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国家电网公司电网稳定工作会议暨2024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提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是防范大面积停电事故、保障电力安全的重中之重。要深刻认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要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系统安全稳定工作,扎实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电网头条特开设“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系列访谈”专题,采访相关领域专家。
公司四季度工作会要求加快构建新型调度体系,优化各级调度职责,加强核心能力建设,完善调度运行体系。近日,电网头条记者就相关内容专访了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董昱。
电网头条:调度运行控制是系统稳定的中枢。中国电网是20多年来世界上唯一没发生过大停电的特大型电网。从以往的经验看,我国的调度管理体制在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董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和《电网调度管理条例》,我国电网运行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下级调度必须服从上级调度,调度系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在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源结构深刻变化、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系统特性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实现了电网长期安全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相比之下,部分国外电网由于缺少统一调度,调度机构之间是工作协调关系而无上下指挥关系,在稳定控制、故障处置过程中容易陷入各自为战、以邻为壑的局面,延误故障处置,甚至导致重大电网事故。2003年“8·14”美加大停电、2006年“11·4”西欧大停电等典型案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协商调度模式下协调环节过多,导致局部电网故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最终酿成大面积停电。
随着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全国统一大电网的形成,各区域和各省电网间、系统各电压等级间电气联系加强、交换功率加大、运行耦合加深,客观上要求实施整体性、一体化的安全管控。同时,电力系统是包含海量异构元件的复杂巨系统,控制对象遍布于各个地区、各级电网,在统一调度的框架下,需要依靠分级管理来实施电网运行的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国调中心组织各级调度统一制订主网稳定管理措施、统一安排系统运行方式、统一编制联合事故处置预案,各级调度机构在各自调管范围内严格执行统一决策,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保障了全国联网、西电东送等国家重大能源战略的顺利实施,在新能源装机增速远高于用电增速的情况下保持了较高的利用率水平。未来新能源快速发展、用电需求持续增长,电力系统在电源侧呈现间歇性、波动性和趋同性,在负荷侧受季节变化、天气过程、昼夜交替影响越来越大,源荷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匹配的矛盾将更加凸显,更加需要强化统一调度、分级管理,依托大电网物理基础,实施更大范围资源统筹,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电网头条:近年来,随着能源转型发展,电力系统和调度对象发生了哪些变化?
董昱:当前,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电源结构、电网形态、负荷特性、控制对象发生深刻变化。
电源结构由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主转变。“沙戈荒”大基地、海上风电和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建设,新能源逐步成为装机主体,传统电源向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转变。
电网形态由“输配用”单向逐级输电网络向多元双向混合层次结构网络转变。特高压电网加速建设,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虚拟电厂、智能微网等新业态不断发展,全网一体化格局、配网有源化特征日益凸显,高低压、源网荷相互耦合程度不断加深,电网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运行方式更加复杂。
负荷特性由刚性、纯消费型,向柔性、产消型转变。变频空调、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新型负荷快速发展,电力电子化新型用能设备广泛应用,尖峰负荷快速攀升,峰谷差进一步加大,调节资源需求不断提高。
控制对象由集中式常规电源和新能源、交直流电网设备扩展至海量异构的源网荷储全环节,未来较长时间内系统技术仍将以交流电技术体系为基础,但随着传统同步电源占比不断下降,新型储能、构网型设备等新型电力电子装备快速发展,电网稳定支撑由同步机为主向同步机与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并重转变,电力平衡基础由确定性常规电源为主向不确定性新能源为主、支撑性调节性电源为辅转变。
董昱:在电网安全方面。电力系统“双高”特征更加显著,传统稳定问题依然突出,系统呈现低惯量、低阻尼、弱电压支撑特性,宽频振荡等新的问题出现,电力系统稳定面临挑战,传统稳定理论框架和运行、控制、防御体系亟须拓展完善。与此同时,国家间网络对抗日趋激烈,新型攻击技术层出不穷,电力监控系统网络防护需要持续增强。
在电力平衡方面。常规电源增长缓慢,新能源“靠天吃饭”,传统“源随荷动”平衡方式面临挑战。新能源已成为国家电网公司第一大电源和发电增量主体,调节能力不足问题凸显,制约新能源消纳和发展。
在市场机制方面。电力改革踏入“深水区”,各类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多元市场主体诉求各异。能源转型成本从装备逐渐转移到系统,成本疏导机制尚不完善,电网运行质效备受关注。亟须加快市场建设,利用市场化机制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支撑系统灵活高效运行。
在专业管理方面。调度系统在绿色发展、市场运作、提质增效等方面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运行中需要优化多目标、兼顾多约束、协调多主体,统筹安全与发展、保供与转型、计划与市场,破解安全、绿色、经济“三难困境”。
在技术支撑方面。新型电力系统基础理论尚不完善,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需要突破,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需要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强链补链。
电网头条:国家电网公司四季度会提到要加快构建新型调度体系。什么是新型调度体系?其主要特点、核心功能是什么?与之前的调度体系有何不同?
