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10月31日,省教育厅在泰州举行“教育强国建设江苏在行动”主题新闻发布会(泰州专场)。泰州市教育局局长万永良作综合发布,介绍泰州近年来如何积极构建科学教育新样态,以及下一阶段工作部署,一起来看——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作为“教育之乡”,近年来,泰州市坚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五重五强”务实举措深入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积极构建科学教育新样态,在更多孩子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重规划谋划,强体系构建
在全省率先实施青少年科学教育“点亮工程”,针对各学段特点,系统谋划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路径策略,构建校内外联动、各有侧重的科学教育体系。学前阶段,聚焦科学启蒙引导,在日常保教工作中融入科学启蒙内容,激发科学好奇心。小学阶段,聚焦科学兴趣养成,不仅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更开发实施具有学校、地方特色的STEM等跨学科综合性学习课程,培育学生科学思维习惯。中学阶段,聚焦科学方法掌握,创设高层次科学实践活动、学科竞赛等,在优质高中实施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推动学校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科学教育实施效能。在海陵区实施“双减”背景下育人方式转型改革实验区建设,在姜堰区实施中小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改革实验区建设,多维度探索实施科学教育新模式。江苏省泰兴中学、泰州市凤凰小学、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3所学校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
重提质提效,强课程建设
全面落实科学课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统筹信息科技、科学实践、前沿技术和工程技术教育,指导帮助学校完善培养目标、教学资源、项目设置和评价体系,推进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组建STEM教研团队30个,设计研讨跨学科综合案例,将VR技术引入教学实践,丰富科学教育教学形式。项目化研究推进科学教育提质,13项科学教育类课题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8个科学教育类项目立项为江苏省“十四五”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强化实验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完成学校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建设校内科技教育实验场馆40个,出台《泰州市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意见》,组织遴选实验教学精品课程542个。强化科学类课程基地建设,建成省级自然科学类课程基地14个、省级科普阅读推广基地10个。
重整合融合,强课后服务
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必备项目,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科普专家讲师团,推广“菜单式”科普资源服务目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双进”助力“双减”科普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实施“六百”工程(即:举办100场科普专家讲座、征集100个“科学家故事”、开发100个科学素养系列课程和科普“资源包”、培育建设100个中小学优秀科技社团、组建100个科技志愿服务队、推动“科普大篷车”进100所学校),促进科学教育与“双减”紧密融合。与中科院泰州智能制造研究院合作,开发省内首个“云科学”综合素养教育服务平台,推出119个主题、1282个学时的科学素养系列课程,实现“一键观课、无缝交流、云上成长”。
重培养培训,强师资力量
通过赴高水平大学开展校园招聘、采取“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等方式,加大优秀科学教育人才引培力度,对特别优秀人才实行协议年薪制,更多优秀的人才来泰执教、为泰所用。统筹编制使用,加快配齐中小学实验员、科学教研员,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科学教育师资队伍。以传统的科学类学科、新兴科技领域与跨学科创新实践为指向,整合全市科创教育研究者、科创名师资源、高校科创专家资源,打通大中小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道。出台《泰州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及管理办法》,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全市共建设科学教育名师工作室12个,成员近150人。
重引领引导,强社会协同
充分发挥泰州籍院士、学术大咖众多的优势,在院士旧居建立“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开展“红色科学家精神探访”系列活动,定期邀请院士、科学家开展科普讲座,用科学家精神引领学生成长。引导学校与科技馆合作,共同设计开发科学课程,在科技馆开设“科学课堂”,师生在“实境体验”中感受科学魅力。设计开发10余条精品科普研学线路,组织全市青少年学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开展学科融入式、场景体验式等实践学习。连续8年开展泰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宣传科技创新市长奖、科技辅导奖、科技创新教育摇篮奖等优秀典型,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浪潮。
下一步,泰州将持续在校内校外共同发力,整合更多资源,精准对接学生需求,让科学教育的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涌现。
一是持续优化科学课程体系构建。遵循各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实施分层科学教育,优化中小学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创新素养培育体系。明确学校课后服务中科技类等课程比例并下探到小学低年级,推广面向学校、学生的“菜单式”创新系列课程和“资源包”,开设智能机器人、3D打印、快乐读写、创意编程等特色课程,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与“双减”紧密融合。常态化开展教学视导,关注在学科教学与跨学科实践中渗透和彰显科技创新教育,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策应“英才计划”和“强基计划”,持续深入推进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构建联合发现、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是持续拓展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加大科学教育资源供给,梳理校内外教育资源,建设“乐学泰州”实境教育资源地图,采集历史文化、科学实践等九大类全市优质实境教育资源,通过实境教育资源地图平台向公众集中发布,供全市师生开展线上线下实境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深入实施“六百”工程,组建各种科技社团,举办“校园科技节”等各类科技科普活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科学素养培育个性化需求。强化实验教学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学校标准化实验室、科技教育实验场馆建设,配足配齐中小学实验仪器,开齐开好基础性实验,组织遴选实验教学精品课程,让每所学校的孩子都有机会走进实验室开展科学探究实验。
三是持续做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名师引领、辐射作用,加强学校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统筹制订科学类课程教师培训计划。注重依托科技馆和科普教育基地,突出世界科技前沿、科学发展规律、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精神、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开阔教师科学视野,促进教师科学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加大对学校专兼职科学教师、科技辅导员的支持力度,在职称评定、享受待遇、评价考核、激励奖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四是持续营造浓厚科学教育氛围。启动“学习型家长”成长工程,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载体,教育引导家长转变观念,让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科学兴趣和潜能激发,重视人文精神涵育。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去科技、天文、仿生、人工智能等场馆参观体验,积极营造浓厚的科学教育氛围,共同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具有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新时代少年。
来源:泰州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