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PMF 的两位创始人,为什么还在焦虑?| 对谈集思科技、Talk AI

科技   2024-11-07 23:58   上海  

本周的「十字路口」,我们邀请到了两位已找到 PMF 的 AI 创业者

  • 世尊是 集思科技[1] 的创始人、CEO,他们用 AI 帮助品牌 toC 销售,目前的产品是一对多的数字人直播。

  • Mark 是 Talk AI[2] 的创始人、CEO,他们让用户在 AI 的帮助下练习英语口语。



在当下 AI 创业领域,找到真正的 PMF 并实现收入规模化,仍是不多见的案例。世尊和 Mark 的团队双双做到了这一点:集思科技服务超过 600 个品牌客户,Talk AI 拥有 200 万注册用户,两家公司都实现了数千万级的营收。


有趣的是,这两位创始人给人的印象截然不同:世尊是真诚地纠结的思考者,从不讳言创业路上的煎熬与彷徨;Mark 则表现得从容淡定,对竞争态度平和。


但他们都用事实证明了一点:在 AI 浪潮中,找准赛道、专注打磨产品的创业者,总能在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

然而,从 0 到 1 固然令人兴奋,可是「找到了 PMF,然后呢?」 ——从 1 到 10 的旅途才刚刚开始。毕竟,创业和人生一样,都是无限的游戏。


我们将深入探讨他们如何在各自的赛道上找到 PMF,以及在此之后面临的全新挑战。对于迷茫中的 AI 创业者而言,他们的经验或许能带来一些启发。


微信直接收听:


小宇宙收听:

集思科技的破圈之路

🚥 Koji

本周的内容从我们与世尊的对话开始。

如今大家都知道电商直播数字人的存在,但它又似乎很神秘——你看到的直播画面中,很可能已经是数字人在直播,而不是真人了。

可以请你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集思科技的电商直播数字人目前达到了什么规模以及有哪些品牌在用?


👦🏻 世尊

好的,我们集思科技的数字人主要服务品牌型客户,而不是个体卖家我们主要在货架电商平台上运营,比如京东、天猫、拼多多、唯品会等我们服务的客户基本都是单店 GMV 两三千万以上的规模。

在品牌客户中,我们是 LVMH 唯一的生成式 AI 供应商,同时也服务欧莱雅、雅诗兰黛、宝洁、雀巢等国际品牌。国产品牌方面,我们的客户包括蓝月亮、奥丁格以及多个烈酒品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用户画像。目前我们服务的大型品牌(SK级和K级)约有 400 多个,中小品牌约有 200-300 个。


🚥 Koji

大家现在都在追问一个问题:做 AI 的到底能不能找到 PMF ?我认为集思科技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你们在中国的 To B 领域做出了难得的 PMF。现在的具体规模,方便透露吗?


👦🏻 世尊

我们现在收入几千万吧。


🚥 Koji

这是创业的第几年?


👦🏻 世尊

正规来讲其实已经第 3 年了。

一道选择题:品牌赛道的终局思考

🚥 Koji

刚才提到你们的客户主要是品牌而非卖家,直播场所主要在货架电商平台而不是抖音这样的社交电商。是什么原因让你们选择不去开发卖家客户,也不去社交电商平台开展业务呢?


👦🏻 世尊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2021 年下半年,我们先做了一份关于 2D 电商数字人直播的 PPT,拿给京东看后他们觉得非常好,于是我们开始了共创合作。那时正值 Facebook 改名 Meta,元宇宙概念火热,国内大厂都在跟进这个方向。京东选中了我们这个项目,我们达成了一个两百多万的合作。之后在京东的表现很成功。

2022 年 2 月 28 日,我们在 38 女神节第一天就做了 38 个直播间,包括 24 个国际大牌和 14 个国货品牌。从一开始,我们的种子客户就定位在品牌方,而不是个体卖家。我们认为 AI 更适合替代那些工具化、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场景。店铺直播间的主播更类似线下导购,这是可以被量化和标准化的工作,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个方向。

我们也尝试过做网红直播,但后来意识到一个问题:

消费者本来是冲着周杰伦去的,如果用数字分身来替代,反而会损害消费者信任。


🚥 Koji

但你们的客户理论上在抖音也都有自己的品牌自播间。像刚才提到的 LVMH、欧莱雅这样的品牌,他们为什么没有在抖音也使用你们的数字人服务呢?


