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万达算盘绝技闯天涯

旅行   2023-08-14 17:01   山西  
自古文人靠笔墨书写春秋,武士凭刀枪征战沙场,而商人,则以手中一方算盘去闯荡商场。


在明清以来的经济发展史中,驰骋欧亚的晋商举世瞩目,他们创造了空前的世纪性繁荣,凭借手中一方小小的算盘,打出五湖四征战欧亚大陆,沟通东西,衔接南北, 财通东亚,利达西欧,算尽天南地北之财源,在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留下了灿烂的商业文化和许多不朽的形象。这个时期,也是算盘大普及大发展的时期。由于商业的发展,珠算已经普及到整个社会,走向寻常百姓家。正是由于当时晋商的出现, 才使得珠算这一古老文化得以广泛地使用和发展。毫不夸张地说:晋商和珠算是“珠联壁合” ,晋商发展了珠算,珠算造就了晋商。从万里茶路第一人、榆次常万达家族的发展史中, 足以看出算盘在当时商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作为晋商之雄的常氏家族,正是靠着手中一方算盘,在我国近代史上纵横捭阖数万里,叱咤风云二百多年,以他们精湛的珠算技艺,代代相传,把中国珠算推向极致。

但是,人们只看见常家成功的辉煌,谁又知道,在他们凭借一方算盘赢天下的同时, 经历了怎样不为人知的艰难苦痛。也许,只有那些被硝烟熏黑、 被血泪所染的算珠, 才能一是一、二是二地记录下他们当年的艰辛。


“少而读,长而商,荣而归” ,正是常氏家族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常万达一生的真实写照。“少而读” 不仅是学习文化,更有一门必不可少的学问:那就是算盘。

出生在商人之家的常万达,从他周岁生日“捉周”时,第一眼就从放在身边的许多玩具和食品中,瞄上了那架黄梨木算盘,在父辈的赞叹声中,这个刚满周岁的孩子,从此一生与算盘结缘。

稍稍懂事的时候, 母亲就开始把着他的小手数算珠。有一天,母亲让他猜一个谜语: “一个东西长又方, 多少银钱都能装”他知道这个能装下无数银钱的东西就是算盘时, 更加对这个神奇的算具爱不释手,整天拨弄着算珠,产生出无限退想。

过年时,父亲从口外回来,,一进门,发现这个淘气的小儿子竟然将算盘反过来,放在地上当车推拉。虽然已是一年多未见, 父亲仍然大为恼火: “你这个缺乏管教的淘气鬼, 怎么能把算盘倒过来?你不知道那是对算盘的不敬吗?一架算盘,对于我们生意人来有多重要!它是我们生财的工具,咱们家世代经商,你不懂得尊重算盘,长大怎么能去继承祖业呢?”

不久以后, 父亲带着常万达去了张家口,进入私塾进行系统学习,听老先生解惑授业。老先生第一节课给他讲了一句顺口溜:“会写会算,学业一半;算盘学好,遍地是宝。”从此,先生的话为常万达开启了他一生中“一方算盘一支笔”的职业生涯。

几年以后,凭着他聪慧与天赋,悉心研读,常万达自认为他的算盘已然打得精准纯熟。面对严厉的父亲,常万达底气十足,坦然地汇报道: “孩儿如今不仅学会‘九盘清’‘ 风凰双展翅’这些简单的打法,还能打‘二相公担水’ ‘狮子滚绣球’ ‘八仙过海’‘九龙戏珠’ ‘姜太公钓鱼’ ‘秦王乱点兵’……”

“你打个‘孤雁出群’我看!”

常万达拿过算盘, “噼里啪啦”打出了99980001这样一串数字,那个远远的“1” ,呈现在算盘上犹如一只孤独的大雁。老父亲看了一眼,厉声说: “用蛇蜕皮还原!”

又是一阵“噼里啪啦” ,算盘上的数字又回到原来的999。老父亲看了看,依然面带厉色: “这些全是熟套子,没有一点新意。来人!拿账本过来,让他撵流水!”

有仆人急忙递来账本,父亲打开账页, 一口气飞快地念出八十多行数目,只见常万达额头渐渐渗出汗珠,有些力不从心。父亲见状,扔下账本说: “每天尽打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能练出什么真本事!那些熟悉的套路,只是一种入门的练习,根本不能靠它去行走商场。现实中的数字千变万化,岂是那几个老套子能够囊括!从今天开始,每天晚上天黑以后,你要从窗户上的猫道里伸出手去,摸黑儿盲打,要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 掌握指尖协调的精准功夫,不要再去练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套子!”

