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学术界,科研经费对项目的推进至关重要。
让人震惊的是,康毅进教授团队发表的2025年首篇Science论文,并未获得国家经费支持,所有研究经费皆由康毅进教授自掏腰包。这样的举动,不能不说是现今科研环境里的一个另类。
很多人或许会问,为什么他要这样做?
但康毅进的回答很简单:“我是研究者,我有责任推进这些技术。”那么,这究竟是一篇怎样的研究论文,能让康毅进如此倾注心血?
我们来讲一讲背后的故事。
1.科研的初衷:为工业电解水找一个更优解
可能提到电解水,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场景就是中学化学实验中那个在水中插两根电极棒再通电的景象。
但康毅进团队研究的,却是电解水制氢这一颠覆未来能源使用的高端科技。众所周知,氢能被认为是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解水制氢是其中最绿色环保的途径。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电解水制氢需要面对两个重大瓶颈:一个是析氧反应的高反应势垒;另一个是阳极催化剂使用环境苛刻,对材料的稳定性要求极高。
目前,工业上采用最多的催化剂是铱氧化物(IrO2),因其在酸性环境下有较好的稳定性。但问题也显而易见——铱这种元素极为稀有且价格昂贵,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大规模产业化中的应用。因此,行业内一直在寻找一种性能不亚于IrO2但成本更低的替代方案。而被认为“潜力十足”的氧化钌(RuO2),因为虽活性高但稳定性差,迟迟无法走向工业应用。
康毅进教授和他的团队,便是瞄准了氧化钌的这一“痛点”,试图通过材料改性手段,赋予它更佳的稳定性和更高的性能。
2.打破瓶颈:从理论到实用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验室阶段的成功还远不够,下一步是如何实现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康毅进教授团队为此设计并合成了纳米颗粒状的Ta-RuO2电催化剂,同时通过工业规模的装置进行了性能验证。正是这样的坚持,才让这一成果不仅停留在学术论文层面,还成为了实际应用的强力候选材料。关于这篇题为《Tantalum-stabilized ruthenium oxide electrocatalysts for industrial water electrolysis》的论文,其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Science期刊的刊发,意味着这一研究得到了国际顶级审稿专家的认可。站在科技尖端的人都知道,能登上Science期刊的研究,必定是对领域产生了开创性或里程碑式的推动作用。
3.身后的团队:不可忽视的合作者
当然,一项优质科研成果的诞生,离不开团队的共同努力。
论文的第一作者张佳豪,是康毅进教授团队的一名在读博士生,自硕士期间便投身于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的研究,而张佳豪迄今已发表10篇专业论文,其中3篇发表于Science等权威期刊。另两位主要参与者付先彪博士和Soonho Kwon博士,同样各自在国际科研圈中崭露头角。
这样的团队组合,为突破性成果的产生奠定了扎实基础。
4.未来展望:更多可能在眼前
康毅进教授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也许是对梦想的坚持,也许是对学术的赤诚,更可能是对年轻科研人员的一种深刻示范。他深知,基础科研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和投入,尤其在当今复杂的科研环境下,选择踏踏实实做基础,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而这位教授并没有放弃,反而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坚持科学探究的梦想。
随着氢能行业的快速崛起,Ta-RuO2电催化剂的成功研发无疑为未来大规模制氢提供了一种极具潜力的高性能催化材料。
而康毅进教授的形象,则像一座丰碑,告诉我们:科学的道路从来都不孤单,只要有足够的信念和脚踏实地的行动,技术突破的曙光总会照亮前方。
试问哪位硕士,博士,没为论文疯过?
别人的论文就能轻轻松松就通过,为什么你的硕博论文还在煎熬!
没关系,刷到我就是你的运气来啦~
我们是专业的论文辅导团队,帮你解决一切论文写作难题
.
我们论文团队的导师
名校资深硕博导师,经验丰富,毕业盲审经验丰富
匹配专业对口导师→选题→开题→初稿→定稿→答辩全流程服务
有问必答,时刻在线服务
资料严格保密
服务内容:选题方向-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写作与修改
.
论文真的不能一拖再拖!耽误毕业可就大麻烦了!
心动不如行动,有需要的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