👦🏻 世尊

这个问题可以从更底层的逻辑来分析。用户打开不同 APP 时的初始心智状态是不同的。

当用户打开京东、天猫、拼多多、唯品会这样的货架电商平台时,他们本就是带着购买意图来的。如果把触发购买行为的临界点设为  80 分,那么进入货架电商 APP 时,用户的购买意愿可能已经达到 75 分。

他们只需要看到合适的价格、商品图片,获得想要的信息,就能触发购买行为。这种场景下不需要过度调动情绪,不需要让用户非常冲动。

而在抖音,用户进入时的购买意愿可能只有 5 分。要达到触发购买的 80 分,就需要通过强大的内容和有趣的场景来吸引用户,制造购买冲动,这中间需要填补 75 分的差距。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品牌在抖音的店铺直播间并不太赚钱。抖音直播的ROI 一般在 2 点几就算不错了,即投入  1 元只能赚回 2 元多。相比之下,在货架电商平台,投入 1 元通常能赚回 4-5 元。所以在抖音,品牌更多是在做品牌曝光。


🚥 Koji

在你们和品牌客户去介绍电商直播数字人的时候,大家有哪些顾虑?因为其实能想象到,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会不会有点假?


👦🏻 世尊

有意思的是,这个问题真没有太多人问过。因为大家心里都有一个预期:数字人肯定比不上真人。也就是说,当客户来了解时,他们已经预设了 「这一定很假」的想法。

如果把他们的心理预期值设在 50 分,而我们展示的效果达到了 80 分,他们就会觉得:「这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啊!竟然能做到持品展示,还能做近景,还能自动对话,互动效果这么好。」


🚥 Koji

现在如果大家要看你们的直播间的话,去什么平台什么品牌的直播间是有比较大的概率能看到的?


👦🏻 世尊

听众此时此刻都可以打开京东的这个 APP 去到赫莲娜的直播间也好,还是去到周生生直播间,或者去到 YSL 、乔治阿玛尼、海蓝之谜、雅诗兰、黛帕特、帮宝适、贝亲等等这些直播间。

寻路者手记:PMF 背后的隐秘花园

🚥 Ronghui

那你现在会觉得你们找到PMF了吗?


👦🏻 世尊

我们确实已经找到了 PMF。对 PMF 我有自己的理解标准:

如果 50% 的客户持续续费、不断提出新需求、并主动帮我们介绍新客户,就说明产品达到了 PMF。

我们现在的续费率已经超过 80%。更让人振奋的是,在今年八月之前,我们积累的三百多个客户全部来自客户转介绍,当时我们甚至没有配置销售团队。


🚥 Koji

你们的续费是按年续费还是按月续费?


👦🏻 世尊

按年续费的。


🚥 Koji

在找到 PMF 之后,现在每天你最发愁的事情是什么?


👦🏻 世尊

我现在自己每天担忧的就是增长问题,我另外一位联创他担心的就是怎么能以最低成本持续把客户服务好。


🚥 Koji

那现在主要做什么样的动作来增长?


👦🏻 世尊

今年八月,我们内部认为已经完成了从 1 到 10 的阶段,接下来要思考如何复制成功经验。为此我们制定了五个关键步骤:

  1. 全面梳理现有业务流程。

  2. 拆解流程,明确哪些环节可以工具化,哪些需要专人专岗。

  3. 在九月份进行了重大市场投入——这是我们全年最大的营销动作。此前我们几乎没有市场费用,这次投入了几十万重构官网、运营公众号、做 PR 曝光。效果显著,现在官网每天能稳定获得 5-10 个意向客户。

  4. 建立销售体系,在杭州和广州分别组建团队。目前每位销售每月能创造近十万元的业绩。

  5. 获得战略投资,投资方是知名电商代运营公司昆驰集团。我们与昆驰达成了良好的合作激励模式,他们的项目经理和 BD 团队都成为了我们的业务拓展力量。

通过这「五部曲」,我们希望能实现从 10 到 100 的快速增长。

野蛮生长:在怀疑与坚持间徘徊

🚥 Ronghui

我有个可能有点丧的问题。听下来,你似乎面临三重挑战:

第一重是创业本身的考验。一般我们看到的都是创业初期人们激情满满的状态,但经过几年社会的历练后,心态往往会有变化。

第二重是 SAAS 行业的困境,普遍被认为很难做。

第三重是这两年整体经济环境不太理想。

面对这三重挑战,我很好奇你现在保持着怎样的心态?


