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上课时间:
上午:9点,下午:(冬季14:00,夏季14:30),晚上(夏季19:00;冬季18:30)。
上课地点:
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形态教学楼三楼9、10、12、14教室。
实验内容
1、显微镜观察10种蠕虫(受精蛔虫卵、未受精蛔虫卵、钩虫卵、带绦虫卵、长膜壳绦虫卵、短膜壳绦虫卵、肝吸虫卵、肺吸虫卵、姜片虫卵和血吸虫卵)混合虫卵。
虫卵类圆形或宽椭圆形,卵壳厚而透明,是蠕虫卵中最厚者,卵壳外附有一层棕黄色的蛋白质膜,蛋白质膜常会脱落,因而虫卵的颜色常可深浅不一, 卵内有一未分裂的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之间形成新月形的间隙。
虫卵外形变化较大,常为长圆形或窄椭圆形,与受精蛔虫卵相比,卵壳较薄,卵内充满着大小不等的曲光颗粒(反复调显微镜微调旋钮可见折光)。其余与受精蛔虫卵相似。
受精蛔虫卵的蛋白质膜常会脱落。
长椭圆形,黄褐色,外形似腰鼓,两端各有一透明之塞状物(盖塞),内含一尚未发育的卵细胞。
类圆形或椭圆形,卵壳薄、无色透明,卵内可见2~8个颜色较深的卵细胞,卵壳与细胞之间有明显的间隙,高倍镜下上述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长圆形,无色透明,两侧不对称,一侧较平,一侧稍凸,卵壳较厚,内含一蝌蚪期幼虫。
旋毛虫幼虫在宿主横纹肌细胞内形成梭形囊包,1个囊包内通常含1~2条幼虫,多时可达6~7,幼虫在囊包中呈卷曲状。
圆形,似水中小气泡,常见外层较厚之胚膜,胚膜褐色具放射状条纹,其内可见六钩蚴,可见3对透明的小钩。外有卵壳,因带绦虫卵卵壳薄而易碎,从粪便排出时大多已破碎故我们所见之带绦虫卵大多无卵壳,实为一胚膜包裹之六钩蚴。
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薄,卵内有胚膜较厚,其两端各有一突起,并各发出4~8根丝状物,卵壳与胚膜之间充满透明而半流动的物质,胚膜内含一发育成熟之六钩蚴。
圆形或类圆形,浅黄色,比受精蛔虫卵稍大,卵壳较厚,卵内亦有较厚的胚膜,其两端亦各有一突起,但没有丝状物发出,卵壳内侧可有胶状物,与胚膜之间充满透明而半流动的物质,胚膜内亦为一发育成熟之六钩蚴。
虫卵小,为常见人体寄生蠕虫虫卵中最小者。低倍镜下形态大小似芝麻,黄色,高倍镜下于窄端可见一小盖,小盖与卵壳连接处增厚形成凸起的肩峰。小盖对端有一小节结称小疣,卵内含有一不对称的毛蚴。
呈不规则椭圆形,其最宽部分在靠近小盖的一端。卵盖大而扁平,卵壳较厚且不均匀,小盖的对端卵壳增厚,故其外形似农家水缸。卵内含一未发育的卵细胞和7~8个卵黄细胞。卵细胞较大而圆,折光性强。常不易观察,卵黄细胞分布不均匀,且不充满整个虫卵。
为常见人体寄生蠕虫虫卵中最大者,卵圆形,淡黄色卵壳薄,小盖位于卵之一端,不易见,无肩峰,卵内含一未发育的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
类圆形,淡黄色,卵壳薄,无小盖,壳外常附有坏死组织,壳之表面的一端的一侧有一看起来较透明之小棘,因观察虫卵所处的角度不同有时不可见。卵内有胚膜,胚膜内有一成熟的毛蚴,毛蚴与胚膜和卵壳之间有油滴状的代谢产物。
猪带、牛带、缩小及微小膜壳、曼氏迭宫和细粒棘球-绦虫-形态看看
2、肉眼观察实验室里的全部蠕虫大体标本
3、因人体寄生虫标本陈列馆正改造升级,拟安排推迟至最后一次实验课。
(正在改造升级中的医学形态博物馆)
本学期过往实验安排及内容
欢迎探索人体寄生虫世界,好多未解之谜等您发现