎麻芒堡(先遣乡)-改则,最终至日喀则吉隆口岸。其主要路段几乎与克里雅古道平行,位于古道东侧,为乌鲁木齐到拉萨制造出了一条最近的连接线路


民丰县尼雅文物馆

著名的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从尼雅遗址出土后曾于此驻留


除此之外,和田地区也有着地方公路网“三横三纵”规划,而这“三纵”均与穿越昆仑山脉有关。


其中一纵为G580国道;二纵为几乎沿着克里雅古道的线路而修建的克里雅公路,重点路段为于田县先拜巴扎-普鲁村-克里雅山口-红土达坂(G219);三纵为几乎沿着桑株古道的线路而修建的桑株公路,皮山县木吉-桑株-康克尔-桑株达坂-赛图拉。


由此,穿越昆仑山脉的公路已然成网。


红土达坂


因新藏铁路最终线路规划暂未出台,暂时被视作新藏铁路起点的叶城站,也会随着新藏公路网的不断完善而地位不保发生变数,叶城站到时不一定会作为起点,取而代之的墨玉站或和田站将有很大的几率作为起点,原因是其他几条公路的起点均是从和田附近继续南下进藏。


叶城站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车辙土路(等外公路,如:且末喀拉米兰山口路、四大无人区穿越之路等)以及各种边防公路(如:界山达坂-空喀山口等)或绕行两区之外的线路也可以沟通新藏。但这些线路大多不仅难走,民间实用价值也不高,到了特殊情况之时才会动用这些通道。


龙木错,G219去往空喀山口的

岔路口附近(近界山、红土达坂)




这些新藏之间的艰难通路,在古代是两大地理板块之间征战以及贸易沟通的桥梁,到了现代则成为了中国维护西部边疆和平统一的重要网络。对于游客来说,奔驰在这些线路上,也能深切体会到中国版图之辽阔多彩。



参考文献:

1.石硕. 西藏高原吐蕃时代以前的交通及其发展[N].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4月(18).

2.朱悦梅. 吐蕃王朝与西域的交通及佛教联系[C]. 三秦出版社:敦煌佛教与禅宗学术讨论会文集, 2007.

3.王小甫. 吐蕃时通西域道路若干问题的研究[Z]. 四川大学: 中国藏学研究所,2017.

4.田峰. 吐蕃交通四题[D]. 西安:西北师范大学, 2007.

5.陆水林. 新疆经喀喇昆仑山口至列城道初探[J]. 北京:中国藏学, 2011. 88-107

6.王铁男. 寻踪尘封的昆仑秘道[J]. 中国国家地理, 2013, (10): 1-100

7.王铁男. 昆仑秘道——王铁男徒步探险笔记[M].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2.

8.侯杨方, 等. 丝绸之路地理信息系统[DB/OL]. http://silkroad.fudan.edu.cn.



END

心窗Plus
地理好奇心与想象力,天马行空、妙趣横生。看问题历史是时间维度,地理是空间维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