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各种月入8万、年薪百万、资产千万的话题泛滥,其实是一种虚妄的假象。
现实世界里,达到这个水准的人不能说特少,但不会多,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922万元/人,人均不到4万。大量低收入人群和普通群众,很少或不上网,上网也很少吹水,只是静静地潜水看贴而已,属于沉默的大多数。
坐标上海,95年出生,单身狗,某新能源汽车程序员,每月到手32k,税后年入45W,股价高的话会多一点点。租了个40平不到的一室户,平时生活两点一线,工作日8小时睡觉,8小时工作,8小时吃饭+游戏,周末打扫打扫卫生、玩游戏、和爸妈朋友唠嗑唠嗑,很少出门玩,生活简单幸福。
一个人生活无忧无虑,没有房贷车贷,步行上班,经济上没什么压力,大手大脚也能攒不少钱下来。事实上只要保持理性,别被消费主义洗脑,也没什么花钱的地方。每月支出占收入15%左右,买套小户型改善下居住条件。像外地人到北上广深,白手起家的,跟本地人没啥可比性。
正常职业人,在职业发展初期,拼命赚钱,拿高薪的头两年,天天手机不敢离手,回家也时时刻刻想着老板什么时候打来电话。这个阶段的状态非常累,但多劳多得,一般被说“拿命换钱”,说的都是这个阶段。
这个初步职业生涯阶段,有了初步的原始积累,普通家庭会有少则十几,多则几十万的存款。但这些远远不够,除非家有6套房等着拆迁。因为真正对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有可持续作用的,常常是他建立起来的社会地位和专业影响力。
任何人都不希望活半辈子,只有奢侈品店员“尊重”你,所以需要持续迭代自己。
有人特别喜欢刷淘宝,大把时间地刷淘宝,获得了什么?其实啥都没有。刷抖音,和这种状态也一样吧,都是在kill time,消磨时间。很多人一辈子,就是这样不断重复地在kill time。
维持着一样的技能,做着稳定的事情,不知不觉就从25岁,来到了35岁、40岁。然后皮肤松驰,小肚腩开始明显,但在其它方面,和当时初进职场大致一样。但危机,不知不觉中就来了。
例如,上司开始衡量你的性价比,这个人工资涨到4w这么高了,但毫无建树,要不要炒掉,去年新招的应届生,成本更低,能996,还更听话。对于大多数职场人来说,35岁很可能收入会到达顶峰,之后的工资不仅不会随着年龄/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更有可能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