👦🏻 世尊

我是个比较纠结的人。其他三位合伙人说我 「什么都想要」——既想实现增长,又不愿深入管理公司的具体运营细节。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石,增长又从何谈起?从二十多人扩张到现在的四十多人,这个过程确实很煎熬。

从毕业开始,我就一直在做 To B 的工作。早期在券商投行时,就需要随时待命,手机 24 小时开机。现在创业其实也差不多,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是常态,客户的投诉也时常直接找到我。

这些我都觉得在所难免,但 7、8 月份是最艰难的时期。当时手上有三四百个客户,即使每天只有 1% 的客户遇到问题,也意味着每天都有三四个不满意的声音。这些投诉会让团队非常紧张,压力很大,也容易出现错误。


🚥 Ronghui

在那个特别痛苦的时候,你有不想做了的时候吗?你有过想过其他什么选择?


👦🏻 世尊

关于卖掉公司,我确实想过,但只是瞬间的念头。因为确实不止两家机构找过我们,包括竞争对手和大厂,这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2023 年下半年,我们在行业内取得了一定优势——在几个重要集团的招标中胜出,并成功完成了直播间彩排。那是我们最顺的一段时间,有竞争对手和大厂提出收购意向。但当时我们对 2024 年充满信心,感觉势不可挡,因为还有 2000 个潜在的品牌客户等待开发。

从创业者的角度看,我们也关注同期做数字人和计算机视觉生成的同行,比如现在已经很成功的 Viggle[3]Heygen[4]。一个转向了 To C,一个在 Creator赛道做得很好。

说实话,我们既羡慕也有点嫉妒。但这种感觉反而成了激励我们的动力。

想到他们当年也经历过困难期,而我们现在的处境已经比他们当时难的时候好很多了,这让我们在思考: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做得更好?这大概就是我们现在的心理状态。


🚥 Ronghui

在收到两家公司收购 offer 的时候,你心里动摇过吗?比如有没有想过:卖掉公司就可以提前退休了?


👦🏻 世尊

说实话,他们开出的价格并不够吸引人。从客观角度看,这确实是个价格预期的问题。如果当时有人愿意砸几个亿来收购,我可能会认真考虑。但只开价几千万的话,我们的价值完全不止这个数。


🚥 Ronghui

这让我想到一个比喻:这就像在一个大型田径赛场上跑马拉松。一开始,你们都是专业的跑步选手,但选择了不同的赛道。有些人中途改变策略,转去跑短跑项目了——比如 100 米、200 米,很快就跑完并拿到了冠军。而你还在坚持跑马拉松,一圈又一圈,听着场边为那些短跑冠军欢呼的声音。


👦🏻 世尊

这个马拉松的比喻确实非常贴切。

SAAS 本质上就是一场马拉松——它是个务实的赛道,需要长期积累。每一年都是站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向上攀升,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


🚥 Ronghui

你有考虑过转向 To C 方向吗?在「十字路口」节目中,我们采访过很多创业者,谈到 To B 时都是摇头叹气,反应不是「能不做就不做了」,就是「要及早跳出这个深渊」。


👦🏻 世尊

我们一直在探索向 To 小B、To Prosumer、To C 的方向延伸。但在考虑这些方向时,都是基于我们现有业务的延展。

路径依赖虽然听起来不是个多么积极的词,但这可能就是人的本质。比如我今年 30 岁,过去 30 年的 「数据集」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我明天要做什么。

除非遇到一个能完全颠覆我认知的人,否则很难彻底改变自己的决策方向。人就是这样,被过去 30 年的经历 「编程」过了。

所以我们在规划下一步时,都是在现有业务基础上寻找延展机会,这其实也是一种必然。


🚥 Koji

因为其实还是很多人会很羡慕,尤其搞 AI 的这个创业者会很羡慕世尊找到了 PMF。那在你自己看来,你会怎么定义说这一次创业做到什么程度,你会给自己一个成功的标签。


👦🏻 世尊

从感性角度看,我希望未来客户只要想到数字人直播,想到生成式 AI 在他们场景中的应用,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集思科技——这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成功。

如果要说具体的量化指标,那就是达到一个小目标的收入规模。

竞争对手的启示:相同的技术,不同的选择

🚥 Koji

世尊你会认为 Heygen 它今天所掌握的技术和集思科技以及中国的其他创业团队所掌握的技术有本质上的差异吗?