这次“撵流水” ,使常万达认识到,几年所学,远远不能适应现实中毫无规律的数字变化,必须静下心来苦练基本功夫。

正是隆冬数九的时候, 张家口的冬天比老家榆次更加寒冷。常万达遵循父亲教导,每晚将一本账簿放在眼前,从窗户上一掌多宽的猫道口伸出手去摸黑儿盲打算盘。几天下来,那双小手已经开始红肿,直到冻疮流出血水,他仍然咬牙天天坚持练习。终于苍天不负,练就了一手过硬的功夫, 一摞厚厚的账册,在他十三档算盘上盘来盘去,丝毫不差。但手上的冻疮却从此留下了根,即使在大热天,手上的疤痕处都会不时发出一阵难耐的痛痒。这种“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过程,不仅练就了常万达一手技艺,同时锻炼了他吃苦忍耐的坚强性格,奠定了他日后行走商场的基础。


十九岁那年,常万达正式跟随父、兄走上了万里茶道。

常家最主要的茶叶贸易, 从收茶、制茶、运茶、售茶的各个阶段,成本核算贯穿于其中每个细微环节。如各种收茶、制茶的器具价格、人工费、包装费,水路、 旱路的里程、运费、 装卸费,驼运费、骡运费、车运费、多次装卸费,途经歇马店的人、畜食宿费,以及各个关卡的厘金税费等等;在蒙、俄销售茶叶时,又要按照各地不同客户的要求分为“三九” “三七” “二六”等各种不同规格的砖茶,规格不同,价钱各异;换取回来的各种牲畜及畜产品又要各自按价折算,所有这些庞大而繁杂的计算, 全靠一方算盘来完成,且要做到分毫不差。如果没有过硬的珠算技艺, 焉能完成如此繁杂庞大的计算任务!

直到此时,常万达才真正理解了父亲当年对他的苛刻,理解到一个茶商万里茶路上一步一算、 于细微处见功夫的艰难。感受到算盘文化,乃是一个商人安身立命之本。算为商用, 经商就要计算,不懂算盘,就没有经商的底气。珠算技艺,是最接地气、最有使用价值的商用手段。
父亲看着日渐成熟的儿子, 常常暗自感叹:欲兴常家,唯三儿也!
有人曾经说过:“矮人各有各的矮法,但是牛人却是相似。像许多成功人士一样,常万达凭着他天生过人的才智、吃苦忍耐的个性,和精于计算的才能,奠定了他在商场上的位置,最终不负父辈期望,成为茶道上的一代帝君。

为了祖上的基业,常万达立志继承和发展算盘文化,代代相传,使更多的人认识算盘、使用算盘,把这一神奇的算具普及到社会、普及到老百姓之中。为此,他以及常家后人先后在乡间成立了十一所学塾、教馆,除《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四书》《五经》等启蒙教育外,珠算是一门必修的重要课程。他教导后人效仿先人“少而习儒,长而从商,儒而善贾,贾而好儒”的家族传统,以及“严谨是算之本,善算是商之荣” 这些道理。这种教育,在全国来说,也许并不算早,但在山西,可以说是最早的商学教育。就是在选拔学徒时,也必须首先过了珠算和毛笔书写大关。从他们留下的无数账册中那些精准无误的核算,足以看出他们从东家到掌柜一个个过硬的珠算技艺。

遵循常万达的理念,常氏后人一个个善算、善贾,深谙盘中世界,算里乾坤, 才将常氏祖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我国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第一丰碑。

观常家精英,从 “三怀” “十秉”到历代子孙,哪个没有一手精湛的珠算技能!他们一个个从刚刚懂事,就开始数算珠、背口诀、练指法,每日深专细研, 贯穿古今, 经商的意识从小植根在潜意识中。“不会算盘,就不是经商的材料” ,所以说,常万达不仅是常氏家族事业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也是晋商珠算发展的重要人物。他是晋商发展史上的英才,更是中国珠算史上的一颗明星。正是由于山西商人常万达等商界英才的出现,以他们本身精湛的珠算技艺,世代相传,才把算盘的使用发展到了极致。在明清以来的二百多年中,经过岁月的积累和洗涤,一代一代的演绎,终于将中华民族这一宝贵的遗产传承发展至今。在珠算与晋商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形成了一种独一无二的精神——善算、善贾的晋商精神。

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珠算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蕴藏着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是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这不仅是常家的骄傲,而且是山西人的骄傲, 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愿这种精神成为培养民族文化的沃土,继续发挥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重振晋商雄风!





山西常家庄园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晋商文化旅游示范性景区、中国首批影视指定拍摄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