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五颜六色的天空
少剑波是《林海雪原》中的核心人物,他身上的很多特点,都能够完全吸引广大观众。
在战斗过程中,他能够冷静的分析敌情,在周密部署的过程中屡出奇兵,展现出足智多谋的一面,除此以外,他过人的胆识也总是能够在别人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将这一人物刻画出来的作家,同样是一个经历颇多的老战士,在“少剑波”的身上,也总有他的影子;还有一位演员,他将“少剑波”的形象演得深入人心。
他们分别是曲波和张勇手。
“少剑波”的小说里外
有人说,《林海雪原》当中的“少剑波”就是张勇手,实则不然,他应该是曲波。
可曲波也希望有一个人能够将这个角色的特征充分塑造出来,而张勇手刚好能够承担这样的重任,两人在现实中几乎毫无交集,却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这也算时代的鲜明特征。
1923年,曲波出生在一个极为贫困的家庭,他的父亲曾经给别人
13岁的那年,因为家庭实在拿不出学费,所以曲波也只能失业在家帮助父亲务农,15岁的时候,他对八路军非常感兴趣,也知道他们是农民的队伍,就这样,在他的内心深处也埋下了当兵的种子。
他先是在胶东公学读了几年书,到了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
那会,他则跟随着部队在山东地区参与作战,担任过连、营部的指导员。
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曲波便跟随着大部队的步伐开赴东北作战,还担任过大队和团部的指挥员。
后来,由于具体情况的需要,曲波还率领过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在牡丹江密林处和敌人周旋,打了一场极为艰难的剿匪战争。
也正是这样一段经历,让他一生都记忆颇深。
在新中国建立的那一年,他开始赶赴海军学校,担任学校工作的领导任务,由于各方面条件都很出色,第二年他又被调往工业建设战线,去过工厂和设计院。
看着新中国的各方面发展都在向着好的方向,曲波也格外开心,从1955年起,他拿起了笔,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他笔下的很多内容,都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
195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获得了出版,后来这部小说还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特别是后来还在这部小说的基础上诞生了一部名为《智取威虎山》的京剧,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据他的战友们回忆,在很久以前,曲波便萌生了一些写些文字的想法。
在东北期间,他就会充分运用起自己的业余时间悄悄写下一些章节,遇到不满意的地方就给全部撕掉了。
在回北京以后,他又会把先前的稿件拿出来继续写,不过他这个人更喜欢藏着秘密,在没有大功告成之前,他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这种状态,甚至连他的孩子都毫不知情,还以为父亲只是单纯地在房间内忙碌工作。
而且,他写字桌里面的抽屉总是半开半关,只要听说了有邻居和同事前来找他,他就会立刻将这些信件塞回到抽屉当中。
他的缺点是爱面子,并且自尊心极强,他觉得自己若是没有办法写好这本书,发表之后自然也会闹得满城风雨。
这本书对于曲波来说意义重大,在发表的时候,他还特意叮嘱对方一定要把电话打到家里,不要通过自己的工作地转达,也是怕走漏了风声。
后来,《人民文学》副主编知道后,先选发了《奇袭虎狼窝》的章节,并找来了曲波,对他说:“这本书将会是咱们国家文学创作上的一个可喜收获。”
书出来了以后,果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趣的是,有次他的堂兄买回来了一本,阅读后还送给了他,他拿到书后也吃了一惊。
曲波的妻子,在这件事中一直默默支持着丈夫,她是山东龙口人,也是一名老战士,从1938年开始便进入了队伍。
其实,曲波的这一系列做法也并不是无法理解,他选择低调,自然是有原因的。
早在开始动笔的时候,他就总是会想到那些枪林弹雨中的生死端游,还写下了很多战友的名字,其中就包括很多战斗英雄。
和很多牺牲的战友相比,自己无疑是格外幸运的,可能是基于这样的原因,他也想着把所有的故事全部当作小说中的人物。
后来,有读者通过分析书中主人公“少剑波”的故事,大家也发现了,这个人的原型人物大概率就是曲波本人,其中很多经历都格外相似。
如果不是他本人,那么也是曲波身边非常亲密的战友,只不过增加了一些艺术角度的加工。
而这个人物,也正是《林海雪原》中的核心人物,真正让他风靡全国的,是另外一位知名的演员的充分演绎,他的名字叫张勇手。
“少剑波”是一个充满了光辉的形象,仿佛在谈笑之间,他便能消灭敌寇,在各种事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他也总是能做出一些异于常人的举动,这也让“少剑波”多了一番传奇色彩,而少了一些人情味。
