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感染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诊疗1例报告(2024) ◈病例再现

文摘   2024-10-31 19:38   湖北  





肝吸虫病是一种地域性高发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全球感染人数累计超过3500万例,主要分布在韩国、越南、俄罗斯东部、日本和中国沿海地区等。在我国约有1 500万例,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等地区。肝吸虫感染的严重病例相对少见,而高危人群一旦感染,尤其是当感染发展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时,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因此,早期发现肝吸虫感染并及时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报道1例肝吸虫感染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诊疗过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肝吸虫感染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55岁,汉族,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多年,嗜食生鱼片10余年,未定期体检。2021年3月15日至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就诊,以“腹胀、纳差2月余”为主诉收治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精神疲倦,腹胀、纳差,上腹部疼痛,程度可忍受,无向肩背部放射,无发热畏寒等症状,近期体重明显减轻。入院体检:全身皮肤色泽晦暗,巩膜轻度黄染,上腹部剑突下轻压痛,剑突下可触及8 cm×8 cm肿物,表面不平,质地稍硬,活动度差。中下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部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55×109/L(参考值4.0~10.0),红细胞3.98×1012/L(参考值3.5~5.5),血红蛋白111.0 g/L(参考值120.0~160.0),中性粒细胞数8.09×109/L(参考值2.0~7.0),中性粒细胞比率76.7%(参考值50~70),谷丙转氨酶116 U/L(参考值<45.0),谷草转氨酶133 U/L(参考值<45.0),谷氨酰转肽酶258 U/L(参考值<45.0),凝血酶原时间12.30 s(参考值10.50~13.50),国际标准化比率1.06(参考值0.85~1.2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2.4 s(参考值22.5~34.0),纤维蛋白原6.04 g/L(参考值1.8~4.0),D-二聚体4 750µg/L(参考值<550),甲胎蛋白298.70 IU/mL(参考值0~5.80),糖类抗原12 549.3 U/mL(参考值<35.0),糖化血红蛋白9.4%(参考值0~6.1),血沉63 mm/h(参考值<42.0),超敏C反应蛋白104.70 mg/L(参考值<10.0)。心电图示: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电压,不完全右束支阻滞。心脏超声示: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并糜烂(胃窦)。

2 病例诊断

2.1 流行病学调查

患者为广州城市居民,嗜食生鱼片10余年,否认饮用生水史及牛、羊、狗等动物密切接触史。

2.2 粪便常规

采用新一代自动粪便处理分析系统(沃文特FA280)进行粪便常规检测,结果显示:血红蛋白检测阴性,转铁蛋白检测阴性,脂肪球阴性,查见肝吸虫卵,见图1。

图1 粪便常规查见肝吸虫卵(×60)

2.3 免疫学检测

患者血清样本外送至广州达安临床检验中心,结果显示肝吸虫IgG抗体阳性

2.4 影像学检查

2021年3月15日,经腹部超声显示肝内多发实性占位,考虑肝内胆管癌并肝内转移可能。门静脉内多发低回声,考虑癌栓形成可能。上中腹肝包膜前方低回声团,考虑淋巴转移可能。胆囊缩小并囊壁增厚,胆囊多发结石。腹部平扫+增强CT示:肝左叶多发恶性占位,考虑肝S4段原发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内多发转移可能(图2),并前胸腹壁转移及肝门、肝胰间隙多发淋巴结转移,左、右支及主干上段、肝中、肝左静脉多发癌栓及血栓形成,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囊结石,胆囊萎陷。

2.5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内多发转移、肝吸虫病。诊断依据:(1)患者为广州城市居民,嗜食生鱼片10余年;(2)粪便常规中查见肝吸虫卵,血清肝吸虫IgG抗体阳性;(3)腹部超声示肝内多发实性占位,考虑肝内胆管癌并肝内转移可能。门静脉内多发低回声,考虑癌栓形成可能。上中腹肝包膜前方低回声团,考虑淋巴转移可能;(4)腹部平扫+增强CT示肝左叶多发恶性占位,考虑肝S4段原发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内多发转移可能,并前胸腹壁转移及肝门、肝胰间隙多发淋巴结转移,左、右支及主干上段、肝中、肝左静脉多发癌栓及血栓形成,肝内胆管轻度扩张。(5)胆管细胞癌还应当与肝细胞癌相鉴别: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胆管癌的主要方法。超声是首选,有助于鉴别肿块与结石,初步确定梗阻的部位,门静脉受侵程度;CT可显示肝内外胆管周围组织受累情况,为判断病变分期及手术可能性提供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胆管细胞癌还应当与肝细胞癌相鉴别,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典型的胆管癌影像特点,可做出临床诊断,内镜下壶腹部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2.6 治疗与转归

