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位在我国博士研究生历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人物——马中骐。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博士,获得了001号博士学位证书!
他的导师胡宁曾说:“他是新中国培养的最优秀学生,无须留学美国!”
一、年少有为,与名师结缘
马中骐少年时就头角峥嵘,在学习中有着惊人天赋,基本上都是“一看就会”,深得老师的喜欢。 由于对物理学非常感兴趣,高考的第一志愿就填了物理系,并且成功考入了兰州大学的物理系。而后以高分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成为了一名研究生。 而且,他还十分幸运地师从了“两弹一星”重要参与者胡宁先生名下,从事物理学研究。 (注:胡宁是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是中国基本粒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研究的奠基人。 )
二、时局动荡下的马中骐
但是,事不遂人愿,只读了一年的研究生,便遇到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四清”运动和“文革”,使其被迫停止了继续读研。 继续深造无望的他,不得不离开北京,返回了兰州大学。但是,这时兰州大学的物理系已经解散,他只能和大家一起参加劳动。 在这段时间内,但凡能想到的脏活累活他都干过,像扫厕所掏大粪,抡大锤等。许多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都被这样的日子,给一天天的消磨殆尽了意志。 但马中骐,却始终没有放弃,每天干完活,挤出一定的时间继续学习,偷偷搞科研。凭着这种精神,他终于等来了春天的希望。
三、差点失之交臂的二次考研
1977年,那场运动终于进入了尾声,国家教育部决定召回部分1964年和1965年入学的大学生,重新回校学习。
1978年1月,马中骐在回京探望老师胡宁时,得知恢复研究生招生的消息,他喜出望外,觉得自己这些年的坚持,终于有了结果。不过里面的一项规定,使他赤热的心,顿时凉了下来。 因为,恢复招生规定中,有一项年龄限制的规定,只招35岁以下的,而他时年38岁,超限了! 难道就这样错过了吗? 正在他心灰意冷,觉得无望时,同年3月份的一则消息,仿佛一束亮光直接照进了他的心里,扫除了阴霾,迎来了春天的明媚。 招生年龄放宽了,放宽到40岁了! 条件,他已满足! 同年,马中骐以接近满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再次师从胡宁教授,成为其学生,距离上次读研,已过去了14年!
四、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博士
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十三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学位制度,确定我国设学士、硕士、博士3级学位,并率先在中科院各研究所等院校进行设立博士学位试点。 即将研究生毕业的马中骐,被导师胡宁报了名,成为了试点博士之一。1981年8月,马中骐开始准备博士论文,12月份完成交稿。1982年2月6日,马中骐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第一个进行博士论文答辩的人! 此次答辩委员会阵容很豪华,其中就有“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院士! 没有意外!马中骐的博士论文答辩很顺利,答辩期间没有丝毫的紧长,用了大约1个小时,随后经过答辩委员会的讨论,最终全票通过!
马中骐的这篇答辩博士论文水平是非常高,是由李政道和杨振宁这两位大佬把关的!同年,3月4日,时任中科院数理学部主任的核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为马中骐签发了博士学位证书,编号为“10001”,因此他也成为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位博士!
五、个人成就
马中骐获得了新中国的一个博士学位后,非常激动,但他此后并未因此而骄傲,而是更加的努力,并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告诉自己:“我是国家选拔出来的第一批博士,我绝不能给国家丢脸!”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马中骐一直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目前已发表研究论文达19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有量子N体系统转动自由度的分离、Levinson定理的证明与推广、量子群的研究等。 曾获得过四次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教学成果二等奖(教材)和2004-2005年度的王淦昌奖。 1990年,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1992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导师。2005年退休。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评价马中骐的研究成果是能留得下来的工作,这个评价可谓是非常的高!
试问哪位硕士,博士,没为论文疯过?
别人的论文就能轻轻松松就通过,为什么你的硕博论文还在煎熬!
没关系,刷到我就是你的运气来啦~
我们是专业的论文辅导团队,帮你解决一切论文写作难题
.
我们论文团队的导师
名校资深硕博导师,经验丰富,毕业盲审经验丰富
匹配专业对口导师→选题→开题→初稿→定稿→答辩全流程服务
有问必答,时刻在线服务
资料严格保密
服务内容:选题方向-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写作与修改
.
论文真的不能一拖再拖!耽误毕业可就大麻烦了!
心动不如行动,有需要的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