想要演好这样的角色,似乎光靠单纯的演技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些经历。
张勇手老师完全符合这样的特征。
大家心目中的“少剑波”
或许他出演的这个角色太过于深入人心,所以大家只能记住他是少剑波,而渐渐忘记了他的真名,似乎也忽视了曲波。
当初,大家加入八路军扛起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是为了自己充分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
而张勇手的人生,起点也非常的凄惨。
1934年,张勇手出生于山西汾阳的贫农家庭,年仅3岁的时候,他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
结果,如此不幸的家庭依旧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后来母亲的手因不幸受伤而惨遭截肢,这也让他的家庭变得更为穷迫。
张勇手从小都有一个理想信念,他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现状,这跟“少剑波”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凭借着自己的机警和聪慧,他的能力也不输任何其他孩子,在14岁的那年,张勇手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晋公中学。
当地的文工团来学校选拔演员,因为张勇手长相帅气,对方一眼便相中了他。
这下,他也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还跟随十八兵团参加了解放太原的战役,后来随着部队一路西进,渡过黄河后打到了西安和宝鸡,身上已经是战功赫赫。
儿时缺失的家庭,也成为了他在战场上的动力。
1950年,张勇手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并且投入了战勤工作,这次,他也真正成长为一位久经考验的老战士。
当大部队回到了祖国,他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留在了朝鲜。
1956年,部队在休整的过程中,张勇手则担任起分队长的职务,带领七个同志前往朝鲜国立艺术剧场,学习当地的朝鲜舞、苏联民间舞以及芭蕾舞。
也正是那年,他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回国后,国内的各方面文化建设也都开始了,八一制片厂也正在部队挑选演员。
在这个时候,经历了这么多战斗,张勇手的眼睛更是时刻都放着光芒,他也被选中,并且参演了电影《黑山阻击战》,在片中饰演一位连长,这也是张勇手第一次在荧幕之前亮相。
最初面对镜头的时候,张勇手格外紧张,他也发现了拍摄电影和日常生活完全是两码事,也没有想到,拍电影竟然是一件如此辛苦的工作。
这部电影制成以后,张勇手的优异表现也很快得到了各位导演的青睐,于是在1958年,他也被正式调往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剧团,并参演了电影《英雄虎胆》。
后来,在拍摄《海鹰》的时候,他在船上与海军们同吃同住,他和其他演员要共同克服晕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将水手长这个角色演得十分乐观风趣,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有了之前这样的经历,他才最终获得了机会出演剿匪电影《林海雪原》,在片中饰演核心人物少剑波。
那个时候的条件也格外艰苦,每个月也分不到多少粮食,上过战场的张勇手总是能够克服困难,特别是在东北拍摄期间,他经常由于吃不饱饭而导致身体发抖,只能通过跺脚来取暖。
他当然了解过曲波的故事,也看过《林海雪原》这部小说,从他自身的经历来讲,他也是非常能够理解曲波和他塑造的人物,所以他知道,如此艰巨的任务交给自己,自己一定要做好。
那些战场上的生活也是他这一辈子难以忘怀的记忆,即使是在物质不充裕的情况下,他依旧能够将这些人物饰演得惟妙惟肖,让人称赞叫绝。
“少剑波”身上的很多特点,也都是张勇手本身所具备的。
比如在小说中,面对老人不理解工作,“少剑波”总是会用通俗的语言来做宣传,耐心博得大家的信任,并且还时常关注着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
张勇手也是如此,在文工团期间,他们便会主动积极接触广大群众,并且获得他们的信任,并想方设法和群众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最终各项工作才能够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在小说中,“少剑波”没有任何架子,而是会和战士们保持亲近的距离,电影中也会出现很多“少剑波”微笑的镜头,大家都感受到十分亲切。