治疗上予抑酸、护胃、抗肿瘤、调控血压、调控血糖等对症治疗,患者肝功能较差,暂不予吡喹酮驱虫,改用阿苯达唑10 mg/(kg·d),每天一次,连用7d。同时建议患者完善肝穿刺活检以制定抗肿瘤方案,但患者及家属拒绝,治疗7 d后,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患者腹胀再发,前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给予“伦伐替尼”治疗10 d,症状逐渐加重,遂停用“伦伐替尼”。此时,患者腹胀、纳差症状加重,且出现双下肢水肿,前往我院中医科住院治疗,复查大便常规示肝吸虫卵未查见,予以抗肿瘤、利尿等对症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腹胀反复发作,于2021年5月22日再次入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复查腹部平扫+增强CT示:考虑肝内胆管细胞癌肝内多发转移,较前明显进展(图2);并前胸腹壁转移及肝门、肝胰间隙、心膈角多发淋巴结转移,门静脉左、右支及主干上段、肝左中静脉及下腔静脉多发癌栓及血栓形成,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腹盆腔中-大量积液,治疗上予抗肿瘤、调节免疫、抑酸、通便、止痛、抗凝、控制血糖、降血氨等对症支持治疗,经治疗,患者腹痛、腹胀症状改善,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未同意进一步抗肿瘤治疗,转下级医院姑息支持治疗。出院后12个月后随访,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

图2 患者腹部平扫+增强CT检查
注:A.箭头示肝S4段肝内胆管细胞癌(横断位);B.箭头示肝中、肝左静脉多发癌栓(横断位);C.箭头示肝S4段肝内胆管细胞癌(冠状位);D.箭头示肝S4段肝内胆管细胞癌(横断位),2个月后较前明显进展;E.箭头示肝中、肝左静脉多发癌栓(横断位),2个月后多发癌栓及血栓形成,肝内胆管轻度扩张;F.箭头示肝S4段肝内胆管细胞癌(冠状位),2个月后腹盆腔中-大量积液。

3 讨论

肝吸虫感染源于人们食用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或虾,囊蚴在十二指肠内孵化,然后迁移到肝胆管中成长为成虫。首先,成虫在肝胆管内寄生,由于摄食活动导致胆管上皮受损,引发炎症反应和细胞浸润。其次,肝吸虫感染可能激发细胞因子释放和T细胞活化等免疫反应,最终导致肝胆慢性炎症和胆管周围纤维化。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促使胆管上皮发生腺瘤样增生,并有可能发展成胆管癌(cholangiocar‐cinoma,CCA)。胆管癌通常为中低度分化的腺癌,其5年生存率极低。慢性炎症、肝硬化、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被认为是导致胆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在肝吸虫感染高发地区,胆管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发病率与肝吸虫感染率密切相关。因此,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明确将肝吸虫列为人类致癌物,并确定其为I类致癌物

本病例中,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腹胀、纳差、腹痛和体重下降。然而,这些症状也是非特异性的,容易与其他肝脏和胆道疾病相混淆,尤其是在早期阶段。该患者通过粪便常规、免疫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为肝吸虫感染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近年来,肝吸虫感染的检测方法有了重大的进展,传统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粪便中肝吸虫卵来确诊,这种方法对于轻度感染和早期感染可能不够敏感。最新检测手段包括分子生物学方法和血清肝吸虫抗体检测,这些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更早地发现肝吸虫感染,从而提供早期治疗的机会。

治疗合并肝吸虫感染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面临着多重挑战。首先,肝吸虫感染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限制了抗肿瘤治疗的选择。对于患有肝吸虫感染的患者,应综合考虑肝功能的情况,权衡治疗的利弊。其次,肝内胆管细胞癌通常在晚期才被发现,治疗难度较大,手术切除的机会较少。目前,尚缺乏一种通用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通常需要个体化制定,包括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合并感染可能导致治疗的不确定性增加,治疗的预后通常相对较差。

