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6—30日,第六届“野生动物疟原虫等血液寄生虫”与第三届“世界野生动物疫病研究网络(WDRN)”国际研讨会在哥伦比亚麦德林市安蒂奥基亚大学联合召开。本次会议的目标是介绍疟原虫等野生动物血液寄生虫、野生动物疫病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交流思想并建立联系以发展合作,促进跨国界、跨学科的合作和交流,提升全球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和防控的能力。
本次会议由哥伦比亚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Colombia, Universidad Nacional de Colombia)、安蒂奥基亚大学(University of Antioquia, Universidad de Antioquia)和国际动物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Zoological Sciences, ISZS)共同主办,安蒂奥基亚大学承办。国际动物学会作为主办方之一主要参与了本次会议的组织筹备工作。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的支持。国际动物学会野生动物疫病研究网络工作组专家、墨西哥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斯坦福大学Rodolfo Dirzo教授,西班牙国家自然博物馆Santiago Merino教授,野生动物疟疾网络(Wildlife Malaria Network)执行主席、英国基尔大学Jenny Dunn教授,南非自由州大学Edward C. Netherlands教授等多位领导和专家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方式进行。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哥伦比亚、西班牙、德国、英国、法国、巴西、墨西哥等全球20余个国家的12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包括6个主旨报告,分别是26日上午Santiago Merino教授的“血液寄生虫和野生动物:学科的发展”;26日下午Rodolfo Dirzo院士的“来自人类居住区的啮齿类动物血液寄生虫”;27日上午Jenny Dunn教授的“野生动物疟疾网络 (WIMANET):我们是谁,我们做什么,我们能为你做什么”;27日下午 Alexandra Corduneanu教授的“与蝙蝠相关的血液性病原体”;28日上午Alzbeta Sujanová博士的“鸟类和它们隐藏的伙伴:有联系吗?”;29日上午 Edward Netherlands教授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血液寄生虫的生物学:对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和生态学的见解”。会议期间举行了为期四天的学术研讨,共包括54个口头报告和60个墙报。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等机构的5位中方专家作了口头报告,分别是金坚石研究员的“自动化数据获取与人工智能助力细胞类型的识别”;董路教授的“从隐存的遗传多样性理解鸟类疟原虫与宿主的协同演化动态”;文陇英教授的“一种优势肠道细菌可调节候鸟的无症状病毒携带”;黄希博士的“血孢子虫在同域候鸟和留鸟间的传播特征”;王心怡的“什么样的鸟类物种更易感染禽疟疾?——一项基于可解释机器学习的全球研究”。国际动物学会顾问委员、前秘书长韩春绪研究员和国际动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Integrative Zoology杂志编委、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金坚石研究员分别主持了主旨报告和口头报告。此次大会是国际动物学会又一次走出国门、联合当地科研机构和大学召开的国际研讨会,也是国际动物学会首次在南美洲举办的活动。大会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国际动物学会的影响力,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大会有力促进了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与跨国合作交流,提升了全球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控能力,促进了野生动物疫病监测与防控的技术标准规范的建设、应用与推广。(资讯来源:2024.12.16 中国科协技术协会网站 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国际动物学会 供稿)
欢迎探索人体寄生虫世界,好多未解之谜等您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