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生动展现江苏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的探索实践,全面宣传各地各校奋力打造“公平共享、全面多样、开放融合、卓越创新”教育样板示范高地、扎实推进高标准教育强省建设的新作为新举措,“江苏教育发布”开设专栏,展示江苏教育系统积极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生动图景、鲜活经验和典型案例。
今天,来看泰州积极构建科学教育新样态,在更多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探秘科学“泰”有妙招
“我用超轻黏土做出了动物细胞内部结构模型,这是线粒体,这是溶酶体,这是细胞核……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细胞。”泰州市姜堰区淮海小学六年级学生姚智元对微生物特别感兴趣。在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他制作了不少微生物模型。科学的种子在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中悄然萌芽,去年,姚智元获得了泰州市“蒲公英”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一等奖。
在泰州,“科学少年”总能得到充分支持。近年来,泰州积极构建科学教育新样态,整合拓展科学教育资源,开齐开好科学教育课程,营造科学教育浓厚氛围,引导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爱上科学,努力在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点亮青少年的科技梦想。
科学氛围“拉满”,
点亮好奇心
走进今年秋季学期刚投入使用的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春晖校区,学生们高涨的科学热情随处可见——教学楼的露台被称为“梦想广场”,满满当当陈列着学生动手制作的植物标本和各种地球仪模型;体育馆中进行着机器人社团训练,半空中有操控自如的无人机,地面上是激烈“战斗”的格斗机器人;教室后墙板报上的“科技强国”字样十分醒目,神舟十九号升空的最新消息出现在“头条”……科技元素“拉满”的环境,让学生在校的每一天都充满对科学的探索欲。
“针对各学段特点,我市系统谋划科学教育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策略,形成了学前阶段聚焦科学启蒙引导,小学阶段聚焦科学兴趣养成,中学阶段聚焦科学方法掌握的科学教育模式,各地各校的科学教育氛围越来越浓。江苏省泰兴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泰州市凤凰小学已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泰州市教育局局长万永良介绍说。
1951年6月,姜堰小学(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前身)响应抗美援朝号召,向全国少年儿童发起捐献“中国儿童号”飞机的倡议,由全国少年儿童捐献的飞机征战长空,后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少年先锋号”。现在,一架等比例复制的“中国少年先锋号”飞机模型静立在姜堰实小北街北校区。与它一墙之隔的教学楼里,是一面“问号墙”,孩子们在那里提出问题并互相帮助寻找答案,放飞科学梦想。
“我校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用足用好各类物型环境,以空间赋能儿童学习,挖掘教材资源和生活资源,通过开设科创课程、建立家庭实验室、构建‘小问号场景’等举措,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求欲与想像力。”姜堰实小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说。
在泰州,校园之外的科学教育氛围同样浓厚。近年来,该市不断密切家校联系,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载体,教育引导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科学兴趣的养成,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到各类科技场馆参观体验,家校共同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创意识。
践行手脑并用,
开好科学课
“如果不亲自动手,就无法感受科学的魅力。”姜堰区淮海小学党支部书记沙华中认为,科学教育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动手实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淮海小学的中华鲟电动鱼雷模型社团和南湖红船电动拼装模型社团定期开课,社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和制作船模,并让船模下水实操,经过反复试验改造,孩子们亲手制作的“鱼雷”“红船”性能越来越稳定。
社团课程是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泰州各校推进科学教育的重要抓手。泰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统筹信息科技、科学实践、前沿技术和工程技术教育,指导帮助学校完善培养目标、教学资源、项目设置和评价体系,推进基于学科的科学课程综合化教学。同时,强化实验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全市建有校内科技教育实验场馆40个,组织遴选实验教学精品课程542个。强化科学类课程基地建设,建成省级自然科学类课程基地14个。
在泰州,各个学段都有科学教育内容:学前教育阶段侧重打造“科学启蒙教育”特色课程,通过开放式、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科学课+科学社团”课程模式,全市中小学校组建学生科技社团41个;高中阶段精心设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科学问题。“我们希望各个学段都有特色科学课程,并做到‘一校一特色’。”靖江市教育局局长沈永江告诉记者。
好课程需要好教师。万永良告诉记者,泰州以传统科学类学科、新兴科技领域与跨学科创新实践为指向,整合全市科创教育研究者、科创名师、高校科创专家资源,打通大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道。全市建有科学教育名师工作室12个,成员近150人。同时,加快配齐中小学实验员、科学教研员,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科学教育师资队伍。
拓展多方资源,
共圆科学梦
2022年11月,泰州出台《泰州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点亮工程”实施意见》,旨在形成校内外联动、侧重点各异的科学教育新体系。“‘点亮工程’启动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发了‘云科学’综合素养教育服务平台,开设了119个主题、1282个学时的校外科学素养系列课程。全市累计开展各类科教活动2200多场,300多所中小学的近40万名师生走进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接受科学教育。”泰州市科协副主席陈波说。
科学教育资源多样且分散,不能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在泰州,科学教育是课后服务的必备项目,各校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科普专家讲师团、推广“菜单式”科普资源服务,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泰州还实施“六百”工程,即举办100场科普专家讲座、征集100个“科学家故事”、开发100个科学素养系列课程和科普“资源包”、培育建设100个中小学优秀科技社团、组建100个科技志愿服务队、推动“科普大篷车”开进100所学校,促进科学教育与“双减”工作紧密融合。
“泰兴走出了10名两院院士和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科学家,我们要充分用好这一优质资源。”泰兴市教育局局长王新军说。该市编印《泰兴院士》丛书,邀请院士寄语泰兴教育,广泛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邀请知名科学家回乡开展科普讲学,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科学探究乐趣,树立科学报国志向。
记者了解到,泰州已设计开发10余条精品科普研学线路,组织全市青少年学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场所,开展学科融入式、场景体验式实践学习。同时,引导学校与科技场馆合作,共同设计开发科学课程,在科技场馆开设“科学课堂”,让师生在实境体验中感受科学之妙。“我们还将继续梳理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加大科学教育资源供给,开发‘乐学泰州’实境教育资源地图供全市师生开展线上线下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共享。”万永良说。
来源:江苏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