综上所述,当患者出现腹痛、腹胀、体质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时,尤其是在流行区有相关高风险因素的情况下,要考虑肝虫感染可能性,应当采取多种诊断手段明确诊断,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此外,还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吸虫感染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早期诊断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病例来源:2024 ,24 (07)  中国热带医学  李秀秀等 参考文献略)



华支睾吸虫


看看会讲故事的央视主持阿丘如何讲述肚子里的”黑虫“


央视新闻报道



欢迎探索人体寄生虫世界,好多未解之谜等您发现


一个月发烧3次,浙江男子感染两种“要命”寄生虫!起因是三个月前一趟广州行.......

“这是我这个月第3次发烧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前不久,经历了3次发烧的孔先生到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就诊,因为伴有偶发咳嗽,孔先生一直以为自己是得了流感。


喜吃生腌 女子体内长出近十条寄生虫

当医生使用胆道镜探查胆道时,竟发现胆管内有许多活虫在到处爬动。


2020年广西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2015年全国第三次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显示,广西肝吸虫感染率达6.68%。


广东佛山6岁孩子患上肝吸虫病 竟是砧板惹的祸

广东佛山一名6岁男孩在幼儿园体检时,被查出转氨酶升高近20倍。孩子的父母带他到医院就诊。医生说,男孩是患上了“肝吸虫病”。


肝吸虫引发胆管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2021)

华支睾吸虫病已成为我国现如今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


一盘顺德鱼生引发的寄生虫

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淡水生鱼片的风险,避免无辜的吃货们遇到相似的麻烦。


吡喹酮治疗门诊华支睾吸虫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吡喹酮是一种广谱抗蠕虫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治疗华支睾吸虫病的标准药物,但因常规推荐的治疗剂量较大,药物毒副作用明显,服药依从性差,大多建议行住院治疗。


男子体内发现很多寄生虫,医生:和饮食习惯有关

医生介绍,他本来诊断是胆管结石,然后准备取石,但是取出来的是寄生虫。


醉虾、鱼皮下肚,52岁女子染上寄生虫

52岁的蒋女士就因饮食不当而遭了殃。


“原来杀虫秘籍不管用” 男子胆管现大量“黑”虫

又一例华支睾吸虫病


罕见! 一岁男童感染肝吸虫,这个坏习惯很多家庭都有

一岁孩儿感染肝吸虫,家长千万要注意。


64岁阿伯腹痛黄疸,胆汁里竟窜出虫子

看到从自己体内窜出来的活虫,李伯连连表示:“再也不敢吃生鱼片了!”


女子体内取出“活虫”,医生:因爱吃这道菜 (2020)

深圳的程女士去年12月就查出了胆囊结石,但一直不当一回事,就当程女士都忘了有胆囊结石这件事的时候,它毫无预兆地“发威”怒刷存在感。


南宁市市售猫华支睾吸虫感染调查

在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人们有喜欢用生鱼或是鱼内脏喂猫,造成猫重复感染,使得猫具有很高感染率和感染度,可作为传染源不断向环境中排出虫卵。


吉林省西部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现状调查(2019) 

吉林省属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


从认识到实践 — 纪念华支睾吸虫发现140周年(2014) 

中国的丝虫病已被消除, 血吸虫病和疟疾的消除目标正在实施过程中, 这为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契机。


这样吃鱼会把虫子吃进肚里!已有3500万人中招,看看会有你吗?

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总离不开这样一种食材,它就是有吉祥寓意的“鱼肉食品”。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喜爱。


舍命吃"鱼生"

妙极了,吃第一口“鱼生”,竟是那么嫩滑鲜美,无论在口感上或心理上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横县鱼生文化研究

对活鱼生吃的饮食习俗进行研究,希望能为预防肝吸虫病打开一扇窗。


肝吸虫性胆管炎误诊为胆管癌病例分析(2018)

回顾性分析3例肝吸虫性胆管炎误诊为胆管癌临床资料, 旨在总结经验教训, 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肝吸虫性胆管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慢性人华支睾吸虫病1例分析报告(2019) 