“少剑波”就是这样的一位首长,他总是能够让手下的战士们充满昂扬斗志,这是一种“近距离”领导艺术,《林海雪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角色,才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而张勇手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也是这样,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个演员而衍生出任何优越感,同样也会跟大家同吃同住,在适应一个角色的时候,他甚至要比大家更为艰难。
“少剑波”具有首长那种威严感,工作认真起来的时候更是“六亲不认”,思考问题的时候,几乎谁也不敢接近他。
这也是他的魅力之一,工作过程中不近人情,才能真正成为一位优秀的解放军指挥员,带领战友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拍摄电影中遇到的难度也绝对不小,特别是那个年代各方面技术还不算很成熟的情况下,大家住在农舍之中,张勇手同样也会如此。
《林海雪原》之后,张勇手塑造的这个角色已经彻底是深入人心了,每当人们提到他的时候,就会感觉到他就是“少剑波”,而提到“少剑波”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张勇手的样子。
随后,张勇手接到了越来越多的角色,也真正做到了大放异彩,在当年也是响当当的存在,被广大观众们冠以“英俊小生”的名号。
他和其他知名演员主演的电影同样非常有名,比如《哥俩好》、《地道战》、《打击侵略者》等,都是当时红极一时的优秀电影。
渐渐的,张勇手也希望能在这条路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并且走向了自导自演的路。
1976年,他凭借多年的积淀拍摄出了《南海风云》这部剧;1984年,他自编自导了一部反映西路军妇女团征程的电影《祁连山的回声》,这部片也直接获得了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二等奖。
此后,随着他的年龄越来越大,也接连拍摄了很多其他类型的影片,甚至包括了一部名为《梦断紫禁城》的古装剧。
最后一次亮相荧幕,还是在2019年,他出演了电影《一切如你》,也正是那一年,广大老观众心目中的“少剑波”获得了终身成就奖。
他演戏,和曲波写书,两人中间确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曲波塑造的角色将他捧红,而张勇手则用自身的演技充分诠释了角色的内涵,他将战士们的道德和情操融入到艺术之中,那种真挚朴实的情感总是能感动无数观众。
当初年轻帅气的张勇手,已经成为慈祥和蔼的张爷爷了。
他也会经常参加一些节目或者交流会,来讲述自己当年的故事。
在天津卫视《看看谁来了》这档节目中,张勇手就以嘉宾的身份参加,见到了老战友陶玉玲。
面对主持人不断开起的玩笑,张勇手老师也经常捧腹大笑,足以见得他的精神依旧很好,两人一起回忆着过去拍摄的影片,张勇手对很多细节依旧记得非常清楚。
两个老战友相互“斗嘴”,也将现场的气氛推入了高潮。
陶玉玲说:“他当导演的时候,都没有选择我!”
后来,记者专门去了八一干休所采访过两次张勇手老师,八十七岁的“老兵”留着花白的胡子,身体也非常硬朗,看到有人来了,他马上将自己的腰板挺直。
无论记者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张勇手老师都显得格外健谈,仿佛那些事情就是发生在昨天一样。
记者发现,房间中到处都摆着过去的照片,墙上还有一些旧剧照,张勇手老师在回忆那些往事的时候,动不动还会指着墙上的照片给记者做辅助说明,跟老人交谈是一件非常有趣的过程。
结果,采访进行了一大半的时间,张勇手老师突然向记者表示,自己现在还要赶到附近的电力医院去看望自己的夫人,并且给他办理一些治疗手续。
八十多岁的老人,仍然能面对闪光灯,依旧能和大家分享故事,有一次,他还在一场交流会中跟观众们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
一代代人都是在八一厂中成长起来的,张勇手讲述的就是过去荧幕内外的生动写照。
半个多世纪以来,《林海雪原》被改编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张勇手则总是会关注着这部曲波笔下的经典著作。
他觉得,最初的那部电影版中,蕴含的感情是最为纯粹的,即使现在的影视制作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
而创作出这部经典著作的作者曲波,另一位光荣的老战士,已在2002年6月27日于北京逝世,享年79岁。
无论时间过去了多久,人们依旧会记得两位老人共同展现出的经典人物。
他们俩的人生,似乎并没有太多的交集,可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们却又如此的亲密无间。
同时,那也是新中国第一批电影人执着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