👦🏻 世尊

在技术层面,其实并无本质差距。说到数字人的换口型技术,我估计中国至少有十家公司都能做到这个水平。


🚥 Koji

那你会认为 Heygen 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它除了技术不错,还有其他哪些方面做的特好?


👦🏻 世尊

我觉得他们的产品力确实很强,特别是在利用数据迭代产品这方面的能力突出。他们在很多细节上都做得不错:红人营销做得非常好、SEO 选择准确、选择北美市场很有眼光、早期转向 Heygen 的方向转型也很成功。


🚥 Koji

你觉得 Heygen 的业务在中国有机会做出来吗?


👦🏻 世尊

有不少创业公司都尝试过这个方向。我觉得比较难,具体难点在于:短视频这个领域实在太工具化了。中国有两大短视频公司——快手和抖音,他们旗下的剪映和快剪都具备很强的能力,并且都是免费的。


🚥 Ronghui

如果今天时光穿梭,你可以回到过去,改变一个某一个时刻你做的决定或者选择是什么?


👦🏻 世尊

我想回到过去不止一个的关键时间点。

第一个关键时间点是 2023 年初,当时马力老师来我们公司,他建议说:

「其实你也可以高调做事,先把客户心智占住,这是很重要的,要先入为主。」

那时候拿客户确实很容易。我一跟客户讲,他们没听说过这事,就立马下单了。但现在他们可能已经听过好多家了,我只是 one of many,就必须讲出差异化优势。当时他建议我们大量做市场推广,让客户知道我们是数字人直播带货的行业创造者。

但当时我没听,如果能穿越回去,即便手上资金不多,我也会做一些 PR,尽可能占住用户心智。

确实是当时认知还不够。现在我们的第二曲线也是个创新型项目,所以我们会在这个方向上做大量 PR,让用户认识到我们是行业里最早、经验最丰富、最专业的团队。


🚥 Ronghui

第二个呢?


👦🏻 世尊

第二个关键时间点是 2023 年年底,关于搭建销售团队这件事。当时就有人建议我该组建销售团队了。但我因为自己的局限性,对管理销售团队这件事比较怵,比较怕。

因为我清楚销售团队涉及复杂的人性管理和激励方案制定。如果方案制定不好,很容易在销售团队中激发出人性的阴暗面。而我这个人特别讨厌看到这一面,一看到就会觉得非常不舒服,所以一直很抵触。

结果 2023 年年底没有组建团队,导致错过机会,让今年出现了竞争对手。如果当时就开始搭建销售团队,可能今年就不会有竞争对手了。所以如果能回到那个时间点,我就会在 2023 年底开始组建,而不是等到今年 7、8 月份。从战术层面来说,这是最关键的两个节点。


🚥 Ronghui

但我要给你一句反馈,这也其实不是在安慰你。人通常会在假设情况下,把自己没做的那件事情美化。


👦🏻 世尊

对,我也觉得这不是在安慰自己,也不是在丧气。我们是在很冷静地分析:

一家公司同一个坑不能踩三次。前两次可以踩,但第三次绝对不能再踩,因为真的不能过三。

如果一直在同样的地方跌倒,公司很容易就不行了,损耗太大。

我永远保持这样的心态,我相信所有创业者都是这样:

永远嫌公司增长得慢,永远在焦虑,永远在凝望着深渊,嘴里嚼着玻璃。

Talk AI 的另一片天空

本周十字路口的第二位嘉宾是 Talk AI 的创始人兼 CEO——Mark。


🚥 Koji

Mark 和团队一直坚持在教育赛道进行产品创新,打造过多款优秀产品。

Talk AI 是一个让用户与 AI 对练口语的应用,上线近两年。过去我们要找口语老师做一对一练习,可能要花费几百元一小时。现在有了 AI,不仅价格大幅下降,还能提供一些真人老师难以做到的细致服务。

想请 Mark 先介绍一下自己,特别是分享您过去的创业故事:做过哪些 APP?是如何实现从 0 到 1 的?


