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企业家如何成长?下一代怎么接班?是一个热点话题。
周六上午在武汉经开区海棠读书会解读《荣毅仁的传奇人生》。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者庄寿仓,中信公司成立后荣毅仁董事长的首任秘书。中信出版社2016年出版。
1、风度翩翩荣公子(1916年5月1日-2005年10月26日,89岁)
毛泽东曾经评价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荣家从荣毅仁的祖父荣熙泰开始,就在上海开办钱庄,后来到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号称“棉纱大王”,他的伯父荣宗敬号称“面粉大王”,在1932年左右,荣家的企业基本上就垄断了中国一半左右人的吃穿,属于真正的财团家族。
荣家家教极其严,每逢寒暑假,荣毅仁就要到家族企业里住厂实习。荣毅仁曾回忆说:“我下厂劳动,什么都干,还钻到机器下面去修理。父亲还经常来查我的岗,怕我旷工。”
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继承的绝佳的商业天赋,在22岁大学毕业之后,荣毅仁就开始帮助父亲经营家族企业,成了荣家家族里面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2、“少壮派”和“红色资本家”
但当时抗日战争爆发,荣毅仁打断扩张办厂的想法一度停滞不前,家族企业的基业也有不少在战火中被毁损,再加上随后的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掌权的民国政府风雨飘摇,内外交困,就开始拿许多守法经营的民间企业开刀,荣家自然首当其冲。
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当时很多的民营企业家都选择搬迁,向外迁移资产,荣氏家族的很多成员,也都纷纷远赴海外,只有荣毅仁和父亲达成共识:“我不走,我留下”。荣毅仁的父亲当时拍板做出了‘三不’的决策:‘决不迁厂、决不转移资金、决不离开无锡。’
而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据荣毅仁说当年上海解放的时候,解放军没有骚扰任何人,而是集体睡在大街上,对于老百姓最后也只要了一壶热水,给伤病员喝。荣毅仁说,从那一刻,他就对共产党产生了好感。
上海解放没多久,荣毅仁接到了上海市中共最高领导和市军管会发来的请帖,请他出席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当时的陈毅市长跟荣毅仁说:“你是荣氏企业留在上海的唯一合法代表,所有荣氏企业统统由你掌管。”不仅如此,当时的上海市政府帮助荣家企业化解了工人讨薪等多次危机。
1950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会见宴请了全国政协的部分委员,荣毅仁受邀出席。在会上周恩来总理见到年方34岁的荣毅仁,总理诙谐地说:“喔,少壮派!”
1954年5月,荣毅仁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整个上海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荣毅仁正面对待,积极参与,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后来毛泽东主席还亲自到他的厂子里面视察。
3、历经磨难坚守初心
1957年开始,荣毅仁开始担任上海市副市长,后来在邓小平同志的推荐下,中央决定调荣毅仁参与管理全国纺织工业,承担更大的责任。
后来迎来了十年时期,初期,荣毅仁一度被视为“大走资派”,一家受到巨大冲击,荣家的很多产业被抢走,自己遭受毒打,后来甚至还被派做洗厕所,但是荣毅仁始终没有动摇自己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
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宴请了5位老工商业巨子: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和古耕虞。
邓小平开门见山问五老:“中国要开放,要吸引外资,想听听你们的开诚布公的看法和意见。要排除行政干扰,汲取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改革开放发挥作用。”五老便提出希望原工商业者站出来办企业,提出了利用外资,归侨办厂的观点。
一是人才使用。
二是政策环境。
三是经营管理。
火锅宴后不久,中共中央首先从政策上为民族工商业者摘去了“资本家”的帽子。
由荣毅仁创立中信公司,由王光英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光大实业公司(光大)、由胡子昂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中国工商经济开发公司(中商)三大民营公司先后成立。
1979年7月8日,我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公布。
这场“火锅宴”,意义不亚于1977年的教育座谈会。恢复高考。
荣毅仁带着接近于一张白纸的中信集团,积极探索,布局新产业、探索新方式。
成立第一年,就接待了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高达4 000多人次,在荣毅仁的带领下,公司发行债券、吸引外资,吸收各种贷款,对国家建设起了积极作用,和后来的深圳、珠海特区一样,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叶剑英当年也曾评价说,“荣毅仁的这作用别人替代不了。”
4、睿智的红色政治家
1987年,荣毅仁被评为世界50位最富魅力的企业家之一,这是中国企业家第一次入选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
到1993年,77岁的荣毅仁被选举为国家副主席,这是新中国历史上首次由一名资本家担任国家副主席。
5、结语
2005年,89岁的荣毅仁辞世。有人说,这是一个时代的句号。
在2020年7月21日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总书记称赞现代民族工商业者杰出代表荣毅仁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勉励企业家增强爱国情怀、弘扬企业家精神。
第二部分民营经济新时代
新质生产力、战略腹地、民营经济促进法、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