董昱:新型调度体系以服务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为战略指引,以“强安全、保供应、促消纳、提质效”为基本职责,以“安全主动防御、运行主配协同、资源市场配置、技术数智赋能、管理精益高效”为主要特征,以保障新型电力系统“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运行为核心目标。
针对电源结构、电网形态、负荷特性深刻变化,新型调度体系对系统认知、安全防御、能源平衡、协同控制四大运行体系进行重构。
一是构建双驱动复杂系统认知体系,适应稳定机理变化、源荷高度不确定性和运行方式去典型化的新特点,建设模型和数据双驱动、离线和在线双驱动认知体系,推动仿真尺度从机电暂态向电磁暂态提升,强化规划与运行衔接,完善短周期分析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提升稳定分析深度、广度、精度。
二是构建全维度主动安全防御体系,推动新能源从依赖跟随型向主动支撑型转变、稳定管理由“系统分析”向“控制设计”转变。强化主动防御、广域协同、在线监视,研究适应电源特性变化的保护新原理,加强连锁反应阻断措施研究应用,部署宽频振荡防控手段,提升三道防线适应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升级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装备,部署内控技防措施,增强攻防对抗能力。
三是构建全要素综合能源平衡体系,健全多时间尺度气象和水文分析手段,强化气象预测关键支撑作用。变革电源单向匹配负荷变化的平衡方式,形成源网荷储多元互动的新型模式。不断完善“统一市场、两级运作”的电力市场体系,全面建设现货和辅助服务市场,形成市场主导的资源优化配置模式。以电碳协同为优化目标,统筹提升保供和消纳能力。
四是构建一体化主配协同控制体系,强化调度在电力生产全环节的纽带作用,有效统筹发输变配全链条和规划、基建、运行、检修、交易等各环节。完善五级调度贯通机制,推动运行控制从突出主网向全网协同转变。健全新业态调度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实现多元海量资源协同优化调度。
电网头条:下一步,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将如何建设新型调度体系?
董昱:国调中心统筹制订了新型调度体系建设方案,组织实施电网安全、网络安全、电力保供、能源转型、市场建设、运行协同、技术创新、自主可控、管理提升、队伍建设等10方面36项重点举措。统筹各要素保障,不断强化科技、装备、管理、队伍四方面支撑。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原创技术研究,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加强“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力技术融合创新。完善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系统平衡与稳定理论,加快大电网电磁暂态高性能仿真、在线分析决策、构网型安全支撑、海量异构资源协调控制、跨流域水电与风光储协同调度等关键技术攻关。
二是强化装备支撑。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现代产业链调度支链,建设新型调度控制系统,推广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构建高可靠的一体化通信网,推动调度装备升级换代,实现调度装备技术体系由基础保障向创新引领的转变。
三是强化管理支撑。结合电网特性变化,优化五级调度职责定位,完善调度范围划分,强化网调对区域交流主网的安全管理,强化省调主配协同管理和源网荷储平衡能力,强化地县(配)调有源配网运行管理。健全核心业务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机制,强化安全与合规内控,健全新型电力系统运行控制标准体系,提高调度管理质效。
四是强化队伍支撑。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与电网调控融入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和业务需求,统筹推进稳定分析等专业队伍建设,加强支撑运维力量。建设学习型组织,强化学习培训、交叉培养和东西帮扶,提升调度系统专业素质和履职能力。
按照“两步走”分阶段开展建设,第一阶段2025~2027年,初步建成新型调度体系;第二阶段2028~2030年,基本建成新型调度体系。
记者 | 韩煦
执行审核 | 陆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40015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