👦🏼 Mark

我是从 2019 年开始创业的,最早选择做教育工具方向。我们第一款产品是闪卡类的学习 App,做到两三年后有了一定营收,能养活团队。

到 2023 年时,AI 到来,我们开始思考 AI 与教育如何结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用户会用 GPT 来扮演英语老师进行对话。在不断了解用户使用场景后,我们确认这是一个真实的用户痛点,可以做成产品。

从 2023 年 3 月立项,4 月上线,发展到现在国内已经有 200 万注册用户。记得刚上线那天,我发了一条小红书,获得两千多赞,这让我们更加坚定要投入更多精力。

通过与用户沟通,我们发现 AI 练口语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 省钱:很多人请不起外教,用 AI 可以节省 80% 的费用。

  2. 便利:随时随地都能练习,在家或路上都可以。

  3. 降低门槛:对于社恐人群来说,他们可能不太敢跟真人开口聊天。

我们接触下来发现当前的 AI 链路和产品主要解决的是这几个问题。


🚥 Koji

从生成式 AI 出现的第一天起,很多创业者就意识到可以用它来做口语练习产品。但你们不仅很早就开始做,还在这个赛道做到了头部位置,并取得了不错的收入。你觉得自己做对了哪些关键选择?


👦🏼 Mark

我们一直保持谦虚的状态,觉得产品还有提升空间,始终跟随市场变化做持续创新。比较重要的是,我认为我们在 2023 年在产品上一直保持领先。

比如 2023 年 4 月我们上线时,GPT 还没有语音功能,也没有推出豆包。而我们一开始就有高质量的 TTS,这个优势特别明显。之后我们持续创新和尝试,在用户体验上不断优化。

我们很早就开始优化对话速度。早期 TTS 的生成比较慢,我们率先采用人为切断 TTS 生成的方式,显著提升了对话速度。在很多细节上,我们都在不断调优对话体验。当时很多用户体验过各种产品后,都认为我们的产品更好用。


🚥 Koji

你刚才有提到说在 2023 年你觉得你们产品很有优势。为什么那么强调 2023 年呢?是因为到了 2024 年,大家产品体验都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了吗?就是被大家其他的这个产品都追上来了吗?👦🏼 Mark

到了 2024 年,我觉得目前所有 AI 练口语产品在体验上差距并不大。这个赛道已经分化成两个方向:一种是每天一个情景课,另一种是我们这样让用户与不同 AI 进行自由陪练。

我们在 2024 年初有意放缓了产品迭代。因为发现在这个阶段,过度追求创新探索会带来较高的试错成本。认识到这点后,我们决定把在产品创新上的投入放缓,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市场推广和用户增长上。这是我们 2024 年在策略上的重要调整。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整个市场的产品体验都趋同时,我们的注意力又开始从市场推广转向产品创新。

在大家对未来都没有清晰判断的时候,我们希望能找到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和路线。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我们未来的机会所在。


🚥 Koji

听起来很有趣,你在不同阶段做了关键的优先级调整。刚上线时强调产品创新和差异化,到了今年初、反而把重心转向增长,而最近又因为市场同质化,将精力重新投入到产品创新。

你是用什么方式来判断这些优先级调整的时机?这里面是感性判断居多,还是有一些具体的决策依据?


👦🏼 Mark

主要还是看用户的实际感受和反馈。如果用户觉得我们的产品和其他产品差不多,选谁都行,说明我们的竞争力在下降。但如果用户反馈说 「你们比别人好太多」,就说明我们的产品还有优势。所以竞争力的判断,主要还是看用户反馈。


🚥 Koji

现在方便透露你们的收入规模大概是多少吗?


👦🏼 Mark

具体的数据确实还不太方便说,属于能养活团队的一个状态,比较健康的一个状态。


🚥 Koji

你们团队大概是有多少人?


👦🏼 Mark

我们有 20 个人。


🚥 Koji

那还是非常不错的。有没有那么一个 moment 让你时候意识到自己找到了 PMF?


👦🏼 Mark

当时我们通过观察用户如何使用 GPT,发现了市场痛点。

这个方向不是从我们的头脑中想象出来的,而是从市场声音和用户行为中发现的。这正是一个好的 PMF。


🚥 Koji

所以其实产品都没做出来,你就很自信找到了 PMF。


👦🏼 Mark

我觉得这里面的逻辑是不同的。如果是从自己脑子里想出的想法,我需要去验证,需要找不同的人做测试。但如果是从用户行为中发现的痛点,那就说明这个需求确实存在。

这种情况下,其实只需要一个合适的产品方案,就能搭起用户痛点与商业产品之间的桥梁

红海求生:Talk AI 的生存哲学

🚥 Koji

其实在你一开始做的时候,你是不是就能够意识到即将进入一个非常红海的竞争赛道?