需提高华支睾吸虫病的鉴别诊断意识, 注重流行病学史尤其是饮食习惯调查, 重视粪便中多次仔细查找病原学依据, 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2018年顺德龙江淡水鱼及生熟不分砧板关于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调查研究

顺德地区由于鱼生文化根深蒂固,动辄“鱼生全宴”招呼客人,认为目前鱼塘养殖科学化后鱼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率已经很低,从而掉以轻心,同时由于顺德区政府近几年来针对社区已普及免费派发驱虫药,而产生“先享受鱼生美味再杀虫”天真想法。


嫩江流域齐齐哈尔段野生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现状

齐齐哈尔作为嫩江水域的重要区段,江河纵横,盛产大量淡水鱼、虾,适宜华支睾吸虫发育的中间宿主种类繁多,且产量大,水域周围野生渔村内 “杀生鱼” 被视为招待贵宾佳肴,当地烧烤小型鱼类较为盛行,使人群感染机会大大增高。


大安市月亮湖镇华枝睾吸虫病调查

华枝睾吸虫病属食源性疾病,加强对华枝睾吸虫感染的高度重视 ,加大宣传力度 ,认识其危害性 ,改变饮食习惯是预防华枝睾吸虫感染的关键。


中山市东凤镇某社区肝吸虫感染与防治调果分析(2018)

肝吸虫感染主要与当地人民喜吃生鱼、生虾食生活习惯,有关 淡水鱼虾又是肝吸虫主要的第二中间宿主, 人们食用被肝吸虫囊蚴感染的淡水鱼虾后, 囊蚴可以人体内发育为成虫。


肝吸虫性胆管炎误诊为胆管癌病例分析(2018)

回顾性分析3例肝吸虫性胆管炎误诊为胆管癌临床资料, 旨在总结经验教训, 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肝吸虫性胆管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肝吸虫病合并胆道多发性结石和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误诊为布加综合征1例报告(2018) 

慢性肝吸虫感染导致肝内小胆管阻塞、胆汁淤积, 经过长期反复刺激、炎症, 导致临近肝细胞变性、坏死、萎缩, 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 肝脏变形淤胆、体积增大, 进而压迫肝内段下腔静脉, 导致最初被误诊为布加综合征。


淡水鱼中的肝吸虫囊蚴 ◈闻不若见

肝吸虫囊蚴是肝吸虫病的原凶,看看它的模样。


《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及编制说明的有关内容节选

生食有标准???


女子腹痛三年 祸根让人吃惊

26岁的年轻女子反复腹痛3年,一直以为是胆囊炎,她因腹痛不止来到医院就诊,结果医生在给她检查胆道时,竟然跑出来一条条蠕动的黑色虫子。


肝吸虫病误诊为肝肿瘤1例报告(2018)

对临床上不明原因发热、肝功能损伤伴黄疸, 影像学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 应注意避免漏诊该病。公众也应提高肝吸虫病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主动就医, 预防感染则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肝吸虫病所致皮肤瘙痒症1例(2017)

因皮肤瘙痒逐渐诊断出肝吸虫病,关键是粪检。


我院首次发现肝吸虫病1例(2012)

2006年我院(吉林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首次发现1例肝吸虫病患者,本文就其临床表现、诊断与方法及临床意义作出分析。


以反复剧烈上腹疼痛为表现的肝吸虫病误诊剖析(2015)

肝吸虫病是华支睾吸虫病的俗称,人可以通过进食生鲜( 如生鱼片、生鱼粥、生鱼佐酒、醉虾蟹) 或未经彻底加热( 如涮锅、烧烤) 的水生动植物感染,而抓鱼后不洗手或用口叼鱼,使用切过生鱼的刀或砧板切熟食或用盛过生鱼的器皿盛熟食也能使人感染。


胆道外科手术中及术后发现肝吸虫病15例临床分析(2016)

本文回顾性分析胆道手术中及术后发现合并肝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肝吸虫病的外科治疗提供更全面、有效的诊疗信息。


不典型肝吸虫1例报道(2016)

肝吸虫病是人因食生或未煮熟含华支睾吸虫囊幼的淡水鱼虾而感染,典型肝吸虫病比较容易诊断,但不典型病例往往容易造成误诊。


 各种食源性寄生虫病相关内容 

我爱寄生虫
换种方式掌握熟悉了解人体寄生虫专业相关教学知识,为大众健康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