👦🏼 Mark

对,这个是能预料到的。


🚥 Koji

那你怎么看待这个状态?就如此白热化的竞争非常内卷,然后你又是怎么应对的?


👦🏼 Mark

我觉得这种竞争局面是避免不了的。现在我们其实并不太关注竞争对手,也从不会去攻击或举报对手,给他们制造麻烦。

我认为持续创新是所有小型创业公司最重要的竞争法宝。如果没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很难在竞争中存活下来。

因为对创业公司来说,我们没有雄厚资金,没有大量人力,也没有丰富资源,唯一的优势就是能否提供创新方案。所以我们只能把精力都投入到创新这块。


🚥 Koji

在 Talk AI 里面你认为有哪些创新是给你们带去了很大的价值的?可不可以举两个例子。


👦🏼 Mark

我们的增长并非来自一两个创新点带来的突然爆发。

我们很注重对话环节的体验,让用户感觉流畅,保持沟通欲望。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与同行不同的认识:练口语本身并不是一个高频行为。

所以我们更强化工具属性。比如在对话框里集成了查词、翻译、英文邮件批改等功能。

我们的核心战略是在用户最重要的使用环节做出差异化,提供更好的体验。

类似于 「对话背单词」这样的小创新,我们一直在持续推出。


🚥 Ronghui

能否聊聊你之前的创业经历?我感觉你现在的这些判断,是建立在之前积累的大量经验之上。

如果做个简单比较,你跟第一次、第二次创业的人相比,在经验积累以及后来形成的那种直觉判断能力上,应该有很大不同。


👦🏼 Mark

我们在创业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小的方法论,我觉得可以分享一下。

在选择项目时,第一个关键判断点是:这个市场现在是否还处于小众阶段,但未来有潜力发展成大众市场。


🚥 Koji

如今 AI 创业圈都在反复讨论:谁找到了 PMF?怎么找到 PMF?很多人可能都羡慕你们已经找到了产品市场匹配。那么,找到 PMF 之后,你每天最头疼的问题变成了什么?


👦🏼 Mark

我们其实也还在找 PMF,只是换了方向,在寻找一些更好的突破点。

现在最发愁的,是如何持续创新。这既是创业公司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最难的事情。

创新者的困境:如何保持领先?

🚥 Koji

有什么在内部做创新的小技巧或者小方法吗?


👦🏼 Mark

我们的创新,包括寻找 PMF,都是从用户行为中发现的。我们关注那些已经被用户行为验证,但还没有被产品化的需求。


🚥 Ronghui

但是怎么找到那个点呢?


👦🏼 Mark

我觉得就是要不断想,不断研究,也没有别的好的办法。


🚥 Koji

Talk AI 真的是在一个非常红海的赛道里面杀出重围的。那现在回头看,你觉得自己做的最对的选择是什么?


👦🏼 Mark

就是没有最对的一个选择,这个确实跟很多大家的看法不一样。

就是我觉得创业不是做对了某一个选择,而是你可能会有很多失败的选择,你要怎么快速的调整回来。

预见未来:AI 教育的无限可能

🚥 Koji

Talk AI 正是因为生成式 AI 的出现才获得的创业机会。看起来你们一直很积极地拥抱最新的 AI 技术突破,并将其应用到产品中,总是比竞争对手快上几步,让用户能体验到最新技术。

如果让你预测,未来 AI 技术的哪些突破,能让你们的口语练习体验再上一个台阶?


👦🏼 Mark

我觉得现在的 AI 能力已经很强了。对于未来的变化,我主要看到两个方向:

一是在对话智能层面,AI 本身的提升会让每次聊天的内容更符合用户当前的水平和难度。二是所有 AI 产品都会越来越拟人化,这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我们的重点可能不会局限在 AI 陪练这块,而是会演变成其他形态。


🚥 Ronghui

大概是什么形态?


👦🏼 Mark

这个就我们还不太方便聊,不太方便分享。


🚥 Koji

有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他们曾经做了某一个功能,或者做了某一个增长运营的动作,让你感到大受震撼,甚至让你感到危机的时刻?


👦🏼 Mark

目前我们还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在竞争对手这块,我们暂时没有发现任何让我们胆战心惊、必须赶紧跟进的版本或功能。


🚥 Koji

这个确实让人羡慕。想起我刚做产品经理时,曾经几次做噩梦惊醒。那时我和王兴一起做饭否和海内,突然凭空杀出一个竞争对手: 开心网。他们上线了抢车位、偷菜等一系列能够拉升日活和用户留存的功能。

记得有一天,我真的做噩梦惊醒了。梦见自己像往常一样骑自行车从北航到五道口上班,要在车棚停车交一块钱。停好车后,我叫收费师傅过来,但他站在几米远的地方,一直低头看手机,好像听不见我的声音。我觉得奇怪,这师傅今天怎么了,不来收钱?凑过去一看,原来他在玩开心网,然后我就从噩梦中惊醒了。


👦🏼 Mark

还好我们的赛道里面没有那么激烈。。

脑洞大开:从双语输入法到 AI 娱乐

🚥 Koji

Mark 之前聊天时你提到,除了 Talk AI 之外,你的想法库里还有很多没有实现、但你认为能找到 PMF、会有人买单的产品创意。

在这里,你愿意分享一些可以给大家带来产品方向启发的想法吗?


👦🏼 Mark

我可以具体说说,因为这个产品我们可能在近几年会做。

我们发现在学习外语时,最缺乏的是语言环境。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家使用输入法的频率是最高的,甚至比说话的频率还要高。

所以我们想做一个双语输入法:在输入中文的同时,旁边会显示对应的英文。这样不仅能增加用户接触单词的频次,还能提供很好的语言环境。每次输入中文都能看到对应的英文,自然地提高了用户对外语的熟悉度。


🚥 Koji

对,这个听起来就挺有趣的。除了这个还有其他可以分享的吗?


👦🏼 Mark

再说我就没得做了,还得留留。(笑)


🚥 Koji

在过去一两年,你有没有看到某个产品让你拍大腿感叹:「这要是我做出来的就厉害了。」


👦🏼 Mark

AI 娱乐这类产品,比如星野这样的,我觉得有很好的发展方向。它可能会替代传统的小说、漫画市场。对创作者来说,制作有声有画面的小说或动画会变得更简单。

如果只是做陪聊或带有灰色性质的聊天,这不是好的方向。但如果他们能往内容创作这个方向发展并做出成果,可能会形成一个很有价值的新产品形态。


🚥 Koji

我们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想 Mark,除了 Talk AI 你还看到国内有什么产品找到了 PMF?


👦🏼 Mark

我最近听评论介绍了一个 AI 游戏陪玩产品叫 「逗逗」。它在 PC 端能观察你的游戏画面变化,根据你所在的关卡提供教程和建议。

我觉得这是个很创新的方式:在玩家游戏过程中提供实时指导,降低游戏难度,帮助玩家更好地上手。这是个很好的产品思路。





欢迎订阅「十字路口」播客

🚦 我们关注新一代 AI 技术浪潮带来的行业新变化和创业新机会。十字路口是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一个比喻,形容它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伟大的产品往往诞生在这里。AI 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改变,我们寻找、访谈和凝聚 AI 时代的「积极行动者」,和他们一起,探索和拥抱新变化,新的可能性。


👦🏻  主播 Koji:新世相/躺岛的联合创始人。我相信科技尤其是 AI 会在未来彻底改变社会,赋能人类,欢迎大家找我聊天,碰撞想法,链接下一个可能性。Koji 的即刻[5]Koji 的网站[6]

👧🏻 主播 Ronghui:供职于科技 VC,前《第一财经周刊》驻硅谷记者,Ronghui 的即刻[7]

欢迎加入「十字路口」的会员群

☀️ 第一手的 AI 资讯与洞察

👫🏻 鼓励大家谈恋爱/交朋友/寻找未来的同路人

🦀 添加小助理微信入群:Rwkfbcianvd ,或扫下方二维码

参考资料

[1]

集思科技: https://www.johnsmith.cn/

[2]

Talk AI: https://ttalkai.com/

[3]

Viggle: https://viggle.ai/

[4]

Heygen: https://www.heygen.com/

[5]

Koji 的即刻: https://okjk.co/0JSUes

[6]

Koji 的网站: https://koji.super.site/

[7]

Ronghui 的即刻: https://okjk.co/0cbnYV



十字路口Crossing
AI 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改变,我们在「十字路口」关注变革与机会,寻找、访谈和凝聚 AI 时代的「积极行动者」,和他们一起,探索和拥抱,新变化,新的可能性。「十字路口」是乔布斯形容苹果公司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伟大的产品往往诞生在这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